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满意联想成绩单操控三网融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罗小卫 北京报道
联想集团00992.HK继上一财季扭亏为盈后,越战越勇,本财季盈利大幅上涨,取得了净利润8000万美元的好成绩。
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对这份成绩单表示非常满意,并为联想接下来的发展部署了新的战略:“联想已经在着手部署未来将业务模式、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其中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在中国政府推动下的标准制定,将为个人电脑行业尤其是联想,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财报公布助联想股价反弹
2月4日,联想集团公布了其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2009/2010财年第三季度业绩。
当期业绩显示,综合销售额年比年增长33%至48亿美元,集团的季度毛利年比年增加45%,毛利率为11.1%,去年同期的毛利率为10.2%。除税前溢利为9400万美元,联想集团实现净利润8000万美元。
联想集团从去年第三季度亏损9700万美元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扭亏的步伐。而这一次盈利也是联想集团自去年重组以后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费用率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并购以来的最佳水平,达9%的新低点。资料显示,上个财季即第二财季,联想集团取得5300万美元的净利润,率先结束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
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联想集团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三季度刷新历史纪录,达到9%。五年来第一次超过所有厂商,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PC厂商,增长率达到了42%,远高于行业17%的平均水平。”
在联想的大本营,也是中国用户关注的重点——中国区,联想的市场份额于第三季度上升了2.8个百分点,达到33.5%的历史新高,为9年来最大的单季升幅。
季内,联想在中国区的综合销售额为23亿美元,年比年增长45%,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47%。总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54%,优于整体市场水平,该区整体市场销量上升41%。
在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联想的第三季度综合销售额为8.57亿美元,年比年增长53%,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18%。期内,联想在该地区的总销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52%,而整体行业则上升19%。联想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上升1.2个百分点。
“上个季度,我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三个季度再创新高,并购以来首次成为市场增长最快的厂商,集团盈利进一步改善。这些成绩证明,我们年初明确的战略是正确的,我们对战略的执行是有力的。”杨元庆2月4日对外表示。
“董事会对本季度联想业绩特别满意,不仅由于其理想的业绩,更因为联想上月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受到各方好评。”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表示。
受益于联想集团财报,当天联想以5.68元开盘,早市显著下探超过6%,跑输大盘的联想集团股价于午后开市急弹,收于5.59元,上涨0.18%。而当天香港恒生指数收报20342点,跌380点。
下一目标锁定移动互联
“联想的管理层是注重战略、富有远见的。我们已经在着手部署未来将业务模式、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柳传志同日透露,“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在中国政府推动下的标准制定,将为个人电脑行业尤其是联想,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去年11月27日联想集团突然宣布,以约2亿美元向由弘毅投资为首的一些投资者收购联想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联想移动”)的所有权益,此举当时让业内颇感意外。因为事实上联想移动曾经是联想集团的旗下公司,但在2008年初联想集团曾以1亿美金将联想移动出售给联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资为首的投资者。
“PC与移动终端融合是大趋势,联想集团不能缺席!”11月27日当天,杨元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范围内移动互联网是大趋势,iPhone、上网本是前奏,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推动下,3G的推出使移动互联成为联想的机会,收购联想移动是为联想集团第二波增长奠定基础。”
紧接着在今年1月7日,联想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美国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上,正式发布其移动互联网战略——乐计划,并推出了其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智能本Skylight、智能手机乐phone和全新创意的双模笔记本电脑ideapad U1等产品。
“联想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就是要开发更先进、更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系列终端产品,它们将能整合,并适用于最流行的网络应用,从而给用户带来最佳的端到端的互联网体验。”杨元庆当时称。
2月4日,杨元庆再次强调:“未来几个季度,我们将在继续拓展个人电脑业务的同时,重点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增长机会,以使我们的创新成果得到市场的回报。”
联想官方对外表示,将于下个财年正式推出智能手机乐phone,并表示相信移动互联网战略将在中期内成为公司一个强大的业务增长引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