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回归蓝天新常态|2021新年特刊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31 21:30:01

摘要:“‘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2020年目标。”2020年1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回归蓝天新常态|2021新年特刊

(2020年冬天北京街头)

文/刘诗萌

北京的秋天是什么样的?2012年前后,“雾霾”引发社会关注,2013年北京重污染天数达到了58天,平均每周都有一天重污染天气。2014年11月APEC峰会在北京举办期间:11月12日北京市城六区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接近空气质量“一级优”水平。如何留住来之不易的“APEC蓝”在网络上也成为热议话题。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污染防治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尤其是在“蓝天保卫战”中,专门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

经过将近三年的努力,“APEC蓝”已经变成了北京人朋友圈里随处可见的“北京蓝”。生态环境部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2020年进入秋冬季以来还未发生过重污染过程,持续优良天数已经超过40天,为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2020年目标。”2020年1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空气质量

已达世卫组织指导值

在“三大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战役”中都居于首位的“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2018年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后,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小组,并进一步完善了先前建立的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过去三年间每年秋冬季生态环境部都会部署这三个“主战场”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北京空气质量好转就是“蓝天保卫战”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实实在在的蓝天白云背后,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现在已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约9亿千瓦,全国约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推进清洁取暖,已经完成约2500万户,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监督帮扶共帮助地方发现和解决问题27.2万个。

各地环保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最终从小流汇成了江海。“十三五” 9项约束性指标当中,最受关注也是完成难度最高的两项空气质量指标,目前均宣告完成。其中一个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累计下降18%,这一项2018年底已经提前完成,降幅为23.1%。

另一个则是全国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4月份对外公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里,该指标被列为存在完成风险的约束性指标。不过,这一“风险”也已经不复存在: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1-11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

“现在可以说,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已经圆满完成、超额完成、全面完成。”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到2020年11月份,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4微克每立方米,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1微克每立方米,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值。

“十四五”继续深化推进

除了“蓝天保卫战”以外,碧水和净土保卫战也都取得了实效。水污染治理中,一方面是“保好水”,保护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湖泊,累计完成了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生态问题的整改;一方面是“治差水”,对城市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进行治理,目前全国地级及以上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根据最新调度的情况已经超过98%,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的排查,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纳入消劣行动的国控断面全部消除劣五类。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0年长江干流全面达到II类水质,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累计完成13.6万个建制村的环境整治。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确保完成农用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两个90%的目标,完成了农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组织开展了两个对维护环境安全、防范环境风险非常重要的行动,即“长江经济带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专项行动”和“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此外,另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就是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2020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总体来看,除了空气质量的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是2020年完成的以外,其他7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均已提前完成。

“这五年,我们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都取得重要进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如此评价。

在“十三五”时期取得重要进展后,污染防治攻坚战并不会停步。为“十四五”规划定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十四五”期间的两大攻坚战之一。

“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意味着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徐必久指出,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思路,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推动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