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商”刘红辉返乡报桑梓 投资建厂残疾人就业优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邵阳报道
进入深秋,在邵东市牛马司镇虎形山村,大面积水稻收割后的根茬儿裸露在阳光下,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延伸至村头的山脚下,两栋生产车间和一栋在建的办公楼,让这宁静的山窝窝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和活力。
7年前,原本在老挝打拼的刘红辉突然返乡回到了牛马司镇,承租了70亩土地,开始投资建厂,并且,招聘了大量的残疾人就业。虽然,相比健全人而言,残疾人的工作效率略低,但是,刘红辉没有丝毫的嫌弃,相反,他还会上门到残疾人家里邀请他们及家属进厂上班。
“我自己是残疾人,特别清楚残疾人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所以,从我办厂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尽可能多地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刘红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给予了残疾人帮助,同样,他的企业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反馈,这是一种爱心之间的传递。
不惑之年返乡创业
1973年,刘红辉出生于邵东牛马司镇虎形山村,18岁时成为一名货车司机。第二年不幸发生车祸,车和货物烧了个精光,他的头、脸和手被深度烧伤,身上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烧伤。
原本在虎形山村算是富裕的家庭,因为这场车祸,不仅积蓄用尽,还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债务。
这场车祸,刘红辉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亲戚朋友和乡亲们热心帮忙,捐款借钱。住院近半年,休养一年多后,刘红辉的头发长出来了,脸也植皮成功,右手却落下终身残疾和大面积疤痕,左耳失聪,还欠债10多万元。“那两年,我几乎是在萎靡中度过。”刘红辉坦言,当时也曾自暴自弃,但亲戚朋友、父老乡亲的鼓励和帮助让他倍感温暖,慢慢走出了阴影,立志要做一名阳光的人。
上天是公平的,跌倒之后的刘红辉在事业上有了新起点,并随着时间流逝,取得了新成就,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刘红辉从人生低谷中走了出来。2009年,开超市挣到钱后的刘红辉像很多邵阳商人一样闯老挝、开宾馆;2011年,回国发展的刘红辉做了某计算器在湖南的总代理。
迅速积累的财富没有让刘红辉迷失方向,他没有忘记自己人生低谷时,热心帮助过自己的人们,更对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困难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3年,刘红辉回到牛马司镇,承租了70亩土地,还准备投资500万开发休闲农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邵东这边的批发商抱怨邵东本地没有大一些的被子加工厂,他们批发被子的物流成本较高。此前在超市卖过被子的他,嗅出了其中的商机。在原本准备做农家乐的土地上盖了被子加工厂,2015年,邵阳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了客安与慕夏家纺两个品牌,生产中低端床上用品。
在招聘工人和拓展市场时,他总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如今,公司现有的60多名员工中,近半都是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
现年66岁的刘旺财,是刘红辉帮扶的第一户。据记者了解,刘旺财的女儿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生活大多数时候不能自理,2014年丈夫与之离异,并抛下了一个三岁的女儿。无奈之下,刘旺财将其母女二人接回家照顾。一个老人要盘活四张口,这让刘旺财一筹莫展。刘红辉得知后,来到他家中,请他到工厂上班,每年给他开工资三万多元。如今,刘旺财已在工厂工作7年多,实现了稳定增收。
同时,工厂里还有很多残疾人一家到此打工的家庭。
44岁的姜犀是家中独子,上有年迈老人,下有3个孩子。2015年,原本在工地上砌砖讨生活的姜犀因车祸致残,生活艰难。刘红辉主动上门,将姜犀夫妇一同招进工厂,同时,安排姜犀的大儿子在其厂里学技术,并且发放工资。现在,夫妻俩的年收入达到7万左右。
姜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告诉记者,如今,他家不光买了轿车,还准备修建新房。
量身定做的助残创业新模式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刘红辉已不满足于单单为残疾人创造就业岗位,他希望可以让残疾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业。
为帮助邵东更多残疾人创业,刘红辉特别制定了针对残疾人开店的创业新模式,即为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士提供店面选址、装修等建议,免费铺货2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开店资金周转困难,降低经营风险。目前此类店铺已在邵东县成功开设了6家,且经营状况良好。
在工厂的缝制区,记者看到了正在熟练使用缝纫机的李晓斌。2015年,当年只有29岁李晓斌突遭车祸,造成肢体四级残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身体得到了部分恢复,但是,一个正当年的大小伙子,该何去何从?
2017年,李晓斌得知了刘红辉的这个工厂,并且如愿进入工厂上班。凭借自己的努力,李晓斌不光当上了组长,负责几十号工人的工作,同时,2019年上半年,他把自己的爱人也拉入了这个行业,通过刘红辉针对残疾人开店的创业新模式,开设了属于自己的门店。由于经营状况非常好,2019年的下半年,他又开设了第二家门店。
“第一家门店一年的纯利润已达近十万,没想到自己这样的情况的还能创业,还能赚大钱。”李晓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可以,他还想开更多的门店。
采访间隙,记者看到李晓斌的中指上戴着一个大大的金镏子,手腕上闪闪的手表也随着他飞舞的缝制手法发出耀眼的光芒。李晓斌不好意思的告诉记者,这是他拿到开店时的第一桶金时对自己的奖励。
据记者了解,由于公司的产品以薄利多销为主,近年的销量越来越大。
刘红辉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学生用的床上用品五件套,市场价一般300元左右,但他的生产线能将成本压缩至188元,销售价定为200元。而之所以坚持薄利,他也是希望通过多销带来更多订单,从而给更多残障朋友提供就业机会。
就是这样的一个爱心传递,成就了更多的残疾人,同样成就了刘红辉自己。如今,刘红辉的企业年产值已达千万。
谈及未来,刘红辉信心满满地说出了自己的“双百计划”:开设100家爱心店铺,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就业。
如今,他正朝着这个目标稳步迈进。据记者了解,在建的三层办公楼明年将可竣工,其中的一层将作为残疾人员工宿舍使用,同时,另外两栋车间也将拔地而起,届时,将可容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