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文提速人民币数字化 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将率先试点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8-18 20:18:3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在122条具体改革、开放和创新措施中,其中第93条明确表示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订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A股板块中数字货币概念股在当日大涨3.73%;8月16日,该板块再度大涨3.85%。其中飞天诚信、数字认证涨超6%,高伟达、科蓝软件、奥马电器等数字货币概念股均涨逾4%。
“央行数字货币运营体系与人民币一致,即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央行数字货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技术模式的去中心化不等于管理模式的中心化保证央行在货币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维护币值的稳定,保证央行的货币调控职能。”8月17日,国内区块链行业资深人士洪宁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在洪宁看来,此举意味着人民币数字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数字”人民币落地
根据商务部的通知,其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而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地区将成为率先试点人民币数字化的区域。
事实上,在外界看来,数字化人民币依然是个模糊的概念,这与民众平时的网络支付又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以前我们央行每次印钱,都是直接印钞票,这叫纸币;以后国家再印钱,就准备直接用数字货币代替纸币。数字人民币,等同于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纸钞。但是这部分数字人民币不是直接下发给个人,而是以M0基础货币形式发放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再在市场上流转。”8月18日,上海一家区块链机构负责人王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按计划,今后两到三年时间,全国估计会有30%至50%的M0被央行数字货币替代,基本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全国范围推广,平常的现金以后大部分会被替代。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就对其进行了清晰定义,央行数字货币就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即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央行数字货币的金融本质与人民币现钞一致。
记者也查阅资料获悉,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英文简称叫做“DC/EP”。DC=digital currency就是数字货币;EP=electronic payment则是电子支付。在定位上,DC/EP是M0替代(纸钞和硬币),而不是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那么,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与民众平时的移动端人民币支付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属于流通中现金,而非个人的银行活期或定期存款,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其次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只需要电,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是可实现双离线支付,与终端设备绑定,能完成取现、支付和存储数字货币等基本操作,而支付宝、微信第三方支付需要电和网络;第三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匿名性。第三方支付皆不具备;第四,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拒收;第五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数字货币的效力完全不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能够相提并论的。”对此,上海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负责人姜宇杰受访时对本报记者分析称。
深远影响可期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法定数字货币的问世是必然的,而随着人民币MO的数字化,纸币的流通量将会大幅降低。
就在8月3日,央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提到,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下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而央行行长易纲则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对于我国为何要推行货币数字化,易纲也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要从M0入手,也就是说,要从数字化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并非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币。在商业银行账户里的余额,实际上已经是以数字化形态存在了。但是数字货币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金,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限制。另外由于用户习惯不同,不是所有人都习惯这种支付方式。比如一些年纪大的人可能就不接受数字货币。”对此,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指出。
就在不久前,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年内公开版本上线存在可能,万亿规模或为中长期方向。预计年内上线存在技术可行性和政策引导性: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时间,3月央行年度货币金银会议亦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因此判断自上而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可能性较大。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未来电子钱包使用提升手机银行APP使用频度,有助深度介入电子支付领域;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具备央行数字货币分发职能的头部机构竞争力料将再提升,多元持牌机构亦有望借移动支付+增值服务发挥比较优势;此外对于与现有支付清算机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预计会带来跨界竞争加剧、清算领域开放带来业内竞争加剧,多元化经营或为中长期方向。”中信证券研报称。
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则分析,对外而言,央行发行数字账币属于战略行为,希望在国家账币数字化方面抢占先机,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主动,为人民币顺利国际化奠定基础。对内而言,发布DC/EP有望降低纸币发行成本,重塑支付生态,拓展商业银行生存空间;提高账币投放效率,并平衡了便携、匿名、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DC/EP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呾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要求。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