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工业与慈善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作者:夏博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6-24 18:44:22

摘要:夏博新在其自传《我的公关人生》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将90多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娓娓道来,其中一部分,他专门探讨了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回顾了企业和慈善最初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工业与慈善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编者按:从贫穷的二代移民到跨国公司的CEO,从小报记者到“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公关人物”,夏博新在其自传《我的公关人生》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将90多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娓娓道来,其中一部分,他专门探讨了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回顾了企业和慈善最初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夏博新

1973年,我受邀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商学院上第一次的“加勒特课程”。该系列课程以通用汽车第一位首席传播官保罗•加勒特命名,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捐助了一项关于公共政策和商业责任的项目,用来研究当时非常深奥的公司治理细分领域。

我与几个同事一起坐下来讨论并征求看法。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个议题有多么广泛的挖掘潜力。实话说,我感到很惊讶。在我职业生涯早期,最早追溯到我在弗格森公司的时候,尤其是在联邦政府规划和预算失职时,国会听证会却让企业背黑锅,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如果企业对社会有责任,那么除了给员工、合同商和供应商支付报酬,向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缴纳税款之外,企业要对公众(比如投票者、纳税人、社区群众)负什么责任?

现代企业的先行者们是在欧洲君主制下产生的,主要用于爆发式发展贸易的往来和分配土地及资源。大家耳熟能详的东印度公司,就是由伊丽莎白女王在1600年授权诞生的,负责扩张英国在亚洲的贸易。还有国王詹姆斯在1606年授权的公司,负责开拓在美国弗吉尼亚地区的种植园和矿产。这些企业获得王室的许可,受王室庇护,并且会把一部分赚到的财富支付给王室,但这些企业是属于那些出资人的,他们把各自的资金集中到一起,去做任何一个 单独企业家所做不到的事情。

在美国,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早期,企业数量激增,主要是为铁路融资,扩张石油和钢铁产业,建设全国的基础设施以及投资所有大型、冒险的事业。想想“海军准将”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和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这些人在不同时期翻云覆雨,在商界大规模地相互联合或者相互斗争。在大多数情况下,各州都会授权允许他们这样做,但监管力度却因州而异。

但当这些庞然大物斗争时,处于底层的弱小者(通常是工人)就会受到伤害。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美国内战时期威廉•特 库姆赛•谢尔曼将军的弟弟)就受够了这些工业诡计,开始推动联邦政府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如果我们不能忍受国王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存在,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忍受在生产、运输和销售各种生活必需品方面存在国王。如果我们不会向皇帝屈服,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向贸易独裁者屈服。”他在国会如是说。他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50名参议员,还有全部242名众议院议员都投票支持谢尔曼提出的反托拉斯法案,本杰明•哈里森总统于1890年签署了该法令。

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公司合谋和腐败仍然十分猖獗:最高法院反对拆散糖业联盟的决定,让谢尔曼提出的反垄断法案失去了约束力,但现在最受伤害的是小股东和消费者。美国讽刺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在1906年出版了《讽刺家词典》, 在书里他将企业定义为“一个设计精巧、用来获取个人利益而不用承担个人责任的工具”。

之后的泰迪•罗斯福总统向华尔街垄断企业宣战。在数十个企业中,他将目标选定为摩根大通的北方证券公司和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各大铁路公司雇用公关宣传局公司在华盛顿维护他们的利益,但罗斯福心意已决。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方证券案中,最高法院投票以 5∶4的比例支持罗斯福总统的决定。总统紧接着又建立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前身——美国企业管理局。之后威廉•塔夫脱接替罗斯福担任总统,他继续执行打击垄断的政策,标准石油公司在他任期内被拆分成了20个公司。

1889年,卡内基写了一篇文章《财富的福音》,在文章里他强调了富人有道德责任来分配他的财富,去推进所有人的福利保障。“一个人死时拥有大量财富是不光彩的。”他说。然而在 1892年时, 他在宾夕法尼亚州霍姆斯特德的钢铁工厂发生了一场悲剧。当时钢铁工人罢工,抗议工厂削减工资,所以工厂总经理亨利•克莱•弗里克就下令关闭工厂,并且请求平克顿的武装力量来保护他们。冲突爆发,最终导致10人死亡。弗里克成功地瓦解了工会,并压制了工人的诉求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悲伤的一天。弗里克最后起诉卡内基,卡内基的名誉遭受了重大打击。

卡内基在1901年卖掉他的钢铁帝国后,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中,资助艺术和教育,建了2000多所图书馆,建立宗教设施、科研中心,为教师提供退休金,捐赠了象征世界和平的海牙和平宫,他的捐赠还有更多。

洛克菲勒一生都是虔诚的浸信会信徒,他一直通过美国浸信会教育协会等教会组织向教会捐款。他支持亚特兰大浸信会女子学院接收黑人女性入学(这所学校后来用洛克菲勒夫人的娘家姓命名,改为斯佩尔曼学院),并且资助芝加哥大学,使其成为一所世界级的研究机构。跟卡内基一样,他慷慨地资助艺术和乡村教育。他还非常关心医疗培训,资助建立洛克菲勒医学研究中心。他创建了永久捐赠型组织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样他的慈善事业就能长远存在。

然后在1913年,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一家企业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发生罢工,导致十多人死亡,其中大多数都是儿童。公众为此指责洛克菲勒家族(也证明了名誉是多么脆弱),所以洛克菲勒雇用了公关先驱艾维•李负责恢复他们家族的名声。李建议洛克菲勒亲自去视察工厂,与矿工面对面交谈。

卡内基和洛克菲勒在20世纪早期的慷慨捐赠无疑影响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企业。大企业和公众的关系进入缓和期,这个缓和期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特点是,行业巨头和国家元首之间出现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紧张关系,双方都在思考,并试图找出在不断成熟的民主社会里他们各自的角色是什么。

(本文摘编自《我的公关人生》,有删节,夏博新为博雅公关公司创始人,2020年1月去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