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杨涛:支付清算市场亟须更合理游戏规则

作者:商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31 06:46:00

摘要:快速发展的网上支付服务与商务服务的组合,在清算结算环节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也导致了更多利益竞争,其中也必然隐藏一定的金融风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快速发展的网上支付服务与商务服务的组合,在清算结算环节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也导致了更多利益竞争,其中也必然隐藏一定的金融风险。是放开竞争促进市场更充分发展,还是以防范风险之名整顿网上支付清算体系从而形成垄断利益?针对银联一段时间以来“收编”第三方支付的行动,舆论反应强烈,认为反对垄断,开放清算市场,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迫切要求。一些学界人士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主办的一个相关问题研讨会上就提出,低层次竞争格局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最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认为,要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尽快确定更合理、更健全的游戏规则。
看清大数据时代市场变局
    《华夏时报》:当前第三方支付呈现出怎样的市场变局?
    杨涛:应该说,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具有良好前景,已经得到了各方公认。可以预见的变化包括:将来这一市场的交易规模会保持高速增长;支付服务企业会多元化发展;支付服务对象将涵盖与居民生活相关的诸多行业;支付服务渠道和平台不断创新,其中移动支付将成为主流支付行业;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进步相结合,新型的支付服务工具与产品将不断出现。
    《华夏时报》:这种变局对传统形成哪些挑战?
    杨涛:随着整个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合作并存。过去,第三方机构扮演的是网上支付的中介角色,与银行的利益冲突并不大。如今,在很多支付业务中,第三方支付在逐渐走向“前台”,而银行却到了后台。
    例如,支付结算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各类产品与业务创新,替代了大量银行的支付结算中间业务。再如,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之一,是代理基金、保险、信托、券商理财产品等,未来随着监管机制放开,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能逐渐进入这些领域,影响到银行的代理收入。还有,通过走向前台,支付企业可能获得大量金融客户信息与数据资产,使之成为开拓外部合作的重要资源。当然,最为关键的,是随着民间金融的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介入到银行传统领域,如小额信贷或财富管理等,现在支付宝等龙头企业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
    长远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间还是合作大于竞争。一方面,这因为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毋庸置疑的主角,没人能和银行真正竞争,即使从支付市场的份额来看,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影响也有限。银行的核心盈利仍然来源于存贷款利差收入,虽然以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此方面对银行有一定挑战,但这不只是支付企业的问题,而是金融脱媒和民间金融发展的结果。
对立源自于顶层设计缺位
    《华夏时报》:中国这一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杨涛:在中国支付清算市场的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基础法律支撑。相关的《票据法》及《支付结算办法》,不仅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漏洞,致使操作难度较大,而且距今多年没有修订,已经不适应新技术的挑战,如电子支付等。同时,相关的一些行业规则,也停留在部门规章的层面上,难以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游戏规则。纵观国外,有的是就支付行业专门立法,有些则就电子支付等新兴模式来立法,这些都值得我国进行借鉴。此外,我国支付清算市场的建设,还应该充分关注几方面问题。一是要适应国际化趋势,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与全球支付体系进行整合和接轨,为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金融走出去奠定基础。二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并且提升支付清算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把其作为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支撑。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支付系统效率与安全。四是促进支付系统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多种功能互补的支付组织,实现政府与民营支付组织的并存。五是达到支付便利与安全的协调与平衡,尤其体现在零售支付的创新方面。
    《华夏时报》:现有支付清算市场上的种种争议和冲突,根源是什么?
    杨涛: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于更有效率的市场化支付清算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根本上看,中国还是要建设合理的支付清算市场体系,鼓励各市场主体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持续降低社会支付成本。所以,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现代支付市场结构变化的规律,探讨不同类型支付市场参与主体在其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以及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其中的职能定位和政策引导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成一个高效的、服务于客户需求的、顺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特点的支付清算市场体系。
    联系到近期的热点是讨论互联网金融,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并非是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对立,而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创新和完善传统金融体系的功能。技术变革将带来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功能体系创新: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投融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其中,互联网支付是其他功能体系的基础和支撑,也是现代金融得以顺畅和发展的“骨骼”。
    总而言之,现有支付清算市场上的种种争议和冲突,根源在于“顶层设计”的缺位,在于缺乏有效的游戏规则和产业发展思路。当前,支付领域正面临对外与对内开放的同步挑战,为了以产业壮大应对外部挑战,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客户需求,需要尽快从监管层面制定更加合理的市场游戏规则,实现风险与效率的有效权衡,一方面要以坚持多元化发展来防止损害市场竞争效率,不能以防风险为由来阻碍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应构建多层次支付清算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既要避免行政性定价的偏颇,又要防止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影响消费者长期利益与产业健康发展。
    《华夏时报》:市场各相关竞争主体如何通过合作达成共赢?
    杨涛:各方有巨大的合作空间,比如支付安全问题,还有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方面,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可以充分合作。此外,第三方支付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非银行机构的合作潜力也令人瞩目,例如近期人们热议的支付宝的余额宝,实际上体现了国外常见的货币基金消费支付功能,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得以实现。
期待市场化监管运行规则
    《华夏时报》:你预期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未来将会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杨涛:应该说,中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建设,需要作为一个产业来大力支持,以应对开放竞争的压力,以及多元化支付需求的挑战。我们看到,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整个现代支付行业都在由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其中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化、第三方支付组织。这种客户导向的冲击,更多体现在零售支付领域。某种意义上看,信用卡产业本质是供给方驱动的内涵,但是电子支付本质上是展示了需求方驱动的内涵。随着新技术革命引领信息化时代的莅临,也迎来了客户支付需求的个性化时代,电子支付产业逐渐成为行业主角,这对于现代支付市场结构和参与组织也将产生深远影响。长远来看,基于网络的虚拟支付,将会对基于芯片卡和磁条卡的传统卡支付产生巨大冲击,对传统支付结算组织、转接清算组织架构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对于我国支付清算市场,可以预期的演变路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引发客户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导致商户行为的变化——实现商业业态的重新整合——激发电子支付工具的创新——引起新型支付组织的演变——全面改变现代零售支付体系。进一步来看,未来的零售支付系统建设,将愈来愈基于互联网为主的公共网络系统,这使得以服务为导向的竞争加剧,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对批发性支付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最终,支付系统的市场化、开放性将进一步增加,传统零售支付系统的基础网络壁垒逐渐完全消失,批发支付系统的壁垒部分消失。
    如果粗略地按照性质和功能,把现代支付清算市场分为支付、清算、结算三部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支付是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应该实现完全市场化;第二,清算是作为一定经济行为引起的货币资金关系应收应付的计算,应该达到部分市场化,有限度放开,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允许国外和国内民营主体介入;第三,结算是由于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资金收付与偿付,各国都是作为监管与稳定的核心,围绕商业银行来实现,属于暂不应放开的领域。
    《华夏时报》:如何确立更合理的游戏规则和制度约束?
    杨涛:要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尽快确定更加合理、更加健全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不是行政规则,而是市场化的监管和运行规则。再就是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信息与金融的有效结合,还有需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为其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需要承认的是,第三方支付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也对传统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念带来挑战。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支付市场的变革,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对于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乃至对经济金融稳定、货币金融政策、消费结构转型,都有深远的影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