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攻坚筑起“健康防线” 这家医院打造多种院外延伸医疗服务新模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12月11日,河北省南皮县白天的最高温度也已降至零度。当天,南皮县人民医院的“5G移动卒中救护车”来到乌马营镇王庄村的王其增家,为他做了全面的检查,并进行了康复指导。
41岁的王其增患有脑中风后遗症,行动不便,曾被当地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身体受限,王其增去医院进行定期的复查和康复都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没想到,如今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一系列的检查。据记者了解,南皮县人民医院的“5G移动卒中救护车”具有完备的检查设备,它通过车载CT为王其增进行了头部CT扫描,随车的神经内一科主任陶瑞明对他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解读。同时,随车的康复理疗科主任李猛对王其增进行了康复指导,教他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锻炼。
时间就是生命。“5G移动卒中救护车”这一概念不难理解,就是把中风诊断和治疗体系搬上医疗车,这对于争取中风患者的治疗时间,有效减少医疗费用十分重要。该医疗车的投入使用,免去了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人的奔波,用高科技手段,为基层健康扶贫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县级医院连接着基层医疗服务和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是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重要桥梁。随着健康扶贫工程深入推进,作为县级医院,南皮县人民医院打造出多种具有“南皮模式”的医疗服务种类,医疗保障、远程服务、村医上门、急救体系……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让农村地区的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脱贫攻坚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
对内:打造数字化智慧医院
近年来,各大医院面对的竞争已从技术力量、医疗设备的比拼,过渡到全方位综合实力的角逐。细节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环。同时,医疗服务日益个性化、多元化,这对医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丰富医院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我院按照中央、省市县深化医改有关文件精神,紧紧把握‘改革创新、示范先行’的推进思路,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医改工作,并坚持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医改发展的目标,立足自身优势,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树立了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医院形象,逐步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的有机统一。”南皮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玲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病人选择医院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为此,南皮县人民医院通过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健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实现闭环管理等多种方法,形成了医院管理的科学长效机制,旨为从根本上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把牢方向之舵,方能行稳致远。
在此基础之上,南皮县人民医院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上下足了功夫,比如,优化了各项服务流程,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将原有的门诊咨询台改造成集咨询、挂号、收费、病历复印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台,以前分散在各科室的27个盖章业务整合到一个部门办理,让患者办理各项手续更加便利;完善预约诊疗制度,网上预约挂号,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通过病历快递到家、院内商业保险一站式理赔直付、设置共享轮椅等举措,让患者少跑路。
同时,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管理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以电子病历为轴线的内部医疗数据共享。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人力成本,减少患者来回排队的现象,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差错,降低医疗过失,提高医疗质量。另外,利用电子签名配套电子病历系统等IT技术提供监管手段,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电子病历质控水平。另一方面,提前为医院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后续开展临床科研、疾病控制等医疗大数据应用提供相应决策支持依据。
此外,为患者提供了多种就医模式,比如,推进医保卡、电子医保卡、身份证等就诊模式,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逐步取消医院内部自制就诊卡。完善自助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和“健康乐APP”功能,提供门诊和住院自助服务,包括建卡、挂号、缴费、查询、住院押金缴纳、住院清单查询等功能模块。试行分时段预约和诊疗,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减少医患矛盾。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9年1月,南皮县人民医院就被河北省卫健委纳入三级医院管理。2019年9月,又被定为全国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医院。
对外:延伸医疗服务半径
加快县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解决农村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必经之路。
2016年以来,我国全面启动健康扶贫工程,明确实施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对贫困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实施分类救治,实施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九大重要任务,以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就此,南皮县人民医院组建了有多级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服务团队,通过新型管理模式将医疗保健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出有益尝试。
据记者了解,延伸服务是现代人文关怀的一个新方向,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从医院延续到病人家中的优质服务,在医护和病人乃至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有目的的互动,以促进和维护病人的健康,是一种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
“今年8月,我院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士到家’上门服务,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这一服务项目的开展节省了患者和家属来回跑医院的时间,减轻了负担,同时也增强了医院和患者的粘和度。”刘玲表示,此项目的开展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此外,县人民医院在完成医共体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群众切实受益等方面想对策出实招。通过录制视频、远程教学、派驻专家团队等方式提升成员单位人员专业知识;构建了县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三位一体”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成立由70名医师护士组成的签约团队,与医共体成员单位辖区村建立签约帮扶小组;同时,启动“双百双千工程”,开展活动90余次,筛查6300余人次,其中筛查出脑卒中309人,白内障患者372人,做到疾病早筛查、早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为提高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能力,缩短南皮东部乡镇急症患者救护时长,提高患者县域内转诊率,县人民医院以位处偏远的潞灌镇卫生院为试点,建设了潞灌镇卫生院急救站,从潞灌出车接诊时间至少比本部派车节约30分钟,为辖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对急救站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并在本部急诊科进行带教培训;派驻医院退休返聘的急诊科原主任在急救站长期坐诊,负责急救站的临床业务等工作。自运行以来,已安全接诊160余次,成功抢救数名患者。
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衔接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南皮县人民医院的医疗保障将全方位、多层次覆盖贫困人口,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以健康扶贫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坚强的医疗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