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学双:把助残扶贫生产车间建到百姓家门口 为闽宁协作再添薪火
2020年4月,樊学双到挂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脱贫情况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7月中旬,宁夏的沙棘果已挂满枝头,再过一个月,沙棘将进入成熟期,这一颗颗果子,被当地人视为扶贫的“金豆子”。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到樊学双的时候,他正忙活着推进隆隆薯沙棘汁品牌的宣传工作,这是隆隆薯闽宁助残商贸中心的新产品,马上就要进行批量生产。
据记者了解,隆隆薯闽宁助残商贸中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协会与闽宁共青团协作投身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成果,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贫困残疾人的发展模式,为残疾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搭建的平台。
“这个平台带动2300多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分红增收。”福建第十批、第十一批援宁挂职干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樊学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残疾人就业、创业呈现出良好趋势,不过,残疾人创业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可以通过隆隆薯这个平台培养出更多的残疾人电商人才,稳定销售渠道。
生产车间建到家门口
樊学双并非宁夏本地人,2016年11月,31岁的樊学双接过闽宁协作的接力棒,离开妻子和4个月大的孩子,从地处东南沿海的县域经济百强县闽侯,前往西北高原国家级贫困县隆德挂职,这一干就是四年。
1996年起,福建宁夏对口帮扶协作在党中央、国务院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经过20年不断的努力,探索出了东西协作的扶贫路径,成为国家扶贫攻坚战略里具有示范意义的样本。
据记者了解,隆德位于六盘山西麓,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中,隆德县残疾人比例高达7.2%,许多是一户多残,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有6198人,残疾人脱贫任务艰巨。
刚到隆德,樊学双想在扶志扶智方面狠下功夫。走访贫困户时,当地农民跟他说了掏心窝子的话:“不是人人都喜欢靠着墙根晒太阳,是不得不晒太阳。农活不用天天干,零工不是天天有。很多农村妇女,因照顾老人孩子,无法离家就业。”
在河南农村长大的樊学双对这种“想赚钱,又离不开家”的无奈感深有体会。
2017年,得知县残联正在装修残疾人托养中心时,樊学双有了谋划:将托养中心与扶贫车间相结合,配套建设起手工制作、电商创业孵化等基地,旨为给贫困户送岗上门,让群众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
说干就干,很快,樊学双和其他福建援宁挂职干部齐心协力,多方筹措资金,在隆德县建立了宁夏第一家县级残疾人托养创业服务中心,同时,配建了人造花组装、花灯加工、纸箱组装、手工制作等车间,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贫困户自食其力。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隆德县陆续建成了11个村级扶贫车间,带动6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专门为残疾人建设的创业中心则托养了108位残疾人,帮助其中的64位重度残疾人就业,月收入300元到2000元。
2018年2月,樊学双又落实了启动资金,在县托养中心建立了残疾人电商合作社,引导残疾青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销售隆德特色农副产品。
“我们一边组织培训,一边帮他们匹配政策,对接资源,平台很快就步入正轨了。”樊学双说,合作社不仅运营了隆隆薯农副产品线上微商城,还在厦门、成都、隆德开设了5家线下体验店。
2018年底,樊学双两年挂职期满,他选择继续留在隆德,以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队员的新身份,又一次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
托养一人,解放一家,脱贫一户,幸福一生。樊学双打造的这种“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的模式,在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上,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原本应该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对象,变成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一员。
如今,宁夏隆德县已建成的39个扶贫车间全部运行,解决了830人在家门的就业问题。2020年新建的10个扶贫车间已于近日全部完成投产试运营,又有近20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扶贫小车间切实发挥了“务农、顾家、挣钱”一举多得的大作用。
残疾小伙儿变身“创业达人”
恰恰是这个残疾人电商合作社的成立,成为了辛宝同人生的转折点。
26岁那年,原本健康的辛宝同因病成为高位瘫痪,他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人生没有希望了,家里还欠了人家30多万。此后,父亲瘫痪,他一度想死了算了,全家都解脱了。
此后,隆德县了解到辛宝同的家庭情况,安排他和父亲住进了隆德县残疾人托创中心,吃住有了保障,同时,还给了他一份工作。而那个托养中心正是樊学双筹建的那一所,辛宝同是第一批入住者。
俩人自此有了交集。
残疾人电商合作社建立后,辛宝同被选为负责人。2019年,樊学双鼓励辛宝同成立了隆隆薯助残商贸中心,不到一年,他已经从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变为集体创业致富带头人。
“从注册到培训,从产品对接到市场销售,樊副县长都亲自跟我对接,每一个细节他都替我们着想。”辛宝同表示,2019年,他一年挣了将近13万,为此,去年主动申请,一家三口退出低保。
一个平台,形成了残疾人自力更生、残疾人互帮互助、残疾人帮助正常人脱贫增收的大好局面,残疾人成为决战脱贫攻坚的贡献者。
据记者了解,2019年,隆德县有239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通过该中心受益分红186万元。
如今,辛宝同再也不是那个“看人眼神怯怯”的男孩,相反,如今他变得开朗、自信,同时,成为了隆德脱贫攻坚路上“志智双扶”的典型代表。不过,辛宝同告诉记者,上半年,疫情最严重时,平台几乎没有销量,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到3月底,同时,春节期间进货库存量比较大,对产品的保质期有了影响,打折促销的相应活动也导致了部分损失。
辛宝同与同事们在隆隆薯隆德体验店
针对这样的情况,樊学双与辛宝同一起想办法,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疫情缓解后,隆隆薯助残商贸中心陆续开展了线上活动促销,五月份开始陆续联系了一些线下订单,粗略统计,春节后至今的销售订单已达300万元左右,同期相比,销售额不降反升。
辛宝同表示,“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同时,要带着更多的人一起脱贫致富。”
就在7月初,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樊学双被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而身残志坚的辛宝同,同样被众人熟知,并作为“创业达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据记者了解,再过半年的时间,樊学双的挂职期将满,不过,樊学双告诉记者,即便回到福州,他依然会持续推动和关注平台的工作,同时,希望多培养一些残疾人电商人才,稳定销售渠道。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