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复活”记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8-07 12:25:58

摘要: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无障碍改造助力张迪走出了家门,工作所得让张迪找到了存在感和自我价值,它们就像两把“金钥匙”打开了张迪的内心,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

张迪“复活”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沧州摄影报道

一场大雨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的天气由燥热进入了闷热期,即便是站在树荫下,几分钟的功夫,全身都会湿透。

8月4日一大早,31岁的张迪开着他的电动三轮前往位于龙门寺村的南皮森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这条往返于唐家务和龙门寺村之间的乡间小道便成了他的希望之路。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张迪显得格外兴奋,因为三轮车后面满载的五金件很快将变成现金,他琢磨着给儿子和父母买点什么。

车开进厂区,南皮森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朱玉森从办公室走出来,一边让工人帮张迪卸货,一边招呼他进去喝点水。朱玉森是一位右腿肢体残疾的企业家,张迪只是他帮扶的残疾人之一。

对于朱玉森的邀请,张迪感激地道谢并道别,他紧攥着1500元的酬劳和工人们帮他装的一车待加工的新货回家了。十年来,这是张迪下身瘫痪后的第一份工作,他格外珍惜。

“下身瘫痪后,我以为自己就废了,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大约自闭了近十年,根本想不到自己还能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张迪接受《华夏时报》记者时表示,如今,他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

九年后第一次“走”出家门

1990年11月,张迪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潞灌乡东唐家务村。十年前,21岁的张迪因脊髓受损,下身瘫痪,成为一级肢体残疾,需常年与轮椅相伴。此后,他的身体瘫了,家也坍了。

21岁,本该是人生一个黄金年龄段的开始,褪去了少年的青色,开始真正的以成人姿态面对世界,开始以男子汉的气魄担负披荆斩浪的生活,而张迪的人生就这么被按下了“暂停键”。

那一年,张迪的儿子不到一岁,年轻的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年龄原本并不算老的父母,一下子花白了头发……张迪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

近9年的时间,张迪足不出户,不与外界接触和交流,甚至跟父母和孩子也不说话,每天躺在床上,一脸的迷茫。

“瘫痪前,我是个钳工,当时的工资就有近3000元,比周围很多小伙伴的收入都多,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我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残疾人,原本曾经可以轻松跨过的水泥台阶都变成了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山。这种反差,我很难接受,很长的时间里,我几乎不跟任何人交流,包括父母和儿子。”张迪表示。

这样状态,一直延续到了2019年。

2019年7月,中国残联挂职干部、南皮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宏坤到潞灌乡东唐家务村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来到张迪家时,通过村干部介绍,了解到张迪年轻时曾经是技术工人,突然患病导致瘫痪,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读小学的孩子,张迪原来算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却要依靠父母的照顾生活,家中的情况让这个而立之年的汉子压力非常大,基本上跟父母、孩子不怎么说话,对生活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张宏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回到单位后,张宏坤联系到了中国残联维权部和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并初步提出南皮贫困残疾人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项目的构想,最终协调财政资金30.8万元,引入社会捐助资金2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帮助张迪在内的全县236户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

WechatIMG1510.jpeg

终于,张迪家门口的两级台阶被改造成了长4米、宽2米的水泥坡道,厨房安装了不锈钢移动式低位灶台以及四排扶手。整个居家环境没有了障碍,张迪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9年多的时间,张迪第一次自己坐着轮椅“走”出了家门。

“对于一名重度残疾人而言,无障碍家庭改造不单是环境的改造,更是自信心的建立。” 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唐占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残疾人而言,只有家里的生活能自理、行动自如,才敢走出去;只有走出去了,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有可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康复,最终做到自尊、自爱、自强。

唐占鑫因脊椎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她是长江商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一位轮椅学员。2016年9月,唐占鑫联合一些企业家朋友以及投资人,发起成立了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她希望通过公益的力量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进行“生活重建”回归社会。

而对张迪而言,无障碍环境的改造过程中,最触动他的则是见到唐占鑫的那一刻。

“同为残疾人,占鑫姐不光那么乐观,还可以开着车到处帮助别人,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张迪表示,为了家人,他要重新活一次。

十年后重新点燃希望

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不仅能方便他们的生活起居,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状况,是重度残疾人实现脱贫的第一步。

重新“走”出家门的张迪,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

张宏坤听说张迪从事过电焊工作,2019年10月,他又联系到张迪同乡的南皮森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森,希望他可以帮助张迪找份工作,朱玉森一口答应。据记者了解,朱玉森是一位右腿肢体残疾的企业家,他不光以自强不息的信念面对生活,同时担负着众多残疾人的就业。

他的森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750万元,纳税24万,经营范围涉及五金冲压件、汽车配件、机箱机柜、塑料制品等。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共有职工65人,其中,共安置残疾人近20名,且带动了周边50多位残疾人就业。

就这样,张迪终于有了一份工作,同时,由于身体原因,他可以把五金件带回家进行焊接,而一进院门的过道,便成了张迪的工作室。

WechatIMG1509.jpeg

“每天都有活的情况下,我一个月大约能有1500多元的收入,相比周围的小伙伴而言,我的收入虽然微乎其微,但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如今,我不光可以滑着轮椅烧水做饭,还能在家挣钱养家,不忙的时候,我还会拿手机做些直播,更多的跟外界接触,这日子更有盼头了。”张迪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收入,除了给父母一些,剩余的都存了起来,留着给儿子上学用。

就在2020年的春节,张迪第一次包了个大红包,送给了侄子,里面是他才拿到不久的1000块钱的工资。

村里的人都说,张迪现在爱笑了,也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了,看到张迪的变化,村里人也都替他高兴。而面对张迪的变化,最高兴的就是他的妈妈。据记者了解,多年来,张迪的妈妈担心儿子憋坏,曾多次尝试推着张迪出门走走,但都因张迪过激的情绪而放弃,娘俩也经常不免因此干仗。

“如今,我的儿子真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里,谁来都不说话,很少见到他笑,我这当妈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也没有别的法子。你看看现在,跟谁都能聊半天,我感觉我的儿子又活过来了,我那个阳光的儿子又回来了。”张迪的妈妈一边紧紧握着记者的手,一边哽咽地说,只要儿子好好的,这个家就有希望。

据记者了解,张迪瘫痪后一直带着儿子与父母共同居住,父亲张洪波偶尔打零工补贴家用,母亲则在家中照顾张迪和孩子。

见到记者,张迪11岁的儿子扬着小脸儿、骄傲的告诉记者,“我的爸爸现在越来越爱说话,也越来越棒。”

WechatIMG1511.jpeg

采访最后,张迪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目前在自学一些电脑制图等方面的技术,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无障碍改造助力张迪走出了家门,工作所得让张迪找到了存在感和自我价值,它们就像两把“金钥匙”打开了张迪的内心,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