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生态环境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绿色”民法典将推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6-30 17:52:22

摘要:在6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回答《华夏时报》记者针对民法典的提问时指出,《民法典》中有多个条款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充分体现了《民法典》“绿色”的成分,堪称一部“绿色”民法典。

生态环境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绿色”民法典将推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表示,要加强对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在6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回答《华夏时报》记者针对民法典的提问时指出,《民法典》中有多个条款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充分体现了《民法典》“绿色”的成分,堪称一部“绿色”民法典。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中,这个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法律规范来推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民法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绿色”《民法典》对于推动环境的改善和中国的绿色发展,将发挥它独特的重要作用。

别涛具体介绍了民法典中三项跟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规定:首先,在总则编第九条明确规定了“绿色原则”,即“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据此,“绿色”原则成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其次,各个分编中多个条款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比如,物权编中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合同编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最后,《民法典》将中央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予以法律化,在侵权责任编中,设专章规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受害人可以提出惩罚性的赔偿要求,这对遏制恶意破坏行为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侵权责任编还明确对生态环境赔偿的形式和范围作出列举规定,见于《民法典》第1234条、1235条,这是立法的一大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等。

他指出,《民法典》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互相配合、协同发力,为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扩宽了新路径,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支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贯彻落实《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部门将把《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特别是有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侵权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内容,落实到相关的生态环境专项立法工作中,确保相关法律法规与《民法典》衔接协调。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