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海斯坦普携最新技术亮相上海车展 ,将合作恒大汽车等车企「2021上海车展特别报道」

作者: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4-25 19:32:26

摘要:在此次车展上,本报记者采访了海斯坦普亚太区总裁Kevin Stobbs,了解海斯坦普在电动化、轻量化领域所带来的最新创新技术和产品,以及其今后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上海报道

作为一家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海斯坦普携关键技术亮相了2021年的上海国际车展。在此次车展上,本报记者专访了海斯坦普亚太区总裁Kevin Stobbs,了解海斯坦普在电动化、轻量化领域所带来的最新技术和产品,以及其今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华夏时报》 :海斯坦普一直致力研究轻量化车身,请您介绍一下海斯坦普最近的研究成果。

Kevin Stobbs:此次车展我们带来了工业4.0的技术成果,尤其是海斯坦普近期获得的专利技术——多步热冲压技术。在传统多工位冲压的基础上,我们把不同工步的模具合并到一个工位,它可以连续走完这个热成型的技术,也意味着在模具轧机的技术上是一次革命性的研发。因为材料强度的问题,要保证它在传统冷压的工艺和效率的基础上达到热冲压的技术,所以我们把冷冲压的连续冲压和热冲压的技术结合到了一起。

在材料方面,现在的应用是多种材料的合成运用。比如我们有铝的应用,还有碳纤维的应用,既要满足传统的安全需求,又要满足轻量化的需求。在热冲压技术上,海斯坦普多年来一直在一体式门环的技术上不断革新。另外,我们在电池包的技术上也增加了一些热成型,尤其是在下车体的安全性保护方面,应用了越来越多的热成型材料和产品技术。在保护电池包受外部冲击时,我们既要保证外部结构的强度和内部电池不受撞击影响,同时也要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华夏时报》:目前海斯坦普跟国内哪些汽车厂商有合作?

Kevin Stobbs:海斯坦普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是通过与一些全球性的主机厂合作,比如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福特集团等。国内的主机厂包括吉利、广汽、东风,以及之前我们签过一些合作战略的江淮和北汽。日系的客户包括丰田、日产等。同时还有一些新能源客户,比如我们和北汽海纳川是有合资的,当然比亚迪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客户。

《华夏时报》:请介绍一下海斯坦普和北汽海纳川的增资计划,未来会提供哪些产品?

Kevin Stobbs:说到与海纳川的合资情况,现在我们正在筹建第三个合资工厂。我们已有北京的合资工厂,天津的合资工厂,到现在的顺义工厂。目前在顺义的工厂主要投资是为服务于戴姆勒的电动车项目,百分百纯电动的车型。我们与海纳川的合资关系也是越来越强,双方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的。目前除了戴姆勒之外,我们还有像吉利领克品牌和丰田等客户。

《华夏时报》:现在电动车电池的价格可能是整车制造里面最大的一部分,海斯坦普的合作商从高端车到自主品牌都有,请问是怎么给价格和质量做一个平衡的?另外,相比本土化的零部件企业,海斯坦普最核心的优势在哪里?

Kevin Stobbs:我们知道大家在价格上是有优势的,但同时低价也是跟质量是有冲突的。在如何平衡价格的同时,海斯坦普还是更希望给客户提供安全性和轻量化的产品,因为于海斯坦普而言,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另外,我们始终希望从研发的阶段就能和客户一起,建立这样一个合作平台。我们不仅仅为客户提供零件生产,更加希望从研发到设计到生产整包一起,从工艺和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海斯坦普希望跟客户一起打造这种共赢的模式。

中国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价格的竞争。我们希望能规避一些市场上可能存在的非原创设计或生产工艺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我们希望提供给客户更加安全性的产品和设计,我们更加专注于安全性和轻量化。海斯坦普在质量问题上是绝不放松的。

《华夏时报》:您觉得中国市场对于海斯坦普来说有什么意义?海斯坦普今后在中国市场有怎样的规划?

Kevin Stobbs:关于海斯坦普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毋庸置疑的我们会增强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我们主要的市场。海斯坦普的策略一直是紧随客户。目前,我们在中国已经投资了12个生产工厂,2个研发中心。这些投资也体现了我们想紧随客户步伐的一个战略。我们的研发中心强有力地支持了在中国的设计和研发, 为客户提供新技术的开发支持。我们也希望把集团的技术同步引进到中国来。

同时也希望在中国能够更强地建立这种合作、合资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与海纳川的合作是非常愉快和顺利的。除此之外,我们与恒大也签了一个战略供应商的合作协议。还有一些新的合作协议目前没有对外公开,但是也正在进行着。我们希望跟本土的车企也好,新能源企业也好,都能达成共同开发的策略,从前期设计到工艺生产进行全面合作,从而为客户节约时间和成本。

编辑:翟亚男 主编:王大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