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巴曙松激辩地产调控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代言人,如果金融调控的政策使他暴跳如雷,说明政策确实开始产生效果了。”1月21日下午,在《华夏时报》举办的第三届机构投资者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一句话引来全场会心的笑声与雷鸣般的掌声。
而他身边的“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代言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则等到笑声平息之后说了句话:“中国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专家一样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
此情此景发生在题为“经济博弈与中国突围”的主题现场里,话题虽然是“经济博弈与中国突围”,被主持人戏称为“世界是怎么玩的,中国又是怎么玩的”,但两位专家似乎完全忘记了主题而认真地为了房地产打起了口水战。
几乎与房地产完全无关的话题,忽然变成楼市与金融口水战的主战场。参会专家一头雾水,几次尝试将话题拉回主题,未果。
“2010年中国突围,突围的突破点在哪里?美国的政策资源全部用于交医药费,中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资源全部用在咱们家添产置业上,我们是用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城市化、廉租房建设上了。无论资本市场,还是投资者的希望,关键在城市化。没有城市固定资产物质基础,我们的产业完成不了国际竞争力,完成不了他们业绩进一步提升,大家指望的股票上涨也就没有基础。”陈淮指出。
但这一观点很快受到质疑。主持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立即举起手边的话筒,表示这个观点“很难同意”。
巴曙松也明确表示怀疑。“任何事情都应该经得起质疑才行,城市化代表高价房子,不断出地王吗?我们房价已经赶英超美了,我们还说要上升到60%、70%,这样的城市化道路是不是值得反思?金融风险不是金融行业造成的,是城市化道路研究的不清晰,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思考和冷静的讨论。”
但陈淮迅速反击,“巴曙松非常坦然地承认房价高是金融带来的,首先影响房价的是金融,第二地,第三税,第四投资,哪条也不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管。”
“如果金融调控的政策使他暴跳如雷,说明政策确实开始产生效果了。”巴曙松轻松地表示,“我认为这次可能真的有点不一样。”
“金融业的专家们太拿自己当回事。”陈淮说。“他们2007年不停地说流动性过剩,通胀,得采取措施,已经让我们吃了大亏。提高利率,财政对银行一次借1.55万亿特别国债,至今股民还伤心不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还有分流,咱们家水太多了,货币泛滥的不得了,赶紧挖一个沟流外国去,8000亿美元借给美国政府,5.3亿-5.4亿人民币,我们国家刺激经济才用4万亿,借给美国政府5.4万亿,比中国刺激经济还多35%。”
他随即表示:“金融才是彻头彻尾的纯泡沫。印100元一张票子的成本和100元票子大小的画片有什么区别?100元纸币除了交易之外还有什么用?人们赋予了它权威的社会认定的虚拟价值,100元本来就是一个泡沫。”
巴曙松没有反驳金融泡沫论,但他说,“其他领域的泡沫不一定能导致系统性的风险,房地产领域的泡沫却会导致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商有点暴跳如雷,我倒是比较愉快看到这种情况。”
最终这场有关货币政策和房价的热闹的口水战因为陈淮的提前离开,不能缺席审判而结束。在地产政策动荡的2010年,关于房价的争论,恐怕会愈演愈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