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鸿鹄:让残疾人群体通过体育竞技获得自信和尊严

作者:陈柯宇 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8-25 18:59:00

摘要:回顾残疾人游泳队的发展历程,张鸿鹄感慨道:“其实奖牌数量和输赢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这些残疾人孩子通过体育训练建立自尊和自信、融入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事务。”

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鸿鹄:让残疾人群体通过体育竞技获得自信和尊严

中国残奥张鸿鹄正在给队员们讲解技战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柯宇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东京残奥会已于8月24日晚顺利开幕,游泳队在比赛第一天展开了比赛日程。据了解,从8月25日至9月3日,游泳队将进行接连十日的比拼,按照上午进行预赛、下午进行决赛的安排密集角逐。

作为我国20个参赛项目中的优势强劲项目,游泳队在上一届残奥会各项目中获得金牌数量之最。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鸿鹄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受疫情影响,这一届残奥会派出的游泳运动员只有上一届的一半,也就是32人,但我们仍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

回顾残疾人游泳队的发展历程,张鸿鹄感慨道:“其实奖牌数量和输赢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这些残疾人孩子通过体育训练建立自尊和自信、融入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事务。”

进入游泳队不再只是“人生的出路”

“我刚开始执教残疾人游泳队时,那会儿的残疾人孩子们真的很少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境况,他们把能进入游泳队训练看作是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现在就完全不是这样了,进入游泳队被赋予了更多含义。”61岁的张鸿鹄讲到。

“被赋予的更多含义”究竟是什么,张鸿鹄从近30年的执教经历中得出了答案。

1992年,张鸿鹄加入残疾人游泳队。那一年的巴塞罗那残奥会我国共派出24名运动员参赛,取得11枚金牌。显然,不论是从参赛人数还是奖牌数量这些所谓“代表性”数据来看,当时我国的残疾人体育运动都处于一个较弱的水平。

彼时的张鸿鹄进入国家队前,是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游泳对他来讲不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份热爱。执教残疾人游泳项目后,由于残疾人体育运动是业余训练,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即使有比赛,也只会在开赛前训练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那时的他尚无法全情投入其中。这种松散的队伍组织和不连贯的训练周期,都是残疾人运动起步时期的真实写照。

此外,训练经费不足也常常困扰着像张鸿鹄这样的教练。他们因着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不时向上申请零碎经费,但更多的是自掏腰包,乘着公交车、大巴车,有时甚至要走很远的山路,到偏远地区选拔残疾人运动员。

“残疾人群体真的是非常弱势的群体,我们找到的一些残疾孩子,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实在是太艰苦了,的的确确需要社会的关注。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些教练都会拿自己的钱给他们一些帮助。”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信念、爱心的支撑下慢慢长出枝桠。

逐渐地,“国家对于残疾人运动的专项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组织管理上也由原先归属国家体育总局转到了中国残联,各个行业的管理都回到了所属的管辖单位,地方体育中心相继建立,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训练基地,从政策到资金、住宿、后勤保障逐渐完善,残疾人体育运动也逐渐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张鸿鹄说道。

近三十年的执教经历,让张鸿鹄伴随着残疾人游泳运动一起成长。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前选拔残疾人,总是能看到社会最底层的“很多东西”,如今不一样了,所到之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学校越来越多,残疾人孩子到了年龄就可以读书、接受教育,“谋一个人生出路”不再是残疾人群体选择体育运动的唯一原因。

“追求自身发展、实现自我、让生活有一个目标等各种原因从现在的残疾人运动员群体口中说出,参加竞技体育运动更多成为了他们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能够为国家争取一些荣誉。”张鸿鹄道。

通过体育运动获得精神独立

残疾人群体开始在游泳竞技中追寻自我、实现自我,与此同时,我国的残疾人游泳运动事业也在向着更加专业、求精的方向努力。

从2004年开始,我国连续四届残奥会取得奖牌榜第一的成绩。2008年,我国提出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此后,残奥会逐渐获得更多关注。

但张鸿鹄认为,他始终愿意在这个项目上耕耘,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让残疾人群体真正自信、能够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事务。

这个目标和当初张鸿鹄投身这一领域的初衷不无二致。“最开始执教游泳队,就是想要把这些残疾人孩子从原来的生活环境里带出来,现在,残疾人在生活、上学、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还希望他们能够被尊重,在思想上、精神上更加独立。”

张鸿鹄谈到,在游泳队执教过程中,有一点一直让他记忆深刻。曾有一个残疾人孩子在刚刚入队之时,怎么也不愿意穿泳装,因为穿上泳装,就意味着要将自己身体的“短板”暴露出来,这个孩子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害怕别人的眼光。

慢慢的,当她穿上泳装在泳池里驰骋,她开始意识到,在这个相互尊重、公平竞争的环境里,身体上的残缺并不会招来闲谈。随着训练,她越来越自信,不再惧怕穿上泳装。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在张鸿鹄的执教过程中数不胜数,通过体育,很多残疾人做到了真正坦然面对自己。“就拿我们健全人来讲,身材上胖了、瘦了都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更不用说残疾人了,但通过体育精神,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获得了自信。”

自信的建立并不容易,张鸿鹄教练十分珍视。他认为,从残疾人群体中选中有运动天赋的队员本就不易,加之运动员自身身体条件不同于健全人,不管是训练还是伤口恢复都需要更长时间,所以,体育精神和运动员实现自我追求就更加弥足珍贵,他十分期待这次残奥会可以让人们再次看到这种力量。

怀着这样的初心,张鸿鹄期待这次残奥会上,游泳队的队员们可以努力发挥所长,取得好成绩。尽管疫情延长了比赛时间,让运动员心理生出些许倦怠,张鸿鹄仍然自信满满:“我们准备好了。”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