“为富需仁”:商业为残疾人插上翅膀

作者:周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22 19:45:14

摘要:在孔氏珐琅创始人、孔氏(北京)国际钟表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俊看来,商业助力残障融合,不仅要让残疾人能体面、有尊严地工作,更重要的是体现残疾人背后的价值。“残疾人是折翼的天使,我们孔氏的目的就是让这些折翼的天使插上翅膀飞起来,这是我们公司的宗旨,也是我们的使命。”

“为富需仁”:商业为残疾人插上翅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见习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企业只有一个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利不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唯一内涵,一个对人类社会负责、对所有利益相关方负责的商业向善时代已经开启。

商业向善,是指商业企业在制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时具有利他精神,并根据社会的基因和优势,打造出既能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又能创造经济价值的项目,而非传统的企业做公益。助力残障融合是商业向善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孔氏珐琅创始人、孔氏(北京)国际钟表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俊看来,商业助力残障融合,不仅要让残疾人能体面、有尊严地工作,更重要的是体现残疾人背后的价值。“残疾人是折翼的天使,我们孔氏的目的就是让这些折翼的天使插上翅膀飞起来,这是我们公司的宗旨,也是我们的使命。”

奢侈品行业中的残疾人

“我们公司工作时间最长的(听障)员工已经在这里工作近10年了,国内第一个听障人士开奔驰的就是我们公司诞生的,这让我们觉得很骄傲。”近期,在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商业向善·融合无碍”行业思享会上,《华夏时报》记者见到了孔令俊,说这话时,他有些许动容。

孔令俊是孔氏珐琅的创始人,自2007年公司创立以来,便始终专注于专业微缩珐琅技艺,制作金、银、陶瓷胎钟表和首饰。珐琅手表的制作全部手工完成,极其严苛,一块珐琅表盘需要耗费一个匠人约3个月的时间,而成功率只有30%,其工艺步骤主要有:掐丝、点蓝、烧制和打磨。孔氏珐琅目前的技术团队中80%是残疾人,他们中大部分为听障人士,而承担着孔氏珐琅核心工作的正是这群优秀的残障员工。

孔令俊坦言,初期与残疾人开展工作时确实存在困难。一方面,培养一位成熟的珐琅工艺师成本极高;另一方面,沟通不便、生活方式的差异、心理隔阂、发生矛盾等也难以避免。“如何与他们相处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我们把他们当成弟弟妹妹一点点相处,经过十多年积累,他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们都能理解了。”在孔令俊看来,经过充分接触和互动打磨出来的团队已经实现真正的“融合”。

据记者了解,孔氏珐琅第三、四代珐琅高级工艺师团队的人均GDP产值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经由残障员工产出的珐琅作品获得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收藏家的青睐,瑞士作为制表工艺最高的国家,也将孔氏珐琅腕表收藏于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内。在国内,孔氏珐琅更是结束了300多年来中国没有以微缩珐琅为核心产品的独立品牌的历史。

孔令俊告诉本报记者,不少企业目前仍然对残疾人存在误解,认为他们只能做低端工作,跟手表珠宝没什么联系,但残疾人有其自身价值,他们更专注、效率更高。“在我们的企业里,残疾人孩子的工作效率甚至是其他员工的5倍。”如果仅仅因为身体残疾就把他们定位为“能糊口就行”,是对他们能力的误解,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从事珐琅行业十余年,孔令俊作为决策者,他表示公司会继续坚持做奢侈品。“这条路我们不会放弃,只有把产品做得高端了,才能进一步提高残障员工的价值。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有影响力的企业,用我们的产品来证明残疾人的价值。”

企业如何助力残障融合?

商业文明向善而行,商业本质择善而从。孔氏珐琅不是唯一一家助力残疾人实现多赢的企业,星巴克的手语门店、小米手机针对残疾人持续进行系统优化等等,从CSR(企业社会责任)到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商业向善的视角正在发生转变。

在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残障历程发起人蔡聪看来,商业向善不是用“向善”来“驯化”商业的逐利性质,也不是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而是要通过多元融合的文化孕育平等公开的就业机会,同时为商业创新带来优势价值。

蔡聪直言,从相对“功利”的角度来看,企业“为富需仁”,扶残助弱对内能增加员工认同感,对外则能提升企业形象,关注残疾人也是企业履行法定义务和响应国家号召的必须,通过帮扶残疾人,企业可以获得实在的税收减免等优惠。另一方面,残疾人能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高稳定性的劳动力市场,同时,残疾人的需求需要被看见,其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潜在消费市场。

在更深入的层面,当一个企业真正发自内心地推动残障融合,如招聘残疾人、平等看待残疾人劳动力的价值、提供合理便利的方式支持残障员工的融合时,才能建立并深耕一种开放多元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实现多元得益,多维创新。同时,一个企业在面对残障客户时,只有把他们放到对等位置上去尊重时,才能真正看到残疾人的需求,做好品牌建设,为企业带来基业长青的动力。

企业对于残障融合议题的理解和实践程度以及以服务残疾人为主的企业群体稳健发展,是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蔡聪坦言,在描绘商业向善助力残障融合美好蓝图的同时,也要回归现实。虽然目前已有很多优秀案例,但放眼中国仍是“沧海一粟”。面对漫长的融合过程,首先需要耐心,其次要“大范围撒网,重点捕鱼”,建立企业、公益基金会、投资方等各方在内的朋友圈,相互支持、相互创建,最终实现残障融合的大图景。

此外,企业助力残障融合、实现共赢需要三个关键因素,融易咨询创始人周海滨指出,一是公司决策者的决心,二是有关键推动者、员工资源小组推动落地,三是企业要与社会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同时,企业招聘、企业文化、无障碍设施、职业发展晋升和福利待遇等也是助推实现融合的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