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良:守望青青茶山,铺就残疾人“幸福路”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6-25 21:50:44

摘要:同时,在公司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刘伟良热心助残,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和县级社会扶贫模范单位,成为临沧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助残示范基地。

刘伟良:守望青青茶山,铺就残疾人“幸福路”

刘伟良到残疾人茶叶种殖户家中看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茶园遍天下,茶乡唯茶房。”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茶房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西南地区传统的茶叶生产基地。

从小生在茶乡、长在茶乡的刘伟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把地处茶房乡的一家小厂做成了当地的龙头企业。

同时,在公司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刘伟良热心助残,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和县级社会扶贫模范单位,成为临沧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助残示范基地。

守正创新传承制茶技艺

今年59岁的刘伟良,出生在茶房乡的一个贫困山村家庭,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父辈一直以种茶、制茶为生,生活却一直非常贫困。

上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后,为了生计,刘伟良跟着当地的架线工程队打工,白天最脏最累的活他抢着干,最苦最危险的活他争着干。晚上,他独自在仓库的单人床上分秒必争,看书学习,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从报刊杂志中捕捉信息,充实、提高自己。

通过多年经验积累,他在茶房乡当地成立了架线工程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与工人同吃同住,现场指挥和监督工程质量,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日工作量都在15小时以上。但他并没有退缩,靠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不懈努力。经过几年艰苦的磨炼和打拼,刘伟良积累了经验,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

2.jpg

刘伟良在茶园

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他筹资买下了倒闭破产的云县茶厂桥街茶叶初制所,创办了云县孟麻茶厂。2005年11月,刘伟良又成立了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改制为云南家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深知茶农的艰辛,收购鲜茶叶时,有的村民想把价格抬高几分钱,刘伟良也从不还价。

除了能吃苦,刘伟良的脑子也非常灵活,在传统的制茶工艺中不断进行着创新。

经过多方考察,刘伟良意识到,唯有改良制茶工艺进行精深加工、才能提升茶叶附加值。为此,他从外地取经,制出“蒸青绿茶”,同时引入台湾乌龙茶的制茶工艺,用来加工云南大叶种茶叶,解决味道苦涩的问题。通过科学的管理,产品种类也从一开始的粗加工茶叶,延伸到滇红乌龙红茶、名优绿茶、普洱茶、茶酒等近百种,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仅仅在2020年,销售额就达到了8000多万。

此后,他又通过有机茶园的创建、认证以及有机农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装备水平创新,产品研发,采用“公司+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服务茶园面积25000多亩,辐射带动茶农3500多户,间接和直接实现企业增效2500万元/年,带动地方茶农增收7200万元/年。

特别是2015年以来,按照云县县委部署,公司在所挂钩的黄沙河村(当年的贫困村)组建了与茶农形成利益关联的茶叶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投资95万元,带动茶房1个乡内5个行政村及1500户茶农(当年含159户建档立卡户)增收,户均增收4500元/年。

最终,通过做强做大产业发展为企化带动茶农增效,农户增收,从而实现了当地的精准脱贫。

营造扶残助残社会风尚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刘伟良不忘帮扶家乡的乡亲,尤其是留守的老人和残疾人。

“刘总这个人对我们相当好,他每年都到我们家来看望我们。还送给我们油、米,各方面他都很关心我们。同时,他还带动我们黄沙河村栽茶、种茶、制茶,我们很感激他。” 黄文菊是家盟茶叶有限公司的残疾员工之一,她曾因身体不便,文化程度低,一度找不到工作,想“通过工作自己养活自己”的黄文菊一度只能靠政府救济生活。

2005年,云县残联了解到她的实际困难后,介绍她到了刘伟良的企业工作。当时刘伟良已经把持续帮扶残疾人列入企业发展规划,通过技术扶持、签订用工合同、资金支持、商务培训等方式逐步实施助残脱贫。日前,在他公司中就业的残疾人有21名,人均月工资2100元,间接解决残疾人就业58人。残疾人职工合同签订率100%,保险购买率100%。

据记者了解,在刘伟良的帮扶带动下,创业成功的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也相继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提高了残疾人收入,形成了“致富一人,带动一片”的发展局面。

刘伟良心系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在产业发展上扶残,用暖心的实际行动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比如,他花费25万元为残疾人家庭建房、修路860米、修沟2.1公里、修桥一座;为残疾农户免费发放高香型梅占、高附加值茶苗20万棵,化肥20吨,茶叶修剪工具50件;给残疾困难职工补助达5万多元,为残疾学生捐资助学5万多元,每年用2万元专题看望残疾老人。同时,他积极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残联做好残疾人技能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还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倡议书、助残活动等形式大力营造扶残助残氛围和良好社会风尚。

此外,刘伟良高度重视残障员工的思想工作,在厂区建立了党建活动室,经常性开展学习、交流、娱乐活动,让党的政策直达残疾职工身边,把公司的温暖融入残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中。

就此,云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阮进东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刘伟良以“公司+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长期为残疾人提供稳定的保险就业岗位,为农户创收200多万元,尤其是在残疾人就业、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长期以来为残疾儿童提供助学基金,对扶残助残起到了很好的表率。

据记者了解,二十多年来,刘伟良一直把帮助乡亲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为当地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临沧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扶贫先进个人”,2019年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如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刘伟良通过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不断做强企业、扩大辐射,预计2022年将实现带动3500户以上从业者从中获益。更多残疾人也将在这青青茶山上通过自食其力,收获勤劳的果实,实现美好生活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