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年报观察 | 负债总额同比增加52.5% 美的置业降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显示,2018年,美的置业的营业收入、毛利、核心净利润等均出现上升,此前备受关注的高负债率也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由于快速扩张、加速拿地,借高杠杆实现规模快速发展的美的置业,其负债总额进一步攀升,去年底负债总额达到1537.3亿元,同比增加52.5%,且流动负债增幅较大,短期偿债压力或将增加。
目前,尽管定下2019年冲击千亿的目标,但美的置业放缓了2019年的规模增速。在奔向千亿的道路上,美的置业如何平衡负债与规模之间的关系颇为引人关注。
负债总额同比增加52.5%
4月1日,美的置业以4.71亿元竞得广东惠州一宗商住地块,溢价率达24%,楼面价3941元/平米,首次进入惠州,而该地块也创下年内博罗乃至惠州全市成交地块楼面价新高。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以来,美的置业已相继在徐州、泉州、常熟等城市拿下多幅地块,显示出一家中型房企积极扩张的姿态。
过去一年,这家资本市场的新兵同样急速扩张、大规模拿地。
根据美的置业在3月28日发布的年报,2018年12月31日,美的置业拥有173个项目,同时通过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参与了32个项目,覆盖15个省份的48个城市,其净可销售及租赁土地储备的总额约4507万平米;全年新增项目土地储备达1662万平米,通过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收购权益土地储备面积57万平米,全年共新增土地储备1719万平米。
迅速扩张的还有企业规模:2018年,美的置业实现合约销售790亿元,同比增长56%;收入301.20亿元,同比增长70%。同时,经营利润、毛利率及年内核心净利润等均有所上升。
不过,由于快速扩张、加速拿地,美的置业的负债总额进一步攀升。截至2018年12月31日,美的置业负债总额为1537.3亿元,同比增加52.5%。其中,流动负债1192.6亿元,同比增加68.7%,非流动负债为344.7亿元,同比仅增14.4%。流动负债增幅较大,公司短期偿债压力或将增加。
相比上市之前,美的置业的净负债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97%的数字相比行业内50%-60%的平均负债率,这一数字仍然偏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对此,美的置业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美的置业的财务指标不断优化,现金短债比1.6,财务状况不存在压力。美的置业还表示,2018年,美的置业规模、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伴随着规模的成长,负债总额有所上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的净负债率为97%,同比2017年大幅下降了22%,且是连续4年保持下降态势。另外从现金流、现金短债比、授信额度等多个指标来看,目前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
业内:吃太快会消化不良
在行业规模加速集中的大环境下,美的置业将此前“2020年实现千亿销售”的目标提前至2019年。
美的置业此前上市的招股书披露全口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美的置业的合约销售额分别为111亿元、206亿元以及507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业绩翻番,复合年增长率约113.7%。而2018年合约销售额虽升至790亿元,但其上升速度已经有所下降。
2019年,美的置业目前虽然提出了千亿目标,但是相比前几年的增长速度,千亿目标显得并不激进。
降速发展的美的置业能否持续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仍需靠业绩说话、靠优质标的资产作支持,同时现金流的安全也是关键因素。
目前,大规模拿地已经给美的置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资金压力。多个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美的置业这种处于初步上升周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在积极拿地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布局、土地价格、周转速度、销售结转等多重因素。此前,一些做派激进的房企高价拿地却遭遇政策调控,导致出现经营性风险和资金链危机的案例时有发生。
对此,美的置业相关负责人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集团将会进一步加强大都市经济圈布局,进一步向重点二三线等中心城市靠拢。在原有布局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国内“八纵八横”高铁线路规划优化选择区域深耕目标并专注于五大核心经济区区域,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华北地区及中国西南经济区, 进一步渗透已涉足的城市以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周边城市。
美的置业还表示,一直以来,其都坚持走稳健发展之路,积极平衡规模、利润和负债三者之间的关系。伴随着丰厚土储所释放出来的利润、结转速度提速、回款加快和评级不断优化等, 我们有信心集团的净负债率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美的置业的负债数据规模大,需要积极把控风险。“从后续市场的发展来看,此类企业需要慎重做出投资策略。第一、在扩张的时候注意三四线城市降温的风险。第二、积极寻求融资机会,继续做大规模和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这种企业要处理好现金流和融资的问题。”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集中程度与日俱增的房地产市场,对于美的置业这类处于上升期的中型房企而言,规模扩张体现出房企的融资能力,但这类房企不要高成本融资,也千万别抢高价地,“否则就是刷个流量,不赚钱,遇到市场调整说不定还会亏手里”。
在卢文曦看来,这类企业的扩张最好有度:“吃太快会消化不良,甚至负债率太高会触及安全。其次是扩张的话,人才储备、品控等等是不是能跟上。扩张节奏肯定会快,各种资源跟不上,可能反而拖累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直言,在集中程度与日俱增的当下房地产市场,对于那些急于扩张的中型房企而言,风险很大。对他们而言,扩张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不但手上的现金流不允许,而且行业的预期风险也不允许。与卢文曦一样,其也对记者表示,建议这些急于在规模上“上一个台阶”的企业适当放慢步伐,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图扩张不算晚。
责任编辑:张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