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圈地,以养老的名义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06 23:43:00

摘要:进军养老产业正在成为一些企业获取土地的捷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进军养老产业正在成为一些企业获取土地的捷径。
    “我们刚刚对部分省市的养老产业进行了考察,地方政府已给比较有信用的民间机构开始划地,价格很便宜。”9月5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养老用地纳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且享受当地的优惠低价,这对于养老产业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不过,也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警惕各地以养老的名义搞房地产,警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开发引发“圈地运动”。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广东、四川、吉林、山东等省已经在养老用地政策方面有所动作,部分地区还计划单列养老设施用地指标。

养老用地政策松动
    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提出要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同时,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
    但是,社会资本的进入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拿地问题。据记者了解,我国大部分地区养老地产土地的获取途径和商业地产一样。这样的结果就是养老地产前期的土地成本非常高,加之养老产业均有非盈利或微利的特点,最终导致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要比商业地产高出2倍之多,这使得诸多想要进军养老产业的内外资踟蹰不前。
    眼下,这种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养老产业俨然已成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相关企业“垂涎”的朝阳领域,这一政策终将到了突破和转变的时刻。
    9月初,深圳市规划与国土委员会和深圳市民政局曾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1-2020)》,明确规定优先将养老设施用地需求纳入深圳市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同时提出将对深圳养老设施用地采用优惠地价政策。
    记者从各个省新近发布的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计划中看到,许多地方都将“保障养老设施用地供给”列为首位,并优先将养老设施用地需求纳入当地的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更有甚者,还将养老设施用地作为硬性指标,单独列出。
    “实际上,早在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划拨目录里,就已将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纳入了土地划拨目录,但由于养老产业的配套政策一直未跟进,因此,此类用地一直很难得到保障。”9月6日,某地产公司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仅是部分省市的政策松动,但足以看到方向,其公司已与某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发某二级城市的养老项目。
    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约有80家地产商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公开信息披露的养老地产项目达百余个;进军养老地产的保险公司也已有7家,投资资金已逾千亿。

以养老的名义圈地?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地产商和险企就纷纷扎堆儿养老产业,而引发的问题也更为突出:如何防范养老用地沦为圈地的新平台。
    “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因为,中国老龄化的严峻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独特性的背后预示的是该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机遇,甚至有很多的商业地产和险企纷纷为此转型搞养老地产。”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据记者了解,以养老地产的名义拿地建商品房的案例屡见不鲜,此类企业大都是先打着养老产业的旗号圈地设伏,然后进行开发。有的确实是开发养老城等养老项目,此类项目能赚到钱最好,如果经营不善,便将房子售出,间接从事房地产;还有一类则是直接进行商业地产的开发。
    而就在7月初,国土资源部针对养老项目用地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养老用地存在偏离养老产业领域发展的倾向。
    “这样的案例的确不少,但是,随着养老产业受关注度的增加,相关配套政策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杨燕绥向记者表示,以保险公司进入养老地产为例,之前有些企业以养老的名义拿到地后什么都不干,坐等土地升值,三五年后直接转出,但是,现在对保险公司有明确限制,保险公司圈地12年不得转让。
    唐钧同样表示,专业性养老地产的发展将会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规范此类土地的供应方式,避免成为地产泡沫的延续。因此,政府层面下一步需要做的是,结合“养老地产”的特点出台相关土地供应政策及规范措施。
    记者采访获悉,发改委正在推动出台促进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意见,有关养老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将逐渐浮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