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长虹变革:三年的千亿之路

作者:郎振 陈宏宇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29 21:25:34

摘要:长虹变革:三年的千亿之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郎振 陈宏宇 绵阳报道

   当家电企业纷纷迈向千亿元级别的时候,长虹的变革也开始发酵。
    近日,四川长虹围绕“C时代,长虹在哪里”,在内部展开了对智能战略、商业模式、产业提升、资产增值等方面的探讨,公司明确以价值发展和规模发展作为突破方向。而在长虹近期刚刚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计划中显示,整个集团公司将通过起跑、加速、冲刺三个阶段的发展,力争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破1000亿元、净资产倍增至400亿元”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长虹集团计划整体收入突破1500亿元。
    此外,刘体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长虹的目标,“集团将以7个产业集团和3个直属事业部(“7+3”产业动车组)的模式来进行变革,让每个机组都有动力。”
三年再造一个长虹
    纵观中国家电龙头企业,提出再造一个企业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美的,一个是长虹。
    事实上,长虹早已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彩电企业,从其2010财年的内部收入构成可以看到这一点。2010年,长虹实现销售首次突破600亿元达到615亿,其中,家用电器、消费电子及IT通讯成为“三驾马车”,贡献了主要的营收。在传统的彩电业务上,2010年,长虹彩电的市场份额排在国内第二,仍有相当的优势。特别是在2010年国产彩电普遍处于亏损的处境中,长虹的彩电业务仍能实现赢利,表明其全产业链的价值制造模式取得了成功。
    而7月15日长虹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中显示,预计201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在 22000万元至25000万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0%-515%。
    刘体斌告诉记者,对于彩电业务,长虹计划在3年之内重回中国彩电之王的角色,实现市场份额占有绝对第一的位置。
    与此同时,长虹在白电领域也开始发力,其控股公司华意压缩在2010年产销排名全球第二,正在向第一名冲刺。美菱冰箱则坐三望一,在行业内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以IT分销为主要业务的长虹佳华,则成为近年来长虹子系统中成长最快的企业,连年保持45%以上的增长,今年预计销售将达到100亿元。
    在消费电子领域,长虹已是面向三网融合布局最宽最深的国内企业;在家用电器领域,随着长虹对PDP、OLED、压缩机等关键部品的投入与掌握,其未来竞争实力恐非今日对手可比;在军工方面,长虹则一如既往地拥有独特实力;在IT通信领域,一则长虹佳华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分销公司且发展势头正猛,二则眼下四川省及绵阳市正积极与富士康洽淡投资事宜,如果传闻中的富士康与长虹达成智能手机业务合作,届时长虹在这一领域的实力远不可与之前同日而语;而在房地产方面,长虹近年发展势头良好。
    如果长虹在2013年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其接下来的两年仍然要继续努力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按照长虹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长虹要实现1500亿的销售规模,这意味着需要年均20%左右的复合成长速度,对于长虹这样一家刚基本完成组织变革与业务转型的公司来说,压力显然不轻。
    然而,刘体斌则对1500亿元的规模信心颇丰。
    刘体斌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若中国经济不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则中国城市化进程必然还将提速,由此产生的消费升级,则是长虹最好的成长机会。“这种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第二次。”
组织结构调整思路浮出
    与长虹2013年实现1000亿元和2015年实现1500亿元的战略规划相配备的是组织架构的全面改变,“7+3”产业动车组模式的新攻略也浮出水面。
    刘体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高铁动车之所以跑得很快,就是因为它每个机组都有动力,“所以我们就把原来‘联合舰队’的模式改为‘动车组’的模式。”
    以前动力主要集中在总部,这一次的改革首先是改总部,除去“头重脚轻”的毛病,“新一轮组织机构调整,主要是增加腰部力量。”刘体斌表示。
    从2010年11月开始,长虹集团公司各位副总经理的名片上都多了一个头衔——产业集团董事长。
    根据长虹“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显示,在“转型升级、融合创新、提速发展、再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下,长虹确定了构建“总部精简、产业集团做实、管理规范”的控股型集团,打造“总部为财务管控中心、产业集团为战略管控中心、业务单元为经营管控中心”的三级管控体系,构建以消费电子、家用电器、IT通讯为主的产业平台。
    具体来说,就是形成了包括多媒体产业集团、家用电器产业集团、服务产业集团、军工产业集团、海外产业集团、新兴产业集团、零部件产业集团在内的7个产业集团(外加一个绵阳区域服务中心)和3个直属事业部,即长虹置业、长虹佳华和国虹通讯的组织结构。
    根据长虹的计划,在多媒体产业,2013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彩电市场占有率重新实现全国第一。同时,全面布局PDP、LCD、OLED等核心显示器件产业,构建平板电视核心部件产业链集群。
    在家用电器产业,2013年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80亿元,美菱冰箱整机产销规模突破1000万台、销售收入接近200亿元,进入国内综合品牌前三名。华意冰箱压缩机产销规模突破3000万台,实现产销规模全球第一。
    在IT通讯方面,2013年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00亿元。其中,长虹佳华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30亿元。
    在服务业方面,将围绕电子商务、专卖店两大网络建设,从物流、售后、回收等多方面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2013年除IT以外的收入要达到65亿元。
    在海外市场,长虹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销售收入占比超过20%,同时自主品牌的销售比例逐渐提高。目前,四川长虹正在南美、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酝酿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布局。
    这样就使得长虹形成了三个层级,长虹集团CFO叶洪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第一个层级是总部,也可以称为财务管控,其核心就是投资回报;第二个层级是SBU(“战略事业单位”,即“7+3”模式的简称),这是以产业为核心的战略管控;第三个层级是BU,也就是子公司业务单元,负责日常的经营。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十二五期间,如何从规模增长的思维转向价值增长,至少也要规模增长和价值增长并重,成为了考验中国家电企业智慧和能力的关键要素。对于长虹而言,突破发展格局的条条框框,在规模和价值增长中相得益彰,一个又好又快的长虹,将助推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至一个新境界。

