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谦:在轮椅上重振旗鼓 用自己的梦想点亮更多人的梦想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7-28 10:50:53

摘要:王晓谦的举动和事迹感动了身边的人,温暖了全社会,2019年,王晓谦被评为自治区自强模范,他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主旋律更响亮,让正能量更强劲。

王晓谦:在轮椅上重振旗鼓 用自己的梦想点亮更多人的梦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他当过军人,做过城市交通的“守护者”,也曾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一场车祸致使他成为了高位截瘫,终身与轮椅为伴。

他叫王晓谦,采访到他时,王晓谦刚刚忙完“希望之家”筹措网络直播带货的助残活动。

“助残活动的效果非常好,下一步,我们想再多做几场这样的活动,从而促进残疾人就业。”王晓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助残活动涉及的产品大部分是当地的特产,其中,奶制品、牛肉干等比较受欢迎。

据记者了解,2016年8月,在各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落户呼和浩特回民区攸攸板敬老院。“希望之家”的成立,填补了呼和浩特市医疗康复外的一项空白,成为社会康复范畴中具有标志性的项目之一。

它的创建者便是坐在轮椅上的王晓谦。

28岁遭遇人生“滑铁卢”

1989年3月,王晓谦怀着做一名军人、报效祖国的梦想,加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蒙古总队,实现心中的宏伟大志。在部队里,他刻苦训练,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1990年10月,王晓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被授予上尉连长。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了10年,直到1998年转业。

提起这段光辉岁月,王晓谦依然兴奋不已。

1999年,在部队服役了10年的王晓谦转业到呼和浩特市交警支队。不幸的是,同年11月,他在执勤中遭遇车祸,被诊断为胸椎骨折、脊髓损伤性截瘫。那一年,王晓谦28岁。而他的两个双胞胎女儿,刚满3个月。

经过3次大手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他仍旧没有站起来。想到以后的生活将终生与轮椅为伴,王晓谦痛不欲生。千禧年的春节,别人家一派欢天喜地的景象,而王晓谦从医院回到家中,看到的却是哭个不停的两个女儿和愁眉不展的父母,他的心情低落到冰点。

不过,这个家不能塌。经过长时间的心理调整,王晓谦决定接受康复治疗。然而,现实再次给了他当头一棒。他到了北京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时获悉,他康复的几率为零。由于不忍心耽误妻子,两年后,王晓谦最终说服妻子离开了自己。

“此后,快60岁的老人又当上了父母,一边帮我带两个孩子,一边照顾我。老父亲为了我出行方便些,报驾校开始学车。为了两个孙女,老人把英语课本从小学学到了高中,他们的爱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同时也感动着我。看着一双可爱的女儿,为我付出艰辛的父母,我开始觉醒,我不能成为家人和社会的累赘,我要生活、要工作,要养育两个女儿,要照料父母。”王晓谦说,虽然失去了行走能力,但有轮椅代步,没有过不去的坎。

看着父母的艰辛付出,昔日披坚执锐的钢铁战士决心在轮椅上重振旗鼓。

王晓谦从做家务开始,帮着母亲照料家人。此外,王晓谦还决定走出去。

据记者了解,中学时的王晓谦曾是田径运动员,在部队也是活跃分子,拥有着良好的体质和运动天分。2004年,他抱着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接触了射箭运动,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当年,他便获得了全区第二届残运会30米和50米坐姿射箭两块金牌,随后又在一系列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最让王晓谦骄傲的是,他光荣地成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火炬手。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晓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活动愈来愈困难,为此,他选择开始培养年轻的肢体残疾人。

老天关上一扇门,也会开辟另一扇门,自信自强地活下去,王晓谦终于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生命被新的梦想照亮

当生命被新的梦想照亮,青春就迸发出火焰般的激情。

2.jpg

王晓谦重新融入了社会,并接触到了更多残疾人,每每看到无助的残疾朋友时,王晓谦总是想,“我能为残疾人做点什么?”

2010年4月,公安部出台新规,允许右下肢或双下肢残疾人学习并驾驶小型轿车。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王晓谦毫不犹豫加入了呼和浩特市首批残疾人汽车驾驶员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与其他35名残疾人一同领到第一批残疾人驾驶执照。

然而,当听到大部分残疾学员家庭生活困难,学费都是四处借来时,王晓谦深感痛心。于是,他与呼和浩特市残联多次沟通,为取得驾驶执照的100多名残疾学员争取到了每人1000元的学费补助。

2011年3月,王晓谦参与组建了呼和浩特市轮椅·汽车俱乐部,并出任俱乐部主任,同时还组建成立了“爱心车队”,经常组织重度残疾朋友走出家门。

目前,轮椅汽车俱乐部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36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大家从相识到相知,在轮椅汽车俱乐部大家庭中互助友爱,互相关心,为共同的美好愿望努力奋进。许多热心残疾人事业的人成了俱乐部的核心成员。

在这个群体里,有很多人都是脊髓损伤者。生活中,这些人的痛苦最大,需要解决的困难最多,王晓谦感同身受。

“脊髓损伤不仅会给伤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他们不仅行动能力丧失、自我照顾能力失去,生活不能自理,并发症严重,而且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人际关系恶化、经济陷入窘境、家庭与婚姻蒙上阴霾。”王晓谦表示,除了身体的痛苦,还有心理的痛苦。

2015年,王晓谦听说北京成立了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能帮助到更多的脊髓损伤伤友,触发了他在内蒙古创办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5年11月,王晓谦赴北京调研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项目,紧接着,开始筹备内蒙古脊髓损伤者的“希望之家”。

“当时筹备的时间紧任务重,我每天四处奔波,饭不能按点吃,水不能按量喝,由于每天坐在轮椅上的时间太长,不能很好地休息,导致了并发症,出现了尿血的情况,没办法只能住院治疗,筹备工作暂缓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即便困难重重,王晓谦依然尽自己所能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这份工作中。

2016年8月,在当地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落户呼和浩特回民区攸攸板敬老院。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自成立以来,多次组织伤友进行截瘫康复知识学习与交流,积极开展互助康复、就业等工作,同时,在内蒙古医学院二附院及其他医院固定地点设立了“希望之家”宣传站,宣传生活重建项目,开展伤友访视工作。

在得知还有很多伤友受伤后不愿走出家门、自我封闭时,王晓谦便每月组织一次伤友家访活动,了解伤友实际困难、鼓励伤友积极面对自我、走出家门。如今,“希望之家”的微信群成员已超过100多人,这个平台帮助大量脊髓损伤友走出家门,甚至帮助一些成员找到了爱情。

2018年5月,王晓谦当选为呼和浩特市肢残协会主席,同年7月,他又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肢残协会主席,王晓谦的责任更重了。

3.jpg

王晓谦的举动和事迹感动了身边的人,温暖了全社会,2019年,王晓谦被评为自治区自强模范,他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主旋律更响亮,让正能量更强劲。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