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三十载耕耘谱写助残新篇章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14 20:05:56

摘要:31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残疾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同时,残疾人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保障,残疾人事业正在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

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三十载耕耘谱写助残新篇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5月14日,经过一场大雨的洗礼,湖南长沙西湖公园一片生机,灿烂的阳光冲破云层倾泻而下,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在这里,10位来自长沙市各区县(市)的残疾人共产党员专业能手正在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以此来迎接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的到来。

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的主题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从1991年至今,“全国助残日”已经走过整整30载,它不仅是全体残疾人的节日,还是全体公民的节日,更是国家的节日。

31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残疾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同时,残疾人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保障,残疾人事业正在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贫困残疾人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群体攻坚的重点,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重点推进。

据记者了解,到2020年底,国家现行贫困标准下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了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

虽然,我国“十三五”残疾人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仍要清醒地认识“因残致贫”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解决“因残致贫”问题面临的挑战,需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具体而言,首先,促进贫困残疾人就业脱贫。通过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利用现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和渠道,促进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劳动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雨露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全面提升贫困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发就业增收机会;其次,多部门协作促进贫困残疾人增收;最后,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帮扶作用。依托各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优势主导特色产业,依靠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能人大户、合作社、合作组织等各类农村市场主体,对贫困残疾人开展规模化持续培训,提高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参与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不断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基地资金投入力度,提高造血能力,带动辐射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巩固和提升了残疾人脱贫成果。中国残联印发《农村扶贫助残基地基本规范与评价(试行)》,进一步促进农村扶贫助残基地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

此外,中国残联将进一步做好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等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工作。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它可以帮助残疾人消解痛苦,获得功能补偿,获得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融合社会创造条件。据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4330万人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252.8万人次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2020年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调查显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

在这样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中国残联将继续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以及加强残疾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重心之下有重任,防返贫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

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下称“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而这部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的残疾人保障法,正是我国保障残疾人权益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部基本法,已施行了30周年。

据记者了解,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旨在全面保障残疾人权利的专门性法律。通过法律制度规定并全面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才能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30年来,我国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残疾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得到保障。中国残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做好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贯彻,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残疾人的心灵。

据记者了解,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年来,我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全国人大通过的80多部法律、国务院通过的50多部行政法规都规定了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内容。同时,各地还制定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地方法规,让残疾人的康复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生活、无障碍出行、政治参与等权利都有了法律规定作为保障。

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权益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

就在4月22日,残疾人两项补贴(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跨省通办”正式运行,明确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不受户籍地限制。据记者了解,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是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大惠民事项安排,也是深化残疾人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前召开的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解宏德介绍,到2020年底,国家现行贫困标准下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了脱贫。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过渡期内,中国残联将全力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建立残疾人跟踪访视机制,做到残疾人返贫致贫“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的稳岗就业帮扶,持续推动对残疾人家庭的产业帮扶;进一步做好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等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工作。

中国残联维权部主任周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保障残疾人权益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部基本法。30年来,我国已形成以《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残疾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得到保障。中国残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做好《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贯彻,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残疾人的心灵。

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曾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组织开展好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要求,深入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推动“十四五”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