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布:预计今年人均GDP超2.3万美元,跨入全球城市前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0 19:20: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五年前的“十三五”规划已接近“收官”,未来五年,上海又将怎样发展?
12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正式发布,为接下来上海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上海在中国经济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此次公布‘十四五’规划建议意义重大,将会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当下的新形势对于上海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经济学者、央视央广财经特约评论员孙兆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间,上海的“四大功能”不断强化,“四大品牌”持续打响,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率先形成,预计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0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3000美元,经济总量迈入全球城市前列。
时值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起点,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议》展望了上海2035年远景目标并明确了“十四五”主要目标。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建议》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展望2035年,上海市委还提出了“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全市发展实际,中共上海市委提出了“五个更”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强大、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城市精神品格更加彰显、生态环境质量更为优良、超大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本次十四五规划是对上海前景的规划,具有高瞻远瞩的特征,既有宏观也有微观,既看到优势也披露不足,一方面是对全国级‘十四五’规划在地方层面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则能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促进上海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建议》中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一体化的思路举措为突破口,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对此,孙兆东表示,上海不仅要成为带动长三角经济建设发展的龙头,也要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龙头,面对未来的发展,如何结合好区位优势,巩固好自贸区的优势变得十分重要。
强化“四大功能”
强化“四大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明确要求,《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建议》中也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上海市在“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为此,《建议》中强调了四点“强化”: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方面,《建议》提出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加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建设,提升“上海金”“上海油”等基准价格国际影响力。
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建议》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加紧布局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和参与实施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重大科学问题前瞻研究和重要基础学科专业建设,下大力气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成果,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方面,上海将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在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方面,《建议》指出,上海要加快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提升城际公路通达能力,完善重要区域交通配套,强化“松江枢纽”面向长三角的交通枢纽衔接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连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可以看出,上海的十四五规划与国家新发展格局是相匹配、相契合的。十四五的主要特征就是5G时代、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双向开放的枢纽功能。强化和巩固“四大功能”,在推动上海发展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孙兆东对《华夏时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中明确提出,上海将积极争取数字货币运用试点,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对此,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字货币运用试点既能够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能够带动上海地区的零售业、消费服务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