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军: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7-23 14:12:35

摘要:赵亚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在人生的路途上,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理解的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它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捱过去,天也就亮了。

赵亚军: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有的风景在眼中,

有的风景在心中,

而让我们念念不忘的,

却是看风景的心情。

继续走、走向那遥不可及的远方,

一切远比想象的更精彩,

因为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

这是赵亚军创作的诗歌,记者采访到他时,高位截瘫的赵亚军正在准备他的诗集。

“十四年的写作之路上,我用不能弯曲的手指,敲打出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完成了三本书的出版,并且在全国文学大赛上获得了一百多个文学奖。”赵亚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在人生的路途上,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理解的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它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捱过去,天也就亮了。

不过,对于一名残疾人而言,要改变命运不仅需要才华、机遇,更需要意志的力量。

瘫痪之身敲出铿锵之字

1998年5月6日,一次意外摔倒摔伤了赵亚军的颈椎神经,他的人生自此彻底被改变。

“刚刚摔伤的时候,我对颈椎损伤所带来的后果一无所知,只是觉得自己摔了一跤而已,自己还年轻,应该很快就能恢复健康,可是事与愿违,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身体不但没有恢复,却越来越严重了。”赵亚军表示,经过了几天的抢救,他虽然死里逃生,却造成了高位截瘫,肢体一级残疾。

在这种煎熬和期盼中,他一次一次往返外地去治病,结果却总是失望而回。渐渐地,赵亚军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在家修养了两年以后,他听说北京一家部队医院能够做干细胞移植手术,于是就把仅有的一处住宅卖掉,又一次踏上了治疗之路,结果却又是失望而归。这次回到通辽,赵亚军彻底傻了眼,这些年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治疗,已经让他一无所有。

之后,赵亚军的家人给他租了一个旧楼房,暂时全身安顿下来了。然而,之后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自己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存能力,人生没有目标也没有希望,赵亚军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绝望!直到有一天,赵亚军看到妈妈默默离去的背影,突然觉得妈妈老了,走路也有些蹒跚了,那一瞬间他警醒了,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的活下去。

赵亚军决定改变自己,决定与命运抗争。

此后,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并且让家人买来了新华字典和成语字典,每天在家里背生僻字和成语的典故和出处,同时,又找到朋友借来了许多当年想看却没有时间看的书籍,从而在阅读中、学习中,充实着自己,提升着自己,完善着自己。

2005年,家人为了改变赵亚军枯燥的生活,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不过,由于赵亚军是颈椎神经损伤的病人,所以丧失了手指功能,只能用手背敲击鼠标,然后操作电脑上的软键盘打字,他还要克服体位性底血压带来的强烈眩晕以及肢体的痉挛,许多时候,他用一个小时打出的字,还没有正常人三、两分钟打出的字多。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打字速度很慢,一分钟能打三五个字就很不错了,而且手一痉挛,就把已打的字抹掉了,经过了无数次操作与摸索,慢慢的打字越来越快了。”赵亚军表示,时间久了,打字已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开始试着写散文。

时隔十余年,赵亚军依然清晰的记得自己用了半天时间完成的第一篇散文。当时,家里来了几个朋友,他们看到赵亚军写的散文后很触动,很震撼,感觉他的散文写得非常不错,于是劝赵亚军把写作当成职业乃至事业。

自此,赵亚军一发不可收拾,他每天写作8个小时,无数次的累到虚脱,但就是这样,他也一直笔耕不辍。

十多年来,赵亚军的文学作品在许多报纸、杂志上相续发表过,也在全国各种文学大赛上多次获奖。

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国家对于残疾人的惠民政策也越来越优厚,许多残疾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开始有了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

2017年10月,赵亚军与另外一位朋友组织成立了春天志愿者团队,在民政局注册,赵亚军担任春天志愿者名誉会长,并积极策划、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关注残疾人、捐助困难群体等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一百多次。尽管身体瘫痪,出行全靠别人搬抬,但是他经常无论寒暑的参加活动,而且不富裕的他,经常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拿出钱来,为弱势群体聚捐助。

“只有经过了行到水穷处,才能拥有坐看云起时。”赵亚军无疑是幸运的。

同时,在这些年的写作之路上 赵亚军结识了很多喜欢写作的残疾人朋友,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憧憬,凝结成一行行清新的文字,汇聚成一篇篇鲜活的文章,不过,他们的作品虽然充满了激情,但是写作基础和专业性不强。

一支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花满园。

2019年,赵亚军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府、团结街道和东顺社区以及科区残联的帮助下,创立了通辽市亚军文学工作室。据记者了解,这个文学工作室,是全国第一个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残疾人文学工作室。

由于长期坐轮椅讲课,赵亚军臀部两侧产生了压疮,每次讲课他都要忍受压疮带来的钻心疼痛,无怨无悔地为残疾人服务。赵亚军鼓励身边喜欢写作的残疾人朋友,告诉他们残疾人文学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不仅仅是一种抒发,更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梦想的追求,这个梦想包涵着残疾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这个梦想包涵着残疾人对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追求,这个梦想包涵着残疾人对全社会帮助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的社会公平与社会美德的追求。

“习主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确,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为了实现它,我们都在努力的拼搏着,无数次的跌倒,就无数次的爬起来。”赵亚军表示,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梦想。

有了这种期盼与信念,才能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据记者了解,在赵亚军的瘫痪22年之中,他吃饭喝水,晚上翻身全部依靠别人护理。虽然赵亚军的身体被禁锢在病床上、轮椅上,但是他依旧展开着梦想的翅膀,如同砥砺前行的蒙古马一样,风雨无阻地奔跑在文学之路上,一往无前地飞驰在他热爱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奋发图强地去践行着蒙古马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中国梦。

2020年,赵亚军被通辽市市委、政府评选为通辽市道德模范,此后,参加了内蒙古优秀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并且做了励志报告。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