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自身变革仍在持续 跨界金融控股机构正成为中流砥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09 12:53:1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单美琪 孟俊莲 北京报道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处在极不平凡的转折点和新起点。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严文斌于日前由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第五届新金融论坛上指出,我们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充分挖掘国内潜力、释放内需并继续扩大开放,助力国内产业链重构、区域经济布局和更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自身变革仍在持续。严文斌还表示,当前“新基建”业态蓄势待发,一大批跨界混业的金融控股机构正成为支持其成长的中流砥柱。而如何把它们协调好、调动好、利用好,是新的发展阶段金融监管创新实践的全新考验,考验着求新求变的金融业如何稳健发展。
金融控股机构行业发展将迎来关键期,作为金融政策传导的重要一环和区域金融资源的“调配人”,金融控股机构对于稳经济、稳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兼顾促发展与稳监管,使其成为国计民生的中流砥柱,将是对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考验。
12月5日,国内首个金融控股机构的行业研究平台“瞭望智库金融控股机构研究中心”(下称“金控机构研究中心”)在瞭望智库举办的第五届新金融论坛上宣布成立。
据介绍,该中心隶属于瞭望智库,未来将与北京金控、金融壹账通进行合作,将与湖南财信集团、吉林金控集团、山东港口金控公司等全国范围内的数十家金控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以打造“国内金控第一研究平台”为愿景,致力于帮助金控机构实现政策上通下达、业务运营咨询、同业信息共享、国内外互学互鉴等功能。
“十四五”起航在即,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行业崛起壮大,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以综合性的金融生态,来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金融控股公司可谓是金融资源“调配人”,是金融政策传导的重要一环,是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抓手,更是优化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在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重大战略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银保监会财会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表示,发展多年来,金融系金控公司在准入管理、资本监管等方面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制度,但是产业系、地方政府系、互联网系三类机构则相对欠缺。建立金控公司资本监管标准不仅是金融审慎监管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和手段,也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比性。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则提出,要完善金控公司的法人治理、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好公司利益,尤其要关注金融业务的公共性本质、提高公司股权和实际控制的透明度、加强董事会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降低股权董事和执行董事占比等方面。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也指出,须进一步细化资本、监管、竞争、风险处置等具体管理办法在宏观审慎层面的约束,同时要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推动金控公司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加强监管和治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将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整体纳入监管,个别非金融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复杂,甚至存在交叉持股、虚假注资等突出问题。针对于此,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并自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金控公司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监管框架。
在北京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范文仲看来,上述试行办法有利于金融机构有序竞争、稳健发展,金控公司要坚守金融初心,坚持正确的“金融价值观”,积极打造新型金融控股平台,兼顾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部分金控公司仍面临挑战。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指出当前行业存在的挑战分别为战略管理手段少、经营管控不全面,业务协同缺乏制度、流程、智能化等工具。叶望春还表示,基于平安多年的数字化经验,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慧金控整车解决方案”,助力金控集团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