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大型运输机场发出《倡议书》 力促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达到新水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以大爱消除障碍,用真情铺就坦途。
5月20日,即全球无障碍宣传日,以“真情服务 畅行无忧”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机场服务大会暨2021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拉开帷幕。
民用机场及航空运输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键领域。长期以来,国家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机场协会、各机场、航空公司多方协作,加强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既有改造,保障无障碍人文服务,有力推动了航空运输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保护了残疾人等特需旅客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广大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在航空出行中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体现了民航强国建设的积极成效,展示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
会上,39个大型运输机场向全国同业发出《倡议书》,呼吁共同参与推动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中国机场无障碍环境精品,把中国民用机场建设成为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无障碍家园。
“希望可以加强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法治建设保障,推动修订《航空法》时增加航空运输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和条款。加大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标准宣贯力度,探索民用机场无障碍设计设施服务体系审查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的无障碍专项设计与施工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闭环管理系。”会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无障碍专家吕世明建议,开展相关法规和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无障碍服务的规范性、便利性和可及性。
据记者了解,本届大会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航报社共同主办,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承办,协办单位为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
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打造“四型机场”、人文机场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有8500多万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6亿。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乃至儿童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物质精神文化成果的必要条件,是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残疾人融入机会和范围日益扩大以及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完善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做好特殊旅客服务成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全国无障碍专家委员会以及民航企业、科研院所的多位嘉宾宣讲了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发布无障碍设施及服务行业团体标准,传授先进理念,介绍精品案例,解读设计导则,分享建设经验,交流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为我国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引领方向、开阔视野和指点路径。
董志毅表示,要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打造“四型机场”、人文机场的重要内容,在机场新改扩建工程中,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优先推进与特殊群体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用,着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和民航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无障碍环境。从今年开始,民航局将组织开展“民航无障碍畅行专项行动”,出台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民用机场作为展示国家治理水平和发展成就的“窗口”,要积极响应民航局行动号召,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走在前、做表率,带头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王瑞萍表示,将通过机场无障碍设施和服务团体标准的发布和推广应用,努力化解机场无障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推出更多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品;通过推动老年人便捷出行服务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满足旅客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创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障碍环境和旅客体验,让民航特殊旅客充分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无障碍环境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备基础和先决条件。民航系统是关注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最早、起点较高、成效最显著的行业部门之一。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国家民航局始终致力于推进行业无障碍环境规划与建设,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四型机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丰富成果,为各个行业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树立了示范样板,做出了特殊贡献。
打造中国机场无障碍服务品牌
早在2000年,中国民航总局就发布了《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这是公共服务领域第一个无障碍设施设备的行业标准。
2020年12月1日,正是在国家民航局和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的高度重视下,新修订的《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民航系统和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对提升全国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水平,示范带动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航空运输无障碍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普惠、更加可及、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
大会上,我国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得到了集中展示。
同时,民航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宣讲《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推介国际优秀案例;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航空旅客服务团体标准,解读《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指南》《中国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规范》,介绍团体标准建设和推广实践;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发布了航空运输无障碍服务研究成果。
据记者了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我国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典范。在大会上,大兴机场介绍了无障碍服务的环境建设和服务经验;首都、重庆、深圳、厦门4家机场介绍了老年人便利出行无障碍服务优秀案例。
在大会上,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鸥代表39个大型运输机场向全国同业发出“把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四型机场’建设”《倡议书》:将无障碍服务环境建设融入“四型机场”建设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构建无障碍服务体系,做到新建机场一步到位、在建机场弥补到位、改建机场提升到位;增强无障碍服务意识,营造无障碍社会环境,加快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完善无障碍标准规范,全面提升无障碍服务质量,打造中国机场无障碍服务品牌;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技术无障碍,实现机场服务保障无障碍,创造多元融合、科技创新的无障碍环境。
大会期间,参会代表还现场观摩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无障碍环境和人文机场建设情况。在展示交流环节,一系列无障碍环境建设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了集中展现。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