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智慧医疗“场景”落地 平台巨头纷占适老龄化产品先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30 18:52:0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对全球医疗行业生态格局的重塑无疑是颠覆性的,而我国的医疗体系在整个“防疫”过程中的表现,对全球起了巨大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智慧医疗已经渗透到众多环节,并形成较大规模的场景应用空间,智慧医疗正被人们或直接或间接地深度感知。
12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2020之数字智惠健康城市”论坛上,后疫情时代数字健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及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热议的话题。
“数字健康是科技与互联网融合的智慧应用,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发展,催生了医疗健康领域迎来崭新变革。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数字健康不仅改善了医疗健康的服务效率,也提升了服务质量,通过5G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医疗健康领域的赋能,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论坛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如何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数字医疗服务成为与会嘉宾聚焦的热点。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在论坛上指出,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型设施可以通过使用迭代来完善老年人的数据库,适应老龄化的数字化产品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这将成为各大平台企业面向未来的重要机会。
智慧医疗场景落地
事实上,在我国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AI、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疫病智能诊治、物资调配、药物研发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服务于疫情防控的典型服务场景,为提高管控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群安在论坛演讲中以5G技术为例指出,在疫情防控期间,5G技术助力搭建高效、便捷的互联网诊疗平台,特别是高清会议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场景中。而除了5G技术、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医院,在疫情期间快速开发了很多像CT快速诊断系统等;智能测温已经在很多地方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的数据采集,还有机器人采样回答问题以及输送物品等。
“后疫情时代,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健康领域的关键词。经过这次疫情,智慧医疗有了相对迅速和完善的应对流程。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赋能医疗、优化医疗的价值充分显现,已经可以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社会民生问题。国务院提出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以来,‘五个一’服务行动的落实,真正解决了数字化医疗的痛点,实现了各个平台的互联互通,让智慧医疗发展实现全面提速。”对此,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CEO谢震中在当日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谢震中透露,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数字医疗发展实现跨越式提速。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平安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赋能智慧医疗全新升级,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的成效显著,在疫情预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发挥重大作用,帮助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今年9月平安集团正式对外公布了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展现了平安集团对于医疗健康发展的重视。智慧医疗打通纵向医疗体系,为卫健系统、医院以及医生进行科技赋能。而旗下的平安好医生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目前服务于3.46亿用户,驻司医护团队超1800人,聚集全国近万名专家,已建立起强大的线下服务网络,为患者搭建求访名医的快速通道,通过推出多层会员体系的健康管家服务,为每个用户及每个家庭提供有温度的健康管理。平安医保科技还深耕医保改革最受关注的支付端,通过为两保(医保、商保)、三医(医院、医生、医药)提供系统、服务和数据赋能,将企业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整个社会医疗体制改革的快车道之中。”谢震中表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则将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行业进行对比,其认为数字健康已经在多个领域融入到了传统医疗行业,电子病例、线上诊疗、人工智能影像阅片等,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无法替代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体格检查、手术操作的作用,但却是对传统医疗的有力补充。
“原来有人担心,将来的数字化替代医务工作者,大家的饭碗就没了。但是现在逐渐发现,实际上无可替代。因为在医疗发展过程当中,医务工作者提供的不是冰冷的数字,提供的是温情,是医学的人文精神,这种感觉是数字化无法带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会颠覆,它永远是医疗就医习惯当中的辅助。但是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技术,比如AI技术相当于大脑,5G是高速公路,是大动脉,而大数据是血液,如果是把这些数字化的功能充分跟医疗发展融合起来,将来我们会建设成一个有强大的心脏、有聪明的大脑以及健强体魄的‘数字人’。今后发展是充分利用数字带来的红利,把医疗事业做好。”毛颖受访时也指出。
巨头开始抢占适老产品先机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时代,如何结合当下智慧医疗的手段提供适合我国老年人的数字医疗服务也成为论坛各方关注的焦点。
《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在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认为,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型设施可以通过使用迭代来完善老年人的数据库。
谢震中则首先分享了平安的“一碗汤”服务,即通过智慧医疗技术的下沉,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家门口医疗服务,从家到服务点的距离恰好是一碗汤不会凉的距离。如平安智慧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研发的智能眼部筛查OCT系统,能为社区老人随时提供快捷筛查,看病直连对口三甲医院。近日,智慧医疗还联合了多位知名眼科专家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启动了“AI辅助社区老年人群眼病筛查及流行病学调研研究”,将面向上海市近20社区约2万多人群开展青光眼疾病筛查。
微医集团副总裁、北京区域常务副总经理牛冰则表示,数字健康其实是对传统医疗的赋能,而不是颠覆。例如在抗疫期间,通过在线咨询、疫情科普、心理帮扶以及远程会诊等方式,有效降低了人群的交叉感染,同时也缓解了一线医疗机构的压力。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配给角度来看,数字平台、数字健康平台的打造有效降低了平台建设的边际成本。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通过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的医疗方式,满足了群众随时看病问诊、咨询和交流的路径。而这些场景的出现,也将很好的赋能未来我国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所有医疗的创新,最终一定要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上。在防疫过程中,科大讯飞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湖北医疗体系带来一系列帮助,比如医生在红区写病历、记录患者的状况,通过语音方式,就能做到非接触。在武汉疫情初期做人员排查时,为降低人员感染风险,科大讯飞通过语音、自动电话随访的技术,3个小时随访了100万人。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这些场景也必将会应用到老龄化人群中,将场景搭建的越来越完善,这个也是各大平台企业面向未来的重要机会。”对此,科大讯飞副总裁陶晓东在当日的论坛上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