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聚焦数据交易市场、人工智能!代表委员热议数字经济|两会声音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03 09:35:33

摘要: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保障。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能够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数据交易市场、人工智能!代表委员热议数字经济|两会声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也成为代表委员的热门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保障。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能够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展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要求“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目前,从全国范围看,制约数据交易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障碍和问题还较多,急需构建全国统一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市场和法规制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则表示,2023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浪潮,并成为全球技术竞争角逐的新焦点和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新机遇。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大模型能力赋能重点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成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高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我国在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的同时也意识到,实现大模型“安全向善可信可控”发展,将成为我国提升网络空间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关注数据交易市场

当前,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处于初始发展阶段,面临数据交易市场分割、交易规模不大、数据安全合规、场内场外交易等难点问题,围绕数据交易产生的争议也日渐增多。

秦荣生发现,当前,全国各地根据自身需要自发性建立了数据交易场所,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地由政府发起、主导或批复的数据交易场所已有40多家,但尚未建立全国性的数据交易市场,数据交易呈现场内外“冰火两重天”现象,也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同一批数据在不同的数据交易市场中交易价格有天差地别。

同时,数据交易确权困难重重。数据本身具有可复制性、多归属性、非竞争性、可共享性等特征,相同的数据可能同时被消费者、经营者、政府等多元主体持有,难以明确数据交易权益的实际归属者。数据交易确权作为数据交易的基石,如果权属不明将制约数据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此外,数据交易合规难以保障,使用不合规的数据可能会给购买方埋下隐患。

随着数据交易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且“混乱”“无序”的数据,特别是数据普遍缺乏有效治理,不能提供持续、多源的、标准化的数据,妨碍数据正常交易。目前,数据交易质量保障机制缺位,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购买方试错成本高、交易风险大;不同数据交易机构的交易方式和程序不同,对数据质量要求不同,增加了数据交易成本,制约了数据流通的交易。

秦荣生建议,应该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

“建议基于已有的数据交易平台建设经验,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3个左右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便于数据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交易。首先,中央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国数据交易市场总体建设规划,明确数据交易主管部门的职责,以避免‘政出多门’情况的发生。同时构建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在境内外的流动和配置,更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的数据交易需求,提升数据交易的效率、安全性和合规性。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数据交易活动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秦荣生建议。

同时,利用法律和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数据确权,并构建数据交易市场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在国内外数据交易相关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数据交易的特征和场内外交易情况,政府主管部门应从法规、制度规则、交易市场、交易生态、跨境交易等方面构建数据交易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构建数据资产登记体系供给高质量数据。主管数据资产的政府财政部门应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确保数据资产的准确登记和全面记录,以便交易各方能够方便地获取和利用数据资产,促进高质量数据供给。

监管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的数据交易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的保障机制,确保合法合规进行数据交易。

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竞争破局者

周鸿祎则表示,当前,实现大模型“安全向善可信可控”发展,将成为我国提升网络空间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去年,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全球第一部AIGC(AI生成内容)管理办法。该办法针对大模型生成式的特点,遵循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强调提供者应当依法承担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责任,履行网络信息安全义务。

“我国在网络治理方式中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针对新技术新业态不断优化治理方式,在保证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为科技企业创新提供了信心和保障。”周鸿祎表示。

他表示,在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法律法规的指导及鼓励下,2023年,我国科技公司及研究机构积极拥抱前沿科技,纷纷入局大模型研发赛道,各种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均持续落地。截至2023年10月,国内发布的大模型已经多达238个,超过40款AI大模型产品获得了备案审批,大模型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全的工业门类、最多的企业场景红利,大模型作为生产力工具可以与传统产业进行“数转智改”结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赋能者。目前,美国产业界已经开始步入“All in AI”,在产业数字化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发展大模型的关键是抓住场景红利,将大模型向产业化、行业化、垂直化及深度定制方向发展,这也将成为中国在全球大模型技术竞争格局中的另一条突破路径。

“未来随着更多细化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法律法规的精准制定与落地,更多科技企业势必将抓住机会,彰显担当,坚持‘上科技高山、下产业数字化蓝海,扶助中小微数字化转型’,发挥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优势,促进人工智能长远健康发展,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能。”周鸿祎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