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内,中国式救市的谜底揭..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华尔街式资本主义可能是致命的。你可以责怪格林斯潘,责怪爱挥霍的美国人,责怪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的信徒。责怪是应该的。现在,华尔街差不多已经从一个贪婪之地变成了无精打彩的小镇街道,除了这个地方,全世界都得打起精神想救命的办法。主要经济体的股市都成了蔫茄子,部分实体经济也冻得够呛。这不仅是别人的景象,中国经济也染上了类似的症候。全球股市下跌榜上,A股排在第三位,相当一批企业日子不好过,这一点在中国主导的“圣诞经济”到来时可能看得更清楚。
好的一面是,中国经济有充沛的体力扛过这次金融传染病的侵袭。国家有全球最强大的外汇储备。不那么好的一面是,许多人都盯着这一大笔钱。英国首相布朗的最新呼吁是,中国和海湾产油富国应增加出资以帮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期望”。这些事实突出了中国在这场危机中面临的双重选择困难:一是国内怎么对抗因外部环境恶化、特大自然灾害、调控转向时滞效应叠加带来的经济降速;二是在国际救市行动中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在最近一个时期,这两重困难以无数的争论、探讨和反思的形式体现着。这当然很正常,危机通常就是思想解放的催生婆,思想解放再带来政策的正确调适。
10月28日和29日两天内,中国式救市的谜底揭晓了。28日,温家宝总理访俄期间中俄签署能源合作文件。根据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00亿到250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则可以在未来20年中获得来自俄罗斯的3亿吨原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协议商定这项石油交易由本国货币结算。
不要把这份协议仅仅看做是一份合同,事实上它给出了中国参与国际救市的优选方向。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没有外汇储备之虞而有能源和技术储备之虞,这是中国和其他国家最不同的地方。在这场全球化危机中,中国既不会也无法站在自利的孤岛主义式立场上,也不会做一个救市利他的骑士。以自己所长补他人之短,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最切实的办法。中国为俄罗斯提供美元资产可以帮助俄罗斯度过油价下跌后的财政危机,同时缓解中国的能源瓶颈压力;由本国货币结算则是在全球建立更为可信的多元化货币体系的一次实践,同时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市场地位。
这是一个值得打高分的选择。相对于中俄合作,欧美目前对于中国的合作邀请,强调的是自己获利的一面,缺少中国获利的说明。实际上,目前主要经济体合作的最大障碍不是钱,而是传统的战略戒备。这个问题同样是11月15日布什的国际金融峰会的最大障碍。
在俄罗斯,温总理还用六个字点出了政府主导投资的三大方向:铁路、汽车、煤矿。这是一次少见的明确表态。稍分析一下,铁路属公共产品,汽车属高消费领域,煤矿属生产要素。这表明,扩大内需的战略不仅在公共需求方面,也包括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这实际上为财税和货币政策的再度松动预留了更大的想象空间。29日,央行就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尽管市场在经济下行期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也会下降,但是央行这次利率下调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举动。它表明的是,中国已经进入调动一切手段应对经济下行的新政策期。新政策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政策检测。检测怎么让政策的积极信号传递出来,检测在哪些方面还需加一把火。不用多想,仅仅从恢复企业的融资能力、恢复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以尽量扩大内需基本群体的角度出发,资本市场都是需要进一步政策鼓励的地方。而且相对于房产市场,资本市场启动的成本和门槛更低。既然有房产新政,为什么不能有股市新政?比如周正庆等人建议的平准基金,比如暂停大小非解禁。无论从民意还是经济利益方面考量,股市新政的效益都极其明显。
显然,在调动一切手段应对经济下行的新政策期,在尽力挽救信心的当下,资本市场还欠一把火。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