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央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科技金融削弱了传统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

作者:张夏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7-24 13:56:43

摘要:“在金融科技所涉及的六项技术中,现在来看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成熟度还是不行,目前对银行有意义的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生物识别。”在7月21日举办的“2017零壹财经新金融夏季峰会”上,央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这样表示。

央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科技金融削弱了传统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以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为标志,金融科技正在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议题之一。

7月20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智能金融”被写入其中。《规划》提出,在智能金融方面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在金融科技所涉及的六项技术中,现在来看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成熟度还是不行,目前对银行有意义的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生物识别。”在7月21日举办的“2017零壹财经新金融夏季峰会”上,央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这样表示。

李晓枫认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金融科技创新业务分成为4大类:支付结算、存贷款和资本募集、投资管理和市场设施。“业务还是这些业务,只是方式更多了,现在支付结算出现了移动钱包、数字货币,从业务来讲出现了一些新的细分的业务模式,这是金融科技的特点”。

但是回归到银行主业来看,他表示,上述业务谈不上颠覆银行,也没有对金融法律关系、监管体系、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致命性的冲击,只是对银行的线下网点产生了影响。

具体而言,李晓枫认为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影响,首先在用户的体验,其次银行作为交易中介的地位受到冲击最大,信用中介受到削弱。因此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必须的。

“比较共识的看法是,银行的新业态将来会是网络金融和线下网点产生O2O依存一体化的关系。”李晓枫称,银行转型的重点在网络金融业务,要探索像线下网点体系那样稳定获客、提供银行产品服务的网络金融新业务模式。核心就是找到新的稳定的获客的模式。

就转型过程中技术来看,“新兴技术借助银行的IT体系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这里面有大量的银行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都要重构,预算要增加,学习要加快,合作面要加宽等等。”他认为,大的银行现在走内部孵化,跟互联网企业合作;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并与科技公司进行股权合作;小银行的可行之路就是外包。

从具体措施来看,包括走分布式模式、成立普惠银行部、统一银行各个条线数据标准、建立数字化营销能、建立开放API综合数据平台、探讨在线风控,量化小额放贷的算法等。

“目前金融科技是以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引领创新风潮,还没有大幅度影响传统金融体系的格局。采取一致性监管原则,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对网络金融新业务探索和新技术应用上有一个缓冲。”李晓枫表示,例如网点加网络金融是否就是银行的新业态,新技术引入如何适应法律监管等问题,目前仍在探索。

零壹财经高级分析师郭竞则认为,无论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都不是一个行业概念,而是时代概念。其并非是独立于金融业的新行业,也不是金融业内产生的或诞生的子行业,而是金融业在新的技术和商业环境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互联网金融更多强调互联网对于金融运行模式的改变;而金融科技更多强调新兴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既催生了新的金融业态、产品,也革新了传统金融的模式和效率。郭竞称,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渠道发生变革,进而使得客户多元化或者定制化的金融需求得到提升,同时对于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服务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