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作者:水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1-27 12:05:00

摘要:工商银行在证监会部署蓝筹公司市值管理的背景下成为一个没人看护的市场“弃儿”,风雨飘渺之中任风吹雨打,这究竟是负责任呢还是不负责任呢?

  破鼓任人捶。

  眼下的情景就是这样,有什么好事跟股市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GDP在7.7%超过大家预计的7.5%;但是,千万别有什么坏事,哪怕就是传说中的坏事,那对股市的影响却是立竿见影的,想躲都躲不过去。

  这就叫倒霉。

  上证指数此轮下跌始于2013年的12月10日,2014年1月20日止跌,从上到下跌去266点,跌幅11.82%;其中以跌破2000点尤其令人沮丧,上证指数的表现如此之弱和创业板形成鲜明对比,同期创业板指数从1231点起步涨到1481点,不但上涨的幅度达250点,幅度超20%,而且更冲过前期高点,创出历史新高,所以,并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IPO重启。

  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我们不妨看看工商银行这根定海神针在这期间的表现。长期以来,工商银行的股价一直在4元上下波动,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股价有涨有跌,但工商银行上下不会超过5%,即使2013年6月26日被瞬间打压到3.40元,收盘也是基本收回,8月16日“乌龙指”被打上4.35元,收盘时也是基本哪来回哪去,定海神针并非枉得虚名。但是,这一回问题恰恰出在工商银行的身上,2013年12月10日之前,工商银行一直在3.80元的平台底部盘整,但是之后却一路向下狂泻,2014年大盘止跌的第二天最低打到3.38元,刺破前期恐慌性点位才企稳,跌幅正好是11.05%,和上证指数相差无几,可以说,上证指数就是由于工商银行砸盘而破位的,如果考虑到工商银行对指数的指标意义和对金融股的示范效应,上证指数能有今天的表现都已属不易。

  工商银行为何造成如此恐慌?

  其实责任不在工商银行本身,而在于中诚信托的连锁反应。中诚信托去年底到期的30亿矿产信托无法兑现,投资者吃住工商银行销售环节指望工商银行刚性托底,这种预期持续发酵。信托危机一直以来就被视为潜在的中国式金融危机,而今工商银行如果开此先例,那么又有哪个机构可以独善其身,和灭顶之灾又有何区别,工商银行会不会因此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谁出来做个说明,一直到姜建清参加达沃斯冬季年会回应外媒提问,市场才听到了明确的答复,工商银行不会刚性向投资者提供补偿,因为工商银行并不负有刚性责任,同时姜还表示,投资者应以此为戒,了解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

  工商银行的每股净资产是3.51元,现在股价是3.41元,尽管在四大行中工商银行是最后破净的公司,更为蹊跷的是,工农中建2008年底以来汇金一直都有增持计划执行,偏偏就在2013年12月12日,汇金结束了上一轮对工商银行为期半年的维稳增持计划,此后至今没有启动新计划,工商银行在证监会部署蓝筹公司市值管理的背景下成为一个没人看护的市场“弃儿”,风雨飘渺之中任风吹雨打,这究竟是负责任呢还是不负责任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可堪利令智昏,即便智商见识如外交官群体也在所谓的集资游戏中被一个初中生的庞氏骗局玩得团团转,更遑论本身就有非分之想之徒呢?信托的资金不是投地产就是投矿产,而今矿产的泡沫已经破灭,地产难道就是东方不败?从这个角度讲,信托理财的神话不破,进入股市的资金就是有限的,包括互联网金融的高息理财产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中国的A股就是那个可怜之人,可恨之处就在于自身的缺陷,时至今天依然是个融资市、圈钱市、抽血市,机构、券商、中介、公司个个为刀俎,唯有散户为鱼肉,公平正义宛如水中月、镜中花。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