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保健品概念股一周风云榜:胶原蛋白及维生素热度不减,东宝生物以8.11%领涨

作者:于娜 任可昕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2-07 17:31:14

摘要:《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梳理发现,本周保健品板块个股涨幅排名前十当中,东宝生物(300239)领涨,涨幅达8.11%,仙乐健康(300791)涨3.96%次之,嘉必优(688089)涨3.88%位居第三,新诺威(300765)涨3.87%,新光药业(300519)涨2.57%。

保健品概念股一周风云榜:胶原蛋白及维生素热度不减,东宝生物以8.11%领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实习生 任可昕 北京报道

受市场调控等方面及保健品龙头股突发跌停产生的影响,截至2月5日,本周保健品概念板块33支股中,14家上涨,16家下跌,整体涨幅表现低迷,但其中胶原蛋白、维生素相关企业表现较为突出。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梳理发现,本周保健品板块个股涨幅排名前十当中,东宝生物(300239)领涨,涨幅达8.11%,仙乐健康(300791)涨3.96%次之,嘉必优(688089)涨3.88%位居第三,新诺威(300765)涨3.87%,新光药业(300519)涨2.57%,而后五位涨幅在0.52%——2.23%之间。

跌幅来看,华软科技(002453)跌9.91%领跌,睿智医药(300149)跌4.12%,湘财股份(600095)跌2.84%,海利生物(603718)跌2.40%。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跌幅前三的企业都是除保健品生产外在多领域开展了多元销售品的生产经营。

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保健品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为发达国家的1/8-1/6。如2018年中国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为30美元,仅为同期美国的1/7左右,保健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其中,胶原蛋白长期占据保健食品的关注热点。根据 Grand ViewResearch报告,2019年中国胶原蛋白的市场规模增长至9.83亿美元,预计2016-2027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6.54%。

东宝生物主营明胶和胶原蛋白,后者主要用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2018年,东宝生物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收入7358.1万,占比16.25%;2019年10月,东宝生物成功研发出复配骨胶原,并取得“一种改善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目前,东宝生物拥有明胶年产能13500吨,胶原蛋白年产能3000吨,明胶产能规模处于国内明胶行业领先地位,而胶原作为人体的基础营养元素,近年深受消费者的认可。

览富财经指出,胶原蛋白在国内的美容护肤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逐步加深,相关产品种类逐步增多,同时在医学领域中的烧伤、止血、眼科疾病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胶原蛋白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在食品添加剂领域优质胶原蛋白形成肉类替代品的需求也在扩张,整个行业发展向好。

不过,多年来伴随着市场扩大,对于胶原蛋白保健品真实作用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东宝生物也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胶原蛋白产品相关监管法规发生变化的风险。”

另外,2月5日,新诺威盘中快速上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当日收盘,报17.16元,成交量266.82万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保健食品行业研报指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民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增大。研究人员认为,保健品中占据较大比例的膳食补充剂类产品、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比如石药集团新诺威,其主营产品有果维康贝维生素C颗粒、果维康维生素C颗粒等多款维生素C产品,这使得新诺威未受疫情冲击,且保健品需求量大增。新诺威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7.58%和20.56%。

据天猫公布的2020年双十一保健食品榜单,营养素补充剂最受消费者欢迎,其中维生素类的销量增长超过了1600%。

同时生物医药企业正在加大对保健品行业布局,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寿仙谷、东北制药、东诚药业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获得了保健食品注册备案,截至目前,已有10多款国产保健食品获得注册备案,其中以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为主。

艾媒咨询发布研报显示,2020年以来消费者对保健品行业的信心逐渐恢复,五成受访者看好保健品行业发展,超七成受访消费者认为保健品行业合规性有所提高。随着社会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养生保健队伍。“银发一族”和年轻一代将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人群,而且在科技进步带来的营销手段及渠道升级加持下,保健品行业未来可期。

另外,春季期间是保健品的传统销售旺季,一些消费者将保健品作为馈赠亲友的新年礼物之一。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春节期间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谨防不法分子借新冠肺炎疫情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虚假夸大宣传行为。

虽然目前国内保健品行业依然处于监管和舆论高压下,其市场前景备受企业和投资者关注。有健康产业研究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预测,后疫情时期,除原有占据主渠道的直销企业外,还将有更多企业从品牌、研发和渠道建设上发力,竞逐保健品市场的长期红利。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