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政协委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 促进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

作者:华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05 16:51:49

摘要:2021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带来了4份提案,提案的内容聚焦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

政协委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 促进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

图说:地坪研磨机器人作业中

文/华章

2021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带来了4份提案,提案的内容聚焦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杨国强建议,通过增强相关的技术设施,在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建立起运输桥梁,让农产品“进城”不难。具体到相关的执行方面,杨国强认为,则需要政府带头,企业参与。

杨国强还在提案中提到,未来,我国的制造业将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杨国强建议,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促进校企合作,其不但可以为社会输送高品质的技术型人才,还会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

“近年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地区产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再加上缺乏城乡流通的桥梁,导致农产品‘出村进城’困难,农村产业发展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杨国强在提案中提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那么,如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使得利益真正落地在农民身上则成为需要解决的难点。

杨国强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其次,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搭建城乡现代商业桥梁。再者,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具体而言,杨国强认为,可以发动村镇党支部书记等带头,组织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种养。同时,引进优质企业参与其中,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培训、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并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由此,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致富,不会返贫。

此外,杨国强建议从增强技术设施建设方面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例如,完善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立从乡村到城市的农产品配送体系,简化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和消费者进行让利。

而在全产业链方面,杨国强认为,食品安全这一环节则同样不容忽视。杨国强建议,以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形成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且,杨国强建议,对诚信企业扶优扶强,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广泛运用农业新技术

杨国强认为,现阶段国内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拥有广阔的可耕土地,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杨国强在提案中提到,中国的农业企业完全有能力率先“走出去”,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整体不够高,且种植业、养殖业领域许多高端品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杨国强在提案中说道。不过,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农业“走出去”还涉及到出国人员的海外安全和成本问题,海外国家也普遍不希望有大量外来人员入境。

在这种背景下,杨国强建议,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引导和支持企业在风险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寻找优质农场、牧场,租赁或者购买闲置土地。同时,试点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构建集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产业链。

在杨国强看来,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应用,打造我国“农业芯片”同样重要。杨国强建议组织相关研究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关,从基因编辑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不断加快中国种业的数字化、定制式发展进程。

发展职教巩固脱贫成果

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预计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年,防止脱贫后返贫则显得尤为重要。

杨国强认为,在上述的背景之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三农”人才,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偏低,且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性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对此,杨国强建议,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通过生动的案例讲好职教扶贫故事,逐步改变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此外,杨国强在提案中建议,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支持及鼓励行业领先企业创办职业学校,并加快落实关于企业办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

编辑:史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