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全球信贷危机蔓延私人银行业务举步维艰

作者:王雪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01 16:07:00

摘要:全球信贷危机蔓延私人银行业务举步维艰

全球信贷危机蔓延私人银行业务举步维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雪涛 北京报道

    外资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中,QDII一直是投资者的首选。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市场阴云密布,无论是投资海外的QDII产品,还是各类挂钩海外的理财产品,其表现都不免让人失望。据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53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跟踪研究,截至10月24日,正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只有4款,大部分银行QDII产品亏损严重。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台贝认为,在如今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私人银行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国内的私人银行又恰恰在起步阶段,前途将会非常坎坷。
人才、监管是瓶颈
    记者在各大银行的私人银行理财部了解到,前来咨询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寥寥可数。与去年国内刚开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相比,今年下半年,私人银行的宣传力度已经大幅下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私人银行就是可以私人开设的银行。
    某商业银行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张先生表示:“现在资本市场不好,就算是有钱人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冒风险,再有就是私人银行的起点高,要求投资者必须拥有80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而且私人银行在国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国内银行开展的这项新业务还不够信任。”
    “国内的私人银行客户不算少,但是全都处于亏损状态。这个时候有不少客户已经开始从私人银行撤退,原本打算进入私人银行的客户也决定放弃。全球恶劣的金融环境已经稀释掉私人银行的吸引力,由此造成私人银行的客户在逐渐减少和流失。”张先生指出。
    “国内的富豪整体投资风格都开始向保守型发展,他们可以把大笔资金存入银行储蓄账户,或自己做一些其他投资,都比把大量资产交给私人银行更感到安心。”王台贝认为,现在房地产价值、股票价值都在缩水,普通客户自己也会打造一些理财规划,只买保本产品,财富管理可以自己解决,这就更难体现出私人银行的价值所在。
    “中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市场上的竞争其实是均等的,其中有市场的因素、有发展阶段的因素、有整个投资市场的因素。” 招商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经理周伟表示,从未经营过私人银行、重组改制时间较短的中资银行有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品牌。今年上半年4月、5月中资行个人存款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花旗、汇丰个人存款还在不断上升,吸引了一大批高端客户。
    “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除了拥有极其诱人的市场潜力外,配套基础设施又亟待完善。”周伟表示,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有:金融监管相对较严,采取分业监管模式不利于各项产品的推广;金融市场欠发达;缺乏强大的投资银行支持;缺乏私人银行必需的体系和组织架构,而且人才、监管也是瓶颈。
    来自投资方面的压力也不小,一家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认为,国内私人银行还没有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在金融市场动荡之下,通过保本保收益来抵抗通货膨胀,并不容易。而艺术品市场投资等并非投资主流,困难不小,私人银行要想真正实现运作,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
投资QDII稳字当头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渣打、汇丰、东亚三家外资行的206款QDII产品全线亏损,其中有58款亏损超过50%。正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有3款是农业银行的产品。
    “虽然从分散风险、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角度来看,QDII仍然具有投资价值。但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现时,短期内想在QDII产品上获得好收益几乎不可能,投资者必须考虑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某中资银行理财顾问告诉记者,在如今这个时候,不妨选择短期的、流动性较强的产品,同时,适当减少海外投资比例。选择QDII产品时,不妨仔细研究一下产品的设计方式,稳健的产品设计相对安全些。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金融危机还看不到未来的背景下,部分银行开始改变QDII的投资策略,推出“涨跌双赢”,或干脆“看空”挂钩标的的QDII理财产品,但大部分外资银行仍“墨守陈规”,发行挂钩指数、商品等的QDII理财产品,如“挂钩中国企业指数票据”、“挂钩美国石油指数基金”等。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也认为,目前,就投资海外的银行理财产品来看,由于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对于挂钩型产品,只要是挂钩至海外市场的,截至目前都很难赚到钱;而对于结构型产品只要它的结构元素中关联了带有“次级债”概念的产品,也很难给客户一个收益保底,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针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给出的建议是,商业银行在帮助客户维护权益、减少损失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尤其是国际市场投资产品的设计上,应按照审慎原则和资产多样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形势、银行的资源、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从资产配置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有效分散风险,避免资产类别和投资标的等集中度的风险。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