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八周年 “有爱无碍” 环境全方位提升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8-01 13:36:25

摘要:每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都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尤其针对即将步入高龄化社会。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此外,残疾人85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4000多万,他们需要无障碍环境,特别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无障碍环境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八周年  “有爱无碍” 环境全方位提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自从人类诞生起,障碍便与之相伴:从结绳记事到钻木取火,从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从面临“障碍”到超越“障碍”升华为“无障爱”的奋斗史诗,对“无障碍”的追求,始终是人们奋斗不竭的动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8月1日,是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贯彻实施的第八年。这个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实施八年来,无障碍环境建设已融入政府工作各方面,成为各部委的自觉行动,密集出台多项无障碍相关政策和服务举措,提升行业无障碍服务水平。无障碍服务已成为一项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幸福工程”。

每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都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尤其针对即将步入高龄化社会。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此外,残疾人85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4000多万,他们需要无障碍环境,特别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无障碍环境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无障碍建设打破无数“不可能”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无障碍建设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出“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第一条盲道的铺设、街区坡化改造的雏形、触摸植物园的面世,让“无障碍”这个名词由陌生到耳熟,频频映入人们的视野。

2012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法律法规为引领,国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省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办法以及主管部门相继制定实施了上百项无障碍相关政策和行业无障碍建设标准规范,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市县和村镇活动,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从理念到意识、从法规到制度、从准则到行为,从城市到乡村、从信息到服务、从居住社区到公共场所、从家庭环境到个人心灵,无障碍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观念,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正在全面推进、全方位提升。

此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践行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无障碍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法规政策制度及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形成国家顶层设计,充分纳入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国家信息化规划、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等均得以有效落实。

如今的“无障碍”,已经从残疾人专用品发展到通用设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内容已由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从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信息发展到无形的制度、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公共意识。

就在2019年10月召开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期间,《华夏时报》记者在地铁里曾偶遇四位从赤峰来京参观辅具博览会的残障人士,均无家属陪同。他们纷纷表示,之前不敢独自出行,如今,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做的越来越好,今年已是他们的第二次远行,以后还想多出去看看。

而这,仅仅是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如今,残疾人可以便捷地乘坐飞机,铁路旅客列车设立无障碍卫生间,高考为残疾人考生提供合理便利,盲人聋人可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自如获取信息,导盲犬也可伴随引导主人一起出入公共场所,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和失能半失能老龄人群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覆盖面逐步扩大......这些因无障碍而创造的人间奇迹令世人瞩目。

主动助力脱贫攻坚

“六疾不能自理者,赐谷五斗。”如今,残疾人保障事业早已不满足于兜底救助,而是给他们创造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其中,家庭无障碍改造是保障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无障碍环境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

中国残联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地方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等民生工程;编制《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技术手册》,提升改造标准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开发残疾人脱贫攻坚服务地图移动端APP,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应用和操作列入其中;截至目前,全国共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35万人,其中包括5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减轻残疾人家庭照护负担,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无障碍大大提高了需求者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品质。

据记者了解,通过家庭无障碍改造,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就业,进而增加了家庭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已成为残疾人脱贫致富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不过,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包括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等,还包括无形的制度、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公共意识等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也就是说,不仅要身体无障碍,更要精神无障碍,要知道,仅仅有怜悯之心,仍是没有把残疾人摆在与自己平等地位的心理表现。

此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在致力解决特殊人群的“数字鸿沟”。这些措施充分鼓励残疾人突破精神限制,追求平等的尊严、幸福的权利,是可贵的社会观念进步,需要弘扬壮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水在公共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社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无障碍环境建设,我们“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