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国产model3前七月销量超2至4名总和 补足充电桩成绞杀对手利器

作者:翟亚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8-29 22:02:19

摘要: 正是基于对销量与充电需求“供应关系”的前期判断和不断布局,特斯拉成为中国充电桩工程建设最早、自有充电桩数量最多,覆盖城市最广的新能源智能车企,也由此给了特斯拉在华不断扩张的信心。

国产model3前七月销量超2至4名总和  补足充电桩成绞杀对手利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充电排队、充电用时过长,这种焦虑对于特斯拉车主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即便近几个月里特斯拉迅速新增了几万名的Model 3车主,但充电依然不是问题。

正是基于对销量与充电需求“供应关系”的前期判断和不断布局,特斯拉成为中国充电桩工程建设最早、自有充电桩数量最多,覆盖城市最广的新能源智能车企,也由此给了特斯拉在华不断扩张的信心。

不久前,特斯拉(中国)公布了特斯拉中心城市入驻计划,包括东西南北四大区位,涉及45座二三线城市。计划落地后,特斯拉体验中心将遍布全国34个省份和自治区。业内预计,如果45个城市均成功开出体验中心,则可为特斯拉每月带来约4000辆至4500辆的增量。

“场景化”布局无死角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国产Model 3的1月销量2620辆,2月销量3900辆,3月10160辆,4月销售3635辆,5月11095辆,6月达14954辆,7月更是达到11014辆,高居电动车榜首,而且超越了2至4名销量总和,甚至在不少一线城市位居第二,打败诸多燃油车。

为何在短短时间,特斯拉就可以与燃油车比肩?8月28日,特斯拉就“Tesla充电网络布局”话题,在北京华贸体验店举办一场“T-talk”线下分享讨论会,给出了特斯拉热销背后的原因。

续航焦虑的本质是充电焦虑,当充电比加油方便,焦虑就不复存在。对车主来说,充电焦虑具体体现为两大问题,一是充电桩数量太少不如加油方便,二是充电速度太慢不如加油快。“针对这两大问题,特斯拉给出的答案是,根据用户出行场景布置多元的自营充电体系,并不断提升充电效率。”特斯拉(中国)PR负责人王思默介绍,“充电场景化,具体而言就是把充电桩搬到用户常去的地方。车主的用车场景一般分为城市通勤代步、周末近郊出游、低频长途自驾。特斯拉所做的,就是在这三个场景中布置大量充电桩”。

在城市通勤代步中,最方便的充电方式是家充桩。家中有桩,心里不慌,晚上接上电源,次日满电出发,充电体验远胜于加油。针对无法安装家充桩的消费者,特斯拉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超充。特斯拉超充桩一般建设在商场、写字楼、城市核心商圈等高频场景,目的是为了让车主在逛街、吃饭、上班时,就能给车辆充电,半小时即可满足一周通勤需求。

当用户需要100至400公里短途自驾游时,可利用“目的地充电桩”充电。目的地充电桩一般布局在商圈、酒店、休闲庄园、周边景点、热门自驾沿线,充电速度与家充桩一致。如从北京出发,周边景点如承德、秦皇岛、张家口,都建设有目的地充电桩,车主到达酒店后即可充上电。加上特斯拉超长续航里程,解决了车主自驾游的充电焦虑。

而在长途出行中,特斯拉在全国主要路线都布局有超级充电桩。这些桩覆盖中国东西、南北主干道,车主可完成从北京到上海,哈尔滨到三亚、成都到上海、兰州到深圳等超长途自驾。

image.png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充电桩都是连接网络的,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也会呈现在导航里,同时特斯拉的智能导航,可以显示每一个充电桩的位置以及使用和闲置状态。从车主角度来说,特斯拉这套充电网络已经消除了大部分人的充电焦虑,这也是特斯拉热销的重要原因。

V3超充用时以分来计

通过“场景化”的充电布局策略,特斯拉率先解决了上述“充电桩数量太少不如加油方便”的问题。而针对“充电速度比加油慢”的问题,特斯拉采取的措施是提升充电速度。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迭代非常迅速,充电10小时已经是过去式,现代充电技术是以分钟来计算。例如特斯拉最新的V3超级充电桩,充电15分钟即可补充250km续航。记者了解到, 目前V3超级充电桩已经在北京华贸中心超级充电站、上海金桥超级充电站、广州长华创意谷超级充电站落地。随后,将继续在全国各地陆续开放新的V3站点,并实现全年新增4000个超级充电桩“含V3超级充电桩”的目标。

据悉,据V3超级充电桩采用全新的电池控制策略和电力电子元器件,可以让电池以其能承受的最大功率进行充电。其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50KW,性能比目前国内大范围使用的V2超级充电桩提升了一倍(V2超充桩功率约为120KW)。 新V3超级充电桩为了应对大功率充电所产生的线缆发热现象,其采用了液冷线缆,使得充电线束更加轻盈、灵活,对女性用户更加友好。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