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长命:肢残村医坚守23年 用生命诠释医者仁心
图片来自内蒙古残联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6月底,在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包长命失约了,代为出席的是当地残联工作人员。
一只口罩、一件白大褂、一副手套,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村医包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排查时的全部“防护”装备,也是包长命留给村民的最后印象。
2020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他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享年50岁。这位为老百姓看了23年病的村医走了,牺牲在了抗疫前线,留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孤苦无依的妻儿。
直到现在,村民都无法接受包长命去世的事实,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似乎在生病时拨打他的电话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电话的那头再也听不到包长命熟悉的声音,再也听不到那句让人听了既感动又踏实的“等着我,马上到……”
23年风雨行医
包长命是一位四级肢体残疾人,也是一名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同时也是一名乡村医生。
1971年,包长命出生在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来就患有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症,导致他的身高仅有1.5米。
因为自己身患残疾,不想更多的人被病痛折磨,他决心走上行医之路。1996年包长命毕业于兴安盟残疾人卫校,毕业后虽然面临着多种选择,但包长命心里始终放不下故乡。而且沙力根嘎查因为地区偏远,条件艰苦,医务工作者紧缺,导致村民无处就医。
想到村民们生病时无助、企盼的眼神,包长命毅然回村当起了村医,并且这一干就是23年。
刚当村医的两年里,包长命没有交通工具,驼背弯腰的他每天背着沉重的药箱往返于沙力根嘎查4个自然屯、5个艾里之间,用医者仁心守护着518户1739人的健康。他买过一辆二手自行车、2台二手摩托车、2辆二手小汽车,这些交通工具见证了他的行医路,由于每天都要奔波20公里以上,车辆的每次更替都是因为磨损严重。
行医期间,只要是村民有需要,无论刮风下雨,一天24小时他都随叫随到、送医送药。
当地残联的工作人员清晰的记得,“等着我,马上到”是包长命接到村民的救助电话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由于自身身体的限制,包长命在为百姓看病的23年里,无数次在泥泞的路上滑倒,又无数次在跌倒中爬起。同时,包长命不光给全村人看病,还负责村里的残疾人工作。每当残疾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总是全力以赴帮着解决,而且不记辛苦,不求回报。甚至,对于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治疗的费用,包长命经常都是自掏腰包。
“每次当我要给‘长大夫’钱时,他总说下次一起算吧,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他却一分钱都没有收过。”一位建档立卡贫苦户表示,如今,他的儿子已经痊愈,有2年多没再犯病了,可是却永远也没机会报答这位救命恩人了。
在母亲的记忆里,包长命似乎永远有接不完的电话。繁忙的工作,让他每天都疲惫不堪。有时母亲正跟他说着话,他就睡着了。在包长命被聘为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的8年来,他始终坚持“让残疾人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价值感,更有存在感”的信念,同时,向残疾人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成为了残疾人的好朋友、贴心人。
作为残疾人工作者,他时时刻刻为残疾人着想,作为一名村医,他更是不忘初心。
用生命守护生命
2020年1月22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科右前旗卫健委紧急防控部署,包长命接受了针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后,立刻返回沙力根嘎查开展工作。
面对重大疫情,他忘记了自己身体残疾,每天不知疲倦地在奔波防疫第一线上。凭借20多年的从医经验和对村里每家每户基本情况的了如指掌,主动放弃春节休息,不惧个人安危,科学有效地冲在防“疫”战场,承担起全嘎查返乡人员的排查工作。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3年,包长命就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工作,时隔17年后,他再一次挺身而出。
疫情期间,村民每一天都能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包长命起早贪黑、没日没夜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的身影。
1月26日,包长命在排查工作时突感身体极度不适,于是就近到弟弟家休息。后来,据他弟弟说,那天他脸色非常不好,看起来很疲惫。可是刚躺下几分钟,一想到排查工作还没结束,包长命又叫弟弟送他回到防疫第一线。而且在回去的路上他也顾不上休息,不停地通过微信向全嘎查的老百姓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反复叮嘱大家要勤洗手、少出门。包长命知道疫情责任重大,所以他毫无怨言,争分夺秒。终于完成了所有排查任务,可就在返回卫生室的路上,他晕倒了。
见到哥哥晕倒,包长命的弟弟立刻将他送到医院抢救,可是包长命这一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
包长命走了,沙力根嘎查原本拥挤繁忙的卫生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异常安静。一件白大褂,一个药箱,一如既往地挂在那里,可再也见不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了。包长命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一人的收入在支撑,妻子智力残疾,儿子才上高中。
包长命去世后,他17岁的儿子包建军时常在村卫生室内驻足徘徊,思念着父亲。还在蒙医学校读高一的包建军哽咽着说,“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好好学医,长大找个稳定的工作,成家立业。”包长命去世后,妻子经常自言自语,倚在门外发呆,似乎在等待那永远也不能回来的丈夫,她原本不好的精神状态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包建军表示,他要好好学习,扛起这个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继承父亲的衣钵,当一名像父亲一样能守护一方百姓的好大夫。
2月19日,兴安盟追授包长命同志“兴安楷模”称号。他身残志坚,一生坚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上;医者仁心,包长命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生命书写了一名乡村医生、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和抗疫战士的光辉人生。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