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房企公益之路 | 万达打造旅游产业扶贫样本 丹寨万达小镇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7-18 21:40:04

摘要:丹寨,这个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小城,这几年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改变,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得到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之后,已经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脱贫致富之路。

房企公益之路 | 万达打造旅游产业扶贫样本 丹寨万达小镇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

丹寨万达小镇鸟瞰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丹寨,这个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小城,这几年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改变,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得到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之后,已经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脱贫致富之路。

2014年,万达集团开始对口帮扶丹寨县,在全国首创“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扶贫模式。今年5月,包括温泉酒店在内的第四期项目竣工开业,让贵州丹寨万达小镇的旅游设施进一步提升,这也是万达集团包县帮扶丹寨县的核心产业项目。

以旅游产业为支点,万达带动了丹寨人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丹寨人的人生开启了另一种可能,蜡染妈妈杨而报浪、特色餐饮店老板吴明飞、高学历年轻人王胜莉,在政府和企业的帮扶助力下,他们的命运轨迹发生了改变。

杨而报浪:带领众多蜡染妈妈脱贫致富

蜡染,这项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杨而报浪,她在丹寨万达小镇开了一间蜡染体验馆,不仅将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来,还将这项技艺展示到了更大到舞台上。

杨而报浪在做蜡染,受访者供图.jpg

杨而报浪在做蜡染。 受访者供图

蜡染已经深深的印刻在老一辈苗族人的生活中,在杨而报浪的记忆中,这项传统的技艺伴随着她的成长,“以前我们苗族同胞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包括种棉花、纺布、蜡染、做衣服,这些都是从小跟老人学的,尤其是女孩子,如果不会做,出嫁都有点困难。”杨而报浪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手工艺在大机器时代下逐渐没落,会这个技能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

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地也很少,杨而报浪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乡的就业机会太少,许多丹寨人开始外出打工。为了改善生活,杨而报浪也经历了多年的异地打工生涯,在广东打工10年,又在浙江待了7年。“我没文化,一年级的一个学期都没读完,去外面跟别人差的太多了。”杨而报浪告诉记者,她挖过泥、拉过砖、捡过垃圾,为了生活什么苦都能吃。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去到一个店里做蜡染工作,看到效益还不错,杨而报浪决定自己回家开个蜡染店。在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之际,她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欧报浪蜡染体验馆。平常她在店里忙里忙外,穿着自己缝制的苗族服装,45岁的她显得精神奕奕,但修剪整齐的指甲里透着洗不掉的蓝色,这是常年蜡染使用的蓝靛草留下的印记。

以铜刀作笔,蜂蜡为墨,杨而报浪用自己的双手开启了蜡染事业,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将许多苗族同胞带领起来,实现了脱贫致富。杨而报浪已经开办了多期蜡染培训班,向周边的姐妹们传授蜡画技艺。

如今,像杨而报浪一样的蜡染妈妈,已经有五六十个,“我们在乡下办了合作社,大家都是40多到60多岁的苗族姐妹,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普通话也不会说,还要照顾家庭,以前是很难找到工作的,现在我们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就把活干了。每个蜡染妈妈一年收入每人有一两万元左右,挣钱容易多了。” 杨而报浪说。

在入驻丹寨万达小镇之后,随着游客的增加,蜡染产品的市场也打开了,据杨而报浪介绍:“目前我们的蜡染产品有很多,包括服装、被子、鞋子、抱枕等,产品很受欢迎,不光是游客喜欢,深圳、北京、泰国、法国都有我们的客户。”事业越做越大,她的蜡染店开到了第三家,还开办了一个加工厂。

在杨而报浪的眼中,蜡染不仅仅是自己全情投入的一项事业,更代表着苗族的文化或者精神,她说:“这个手艺是苗族人世代传承下来的,里面的图案包含着苗族的历史和传说,也代表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不能让老人的手艺失传了。”

