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医院融资困局待解:多家企业加入赴港上市赛道,综合类与公立医院pk弱在哪?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秘书长陈林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去年投资潮降温和今年的疫情,民营医院普遍遭遇融资难的困境,但全球疫情又使得中国概念,特别是中国医疗健康概念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所以今年赴港上市的民营医院增多,且未来优质的民营医疗机构会有更多在A股IPO的机会。

一篇文章引来上交所四问 “吸金王”君实生物怎么了?
针对上述自媒体的报道,11月13日,君实生物发布澄清公告,回应“公司认为该自媒体报道内容全面失实,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相悖”,并申明,“对于杜撰及传播不实报道的机构、媒体和个人,本公司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责的权利。”

疫情再度来袭!多地再现确诊病例,超10地要求有上海、天津旅居史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全国多个省市疾控中心都发布通知,要求有上述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返回后提供到达目的地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所在单位、社区报告,纳入健康管理。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针对中高风险街区、村镇进行防控外,已有超过10地要求从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返回人员进行报备或核酸检测。

立白“抗疫”纪实:配送2亿捐赠物资,构建坚固防护网
363座城市、2000多家定点收治医院、1000多辆物流运输车、40万公里……这是来自立白集团的价值2亿元、1万多吨消毒除菌产品的“抗疫”征程。

暴利堪比茅台!“天价”冠脉支架拆解:成本300元售价1万+,96%的超额利润都去哪了?
以终端销售价格10000元计算,冠脉支架成本竟然只占4%,暴利程度堪比茅台。那么,96%的超额利润都去哪了?集采后,产品利润被大幅压缩,企业会赔本吗?

进博会药企签约忙 中国新药研发有望和世界同步?|聚焦进博会
“各家药企在这里热热闹闹地签约,这几乎成为进博会的传统。”一位去年来过的观展观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些合作签约不仅包括下游的疾病防治与市场教育,更延伸到了上游的新药临床研发环节。这是中国创新药涌起“上市潮”、临床试验需求快速增长的一个注脚。

信立泰的增长之困:前三季度净利腰斩,巨资投入创新药能否逆转业绩颓局?
医药战略顾问周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集采政策下,仿制药的高毛利率难以为继,拥有创新药的企业才有定价权,集中带量采购加速了仿制药企淘汰赛,倒逼企业不得不重视创新发展。企业对于集采失标也应辩证看待,既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创新突破绝地逢生的激励。

罕见病药物扎堆亮相进博会:“买不起”的天价药物背后,我们离社会共付还有多远?|聚焦进博会
“很多罕见病的诊疗都很贵,年花费100多万,并且需要终身持续用药。即便是政府将这些药物纳入医保,报销80-90%的费用后,患者还需要自付10-20万元,一个普通家庭,每年拿出10万、20万,也是很沉重的负担。这部分我们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