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中信民生上海银行主动缩表 货币趋紧顺势而为

作者:张夏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9-01 22:03:35

摘要:财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分别下降了4.72%、2.5%、2.18%。同业资产成为银行“缩表”的主因。

中信民生上海银行主动缩表 货币趋紧顺势而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2017年上市银行的半年报发布终于结束。在中信银行、上海银行及民生银行的业绩报告中,“缩表”成为一个关键词。

财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分别下降了4.72%、2.5%、2.18%。同业资产成为银行“缩表”的主因。

除了这3家银行“缩表”之外,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资产规模也仅实现微增,较上年末时分别增长了0.34%和0.99%。整体来看,中小银行的资产扩张正在放缓。监管高压态势之下,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初显。

资产收缩同业当先

针对资产规模下降,银行的解释是“顺势而为”。

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在年初就明确提出“控表”策略,“缩表”是在一季度末主动做出的策略调整。他认为,在货币市场趋紧、监管政策趋严,自营存款增长困难的背景下,“缩表”避免了资产负债不协调增长带来的问题。

民生银行在财报中也称,“在M2增速下降、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为贯彻落实中央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精神,特别是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公司审时度势,主动收缩业务规模,业务经营顺势而为,经营结构持续优化。”

从具体数据来看,同业资产收缩是银行“缩表”的主因。

就民生银行的具体数据来看,资产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4%;交易及银行账户投资净额2.06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60%;同业资产3074.19亿元,降幅33.44%。

中信银行的客户贷款也仍有7.41%的增长,而应收款类投资余额8438.9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约1935亿元,下降18.66%,同业资产余额约265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816.75亿元,下降51.52%。

而上海银行,仅应收款类投资一项就由去年底的约2403亿下降至约1466亿,降幅近39%。

此外,以同业业务见长的兴业银行也在压缩同业资产规模,同业专营非标投资规模较去年底减少2382亿元,下降21%。

平安证券励雅敏团队在8月31日发布的研报中称,上市银行资产端同业资产环比一季度持续收缩。其中,大行的同业资产环比增速为-0.8%,股份制银行为-4.8%,城商行为-23.0%。研报认为,从各家上市银行二季度新增生息资产的结构来看,资产端结构的调整继续进行,同业资产与证券投资类资产环比一季度继续收缩,分别环比减少1%和3%,资源更多地向信贷资产倾斜。而从信贷结构来看,低资本消耗、低不良的零售贷款成为了主要配置方向。

就资产负债管理的长期预期,中信银行称,“缩表”何时结束将根据银行的业务结构调整等内外部情况而定,没有具体时间表。

银行经营出现分化

从数据来看,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从一季度时就已经开始,国有大行与中小银行的分化也逐步显现。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分析师陈郑、叶依林曾对银行一季报数据进行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五大行平均负债17.47万亿,相较于2016年底的16.84万亿,增长了0.63万亿,增速达到3.78%;而11家上市中小银行平均负债合计3.67万亿,较去年末仅增长了0.04万亿,增速从去年的4.89%降至1.67%,且低于去年同期增速。

中小银行的存款流失,理财纳入MPA考核后表外增长乏力,成为中小银行扩张速度放缓的主因。而金融去杠杆使得资金回流大行,国有大行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

今年上半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净利润分别为1537亿元、1087 亿元、1105亿元和13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3.02%和3.81%。而在去年时,工行及农行的利润增速尚不足1%,仅为0.8%、0.5%。

在8月25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方合英也明确提出,“今年银行经营出现了一些分化。”大行相对来说经营稳定性较好。但是股份制银行普遍出现了营收下降。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净息差下降。上半年货币市场利率中速抬升,对同业业务水平影响明显;同时也有存贷利差下降,以及营改增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以市场化存款来填补一般性存款,也带来成本的提高。而金融去杠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半年影响仍在。

从监管来看,银监会在近日通报称,“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的专项治理基本完成了自查,监管检查和整改问责工作还在推进当中。

央行对于同业业务仍在加码。除了2018年要将1年期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外,8月31日,央行又发布公告,提出金融机构将不再新发行期限超过1年(不含)的同业存单。虽然行业普遍认为,1年以上同业存单余额非常小,新政策对市场影响不大,但监管严控同业负债扩张的指向性却很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业负债成本居高不下,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各家银行对于同业规模的收缩仍将持续,力图在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的同时压降高收益负债。”平安证券研报分析。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