吴明飞:开创斗鸡肉特色餐饮

斗鸡是苗族的一项古老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到节日庆典,不论是大寨小寨,寨寨都会举行斗鸡比赛。而将骁勇善战的斗鸡做成美食,把这项文化娱乐和餐饮结合起来,是丹寨卡拉斗鸡餐馆的创始人吴明飞的首创。

吴明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丹寨万达小镇开了一家斗鸡肉餐厅,生意不错,以前斗鸡是一个爱好,现在把他当成了事业。

谈到做斗鸡肉特色餐饮的契机,吴明飞说道:“从小就喜欢看斗鸡,逢年过节就去围观斗鸡表演。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到了斗鸡肉,我们发现肉特别有嚼劲,很好吃,就考虑怎么把斗鸡肉引入特色菜。”

至于斗鸡肉的独特之处,吴明飞说:“斗鸡不喂饲料,以稻谷为主食,喂枸杞、红枣等食物,一般到十个月之后开始训练,每天至少要训练四十分钟,这样它的肌肉发达,脂肪含量很少,肉质特别紧实。”

在丹寨万达小镇进入丹寨之前,吴明飞一直在做农家乐,他说:“这里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宣传不够,游客只有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有一些,平时游客并不多,现在万达在这里建了小镇,客流量增加了很多。”

吴明飞已经开了两家斗鸡肉餐馆,最近还建起了一座四层小楼,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在这里开一家民宿,吴明飞对记者说:“我们希望客人可以吃和住都在一起,而且这里游客量稳定,特别看好民宿的未来前景。”

谈到未来的生活前景,吴明飞表示:“如果没有丹寨万达小镇,我的生意也不会做大,现在我的收入跟以前相比要好的多,大概翻了七八倍,未来还要跟着万达走,把我们的餐饮和民宿事业做大做强。”

王胜莉:高学历年轻人选择回归家乡

90后的王胜莉是土生土长的丹寨人,在外人看来,家乡丹寨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是贫困仍然是这里年轻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王胜莉提到,为了支持她读书,父母付出了很多,身体也落下了疾病。

家乡的经济发展薄弱,适合高学历人才的就业机会不多。和这里年轻人普遍选择一样,在毕业后,王胜莉去了贵阳工作,每个月两千块工资,要还贷款,还要给父亲买药。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后,面对父亲的疾病,王胜莉选择回归家乡,但一开始父母并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去了大城市还要回来。

这时的丹寨万达小镇正在招募人才,王胜莉凭借着专业经验,顺利进入万达工作。不同于大城市的喧嚣繁华,回归家乡工作的王胜莉卸下了一身疲惫,能更好兼顾工作和家庭,收入也有所增加。“这里的空气很新鲜,很适合度假,在这边工作心情都跟着美丽了起来,我是很有恋乡情结的人,离家近也能够照顾父母,这种感觉还挺好的。” 王胜莉说。

正如王胜莉一样,回归家乡的丹寨年轻人越来越多,这里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就业机会也多了起来,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丹寨万达小镇给了这些年轻人施展的平台。

在丹寨,像杨而报浪、吴明飞、王胜莉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丹寨妈妈陈永会、非遗传承苗族蜡染贫困户杨春燕、扶贫茶园贫困茶农王阿启、参加过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的护旗手王邦建、丹寨锦华温泉酒店员工吴治敏、蔬菜种植大户吴明超、烧茶村贫困户莫廷品,这样一串串的名字写也写不完。在丹寨万达小镇的带动下,他们抓住机遇实现了脱贫致富,有的还带动了更多的人们脱贫。

万达2.jpg

(丹寨万达小镇东湖大水车直径26.08米,于2017年6月26日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直径最大的水车。)

从2016年5月份动工,到2017年7月3日正式营业,丹寨万达小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利用3到5年时间,把丹寨万达小镇打造成贵州省最著名、内容最丰富的旅游景点,带动丹寨全面致富奔小康。”万达集团当年承诺正在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