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正文

对话云南地震亲历者:地震预警不断,大理古城居民广场过夜

作者:苗诗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22 19:45:57

摘要:“第一次以为是隔壁在装修,还没有震感;第二次在一个木屋隔壁,整个建筑都在响,有点被吓到就往大理古城的主路走,但是依旧没有意识到地震;直到两三分钟后,走在室外有震感,主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才意识到地震了。”梁伊向《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对话云南地震亲历者:地震预警不断,大理古城居民广场过夜

实习生 苗诗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未来 北京报道

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梁伊(化名)在云南大理的度假时光。

“第一次以为是隔壁在装修,还没有震感;第二次在一个木屋隔壁,整个建筑都在响,有点被吓到就往大理古城的主路走,但是依旧没有意识到地震;直到两三分钟后,走在室外有震感,主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才意识到地震了。”梁伊向《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震感明显,居民广场过夜

5月21日晚,正在外与朋友吃饭的梁伊,突然觉得餐桌一阵,桌面上摆放的饮料也洒了出来。“是不是楼上在装修?”梁伊同行的朋友提到,随后两人继续在餐厅就餐,彼时并未意识到饮料洒出为地震所致。

云南地震图1.jpg

餐厅桌面饮料洒出/受访者供图

但随后,梁伊听到隔壁正在装修的木屋发出响声,便同好友一起往大理古城的主路行走。“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有地震,只是心里有点害怕那个木屋会倒塌。”梁伊向《华夏时报》记者讲到,直到后来,发现路上人越来越多,街上的人说地震了才意识到。“生活在广东的我真的第一次碰到地震。”梁伊心有余悸地说道。

云南地震图2.jpg

居民携带被褥等用品在广场过夜/受访者供图

据梁伊表述,地震发生时她所在的大理古城人流较大,且建筑物较低,因此便选择在古城的空旷广场避险。通过梁伊提供的图片能看出,广场上居民较多,部分居民还携带了被褥等物品,“我大约是凌晨1:30分离开的广场,那时候还有很多居民在广场上,并且多半都准备在广场过夜。”

云南地震图3.jpg

居民状态并未十分焦虑/受访者供图

“当时广场上的居民,并没有表现的很焦虑,从他们的状态看还是挺放松的。”梁伊向《华夏时报》记者讲述到,5、6级地震的时候,大家都在从屋里往外面跑,但是震感间隙大家基本都继续逛街了。

地震预警不断,高铁一票难求

梁伊称,5月22日凌晨1:30分返回民宿后,因为频繁的预警提醒,民宿仍然无法居住。“民宿的住户都被集中在了停车场上,前半夜地震的预警不断,直到后半夜情况才稍微好一点。”

云南地震图4.jpg

手机频繁提示地震预警/受访者供图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22日02时0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此次地震震中距黄河乡驻地7公里、距玛多县城38公里,距西宁市385公里。

云南方面,截至5月21日22时50分,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中附近3级以上的地震分布情况如下:6.0级以上1次,5.0——5.9级3次,最大地震为6.4级。

“大理地震最强的时候有6.4级,震感还是挺明显的。”梁伊讲到,在经历几次余震后没有那么害怕了,但是整个感觉就是脑袋特别晕。

据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消息,此次地震,青海全省范围普遍有震感,西宁震感强烈。其中,玛多县城、花石峡镇、黄河乡震感强烈,有个别围墙倒塌,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情况报告。在临近的甘肃省,多地也震感明显。

除了大理以外,宁夏部分地区也有震感。“凌晨的时候震感最为明显。”家住宁夏的钱桐羽(化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回忆称,虽然震源地不在宁夏,但是半夜的时候震感明显,“吓得我直接穿上衣服就跑。”

车票副本.jpg

大理到昆明一票难求/受访者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5月22日当天大理前往昆明的高铁票也是一票难求。据梁伊透露,因为今天要从昆明飞回广东,计划的是当天买票,结果今早发现一票难求。“后来又多开了几列车,目前我已经平安抵达昆明。”

提示:注意防范次生灾害

对于本次青海、云南地震情况,据媒体报道,经专家紧急会商,综合判定认为:青海果洛7.4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余震活动水平为6级左右。专家初判青海地震与云南地震没有关联。同时,据分析认为,原震区近几日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存在发生5至6级地震的可能。

此外,在5月21日23时53分召开新闻的云南省地震局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单位介绍经过当地近年来房屋改造的加固工程,漾濞震区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好,5至6级地震应不会造成房屋大面积严重倒塌情况。同时提醒公众,在比较强烈的地震中,应注意房屋掉瓦,高大家具倒塌、悬挂物坠落等情况给人造成的伤害。

发布会提示,本次地震的震中处于高山峡谷和断裂带中,当地需更加注意防范次生灾害,群众需掌握更多避震技巧。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