水皮点评
你看你看长虹的K线图
    600839,谁的代码?
    四川长虹的代码。当年这个沪市的旗帜,其市场地位并不亚于现在的工商银行和中石油,深圳指数要涨必须看深发展,上海指数要涨必须要看四川长虹,甚至在1996年底《人民日报》发社论打压股市的时候,四川长虹依然能在一片惨绿中独自翻红。
    俱往矣!
    好汉可以不提当年勇,但是赵勇不能。
    并不在于四川长虹承受了太多的昔日辉煌,也不在于令多少人寝食难安,而在于长虹的生存需要,市场的空间需要,股东的回报需要。
    于是,我们看到了同比440%-515%增长的半年报预增,我们看到了7+3的变革模式,我们看到了1000亿的宏伟蓝图。
    C时代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和企业而留,淘金的时代,卖水的永远有利可图,四川长虹应对得当,再现当年风光并非不可能,时间会给答案,市场同样会给评判。
    看看长虹的K线图吧!

探索
刘体斌解读长虹“智能战略”

    显然,长虹的转变是看到了中国家电行业乃至轻工业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中,我们长虹去审视来自行业、政策、产业的机遇,去梳理长虹发展的走向,长虹必须抓住机会。”刘体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罗清启告诉记者,在考察一个企业的发展及其基础时,有两把尺子,一个是“质”,一个是“量”。从规模上讲,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成本优势,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从“质量”也就是从“价值”上讲,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才是影响甚至改变发展进程的最关键的变量。没有规模,谈不上质量;光有规模,没有质量,是不能持续的。
    刘体斌告诉记者,规模发展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而价值的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按照长虹的规划,构筑技术保障成为首要因素:通过长虹智能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为长虹提供强有力和独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增长。
    作为智能化技术与内容服务的提供者,长虹凭借自主研发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的“智能轩辕技术软件平台”、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的智能电视驱动芯片及SOC智能芯片,打造开放式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致力于智能平台、智能应用、智能操控三大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多元化开放式操作系统,实现人机交互;建立精品服务运营和运营商店,通过开发底层系统服务和上层应用服务使得硬件、应用差异化,实现新功能或增值服务;通过空中鼠标、体感应用、多屏互动应用,深化智能互动,实现智能操控。
    在此基础上,长虹大力推进以智能电视为中心的智能家居,以智能手机等为主的移动智能终端,从而满足消费者人机对话、自动操控等应用需求,为消费者创造自在快乐的生活空间。“这就是我们基于当前产业环境、时代背景下对‘智能战略’的思考。”刘体斌告诉记者。
    长虹的发展不可能是独立的,因此,长虹与行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就更加凸显。
    “我们要构建新型竞合关系,建立长虹经营新的盈利模式。”刘体斌表示。
    刘体斌向记者介绍,长虹要整合内外资源,打造内容和服务平台,强化智能技术应用,在终端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打造“终端+服务”的智能终端生态产业链。
    而长虹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其与TCL共同打造的欢网科技。
    2009年,在与TCL成立了欢网科技的基础上,利用欢网平台进一步整合智能电视内容外部资源,对智能电视进行内容平台升级,建立起长虹智能电视独具宽泛的信息内容支持。2010年,在长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首个智能家电“轩辕嵌入式软件平台”的基础上,启动了智能电视的开发,并于2010年3月推出3D多屏智能电视,率先在国内实现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多屏互动;同时在绵阳科技城首个现代化商业住宅“世纪城”成功实施数字家庭解决方案,提升商业住宅社区的智能化和家庭的数字化,加速住宅科技化、建筑智能化,引领中国现代智能住宅的风向标。
    此外,在智能终端生态产业链上,长虹也开始发力。
    今年5月,长虹与海信、TCL等相关外部力量构建技术联盟即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此外,长虹还与国家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构建运营联盟;与华数集团联合成立华数视联等内容供应商产业联盟。这些凭借新型的竞合关系打造长虹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从而开创了长虹经营的盈利新模式。
    “这样,长虹凭借自身逐渐完善的智能产业链,积极协同外部资源参与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为长虹‘智能战略’的有力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刘体斌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