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扭亏为盈保壳成功 *ST猛狮债务重组等待危机化解

作者:于玉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6-23 11:33:18

摘要:6月20日,*ST猛狮发布2019年财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05.47%,实现扭亏为盈,摘帽在即。

扭亏为盈保壳成功 *ST猛狮债务重组等待危机化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ST猛狮(猛狮科技,002684.SZ)近来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6月20日,*ST猛狮发布2019年财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05.47%,实现扭亏为盈,摘帽在即;从大手笔买入资产布局新能源引发后续流动性危机进而业务发展受限,接连亏损导致*ST猛狮披星戴帽,如今的盈利并未让此前的问题就此画上句号,2020年一季报*ST猛狮的净利润仍亏损,甚至亏损幅度较上年还在扩大,与此同时,*ST猛狮及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还在增加。

如何瘦身减负,真正解决流动性风险,对于在电池行业洗牌期“掉队”的*ST猛狮或许路途遥远。

迁址获奖励补贴2.5亿元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推迟了1个月多后,*ST猛狮2019年财报姗姗来迟。

财报显示,2019年,*ST猛狮实现营收为13.23亿元,同比增长20.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05.47%,实现扭亏为盈。这意味着,2017年、2018年接连亏损处在退市边缘的*ST猛狮保壳成功。

事实上,*ST猛狮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5.26亿元,扭亏为盈背后除了债务重组的所得外,也离不开白武士的“输血”。

*ST猛狮2019年的非经常损益合计高达6.77亿元。其中,债务重组损益高达7.01亿元;还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12月5日,*ST猛狮与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下称“示范区管委会”)、三投集团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的约定,示范区管委会对*ST猛狮注册地迁移予以奖励或补贴,*ST猛狮已于2019年12月23日收到上述奖励资金2.5亿元。

早在2019年财报发布之前的4月30日,*ST猛狮的2020年一季报率先出炉,营收为1.81亿元,较上年年同期的2.14亿元减少15.47%;净利润为-2.01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令2019年净利润扭亏为盈黯然失色。

此外,*ST猛狮及下属子公司因资金状况紧张,致使部分债务逾期未能清偿,截至2019年11月21日,到期未偿还的融资债务约28.89亿元,截至2020年5月31日,上述债务已偿还或通过债权人豁免共计减少13.19亿元; 然而警报尚未解除,截至5月31 日,*ST猛狮及各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为4.16亿元。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因债务逾期存在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被冻结等风险,也可能存在需支付相关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情况,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加剧公司的资金紧张状况,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ST猛狮也表示。

子公司破产与国资入局

保壳的时间进度条接近满格,*ST猛狮早就采取了自救措施。

11月20日,*ST猛狮发布公告,湖北猛狮收到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法院《通知书》,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根据债权人湖北农商行申请,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法院受理对湖北猛狮的破产清算。子公司的倒闭彻底揭开了*ST猛狮所有伤疤。

猛狮科技为2001年由汕头市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摩托车启动用铅酸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猛狮科技开始转型新能源,此后通过投资和并购方式推进战略转型。

通过收购,猛狮科技迅速壮大起来,2016年净利润大涨达到9397.69万元,同比增长32倍。不过市场瞬息万变,由于产业布局及发展速度较快,部分业务拓展不如预期,运营管理能力较弱以及受相关产业政策调整、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猛狮科技2017年出现亏损,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242.74%。

2018-2019年,*ST猛狮业务发展受制于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各项指标较2017年有较大下降;尤其自2018年上半年以来,受国家金融去杆杠、市场下行等因素的影响,*ST猛狮及其控股股东被动还债金额超过35亿元,对*ST猛狮的正常经营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018年下半年开始,猛狮科技流动性资金枯竭,出现债务违约,大部分项目无法正常开展和运作,各板块的经营规模及相关业务的开展不及预期,导致猛狮科技整体营业收入未能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净亏损扩大至27.69亿元,面临暂停上市风险。

风险来临之时,*ST猛狮开始自救模式,剥离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债务重组、引进国有资本战略股东等。

其中,牵手国资成为*ST猛狮的一个选项。早在2018年12月,*ST猛狮首次开展同国有资本的合作,与凯盛科技、漳州交通集团、诏安金都资产签署四方《合作协议》,由国资背景的凯盛科技、漳州交通集团、诏安金都资产三方共同出资约9.63亿元,用于猛狮科技全资子公司福建猛狮复产资金需求和新项目的建设。

2019年8-9月,猛狮科技宣布再次与三投集团、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南高创”)等国资企业进行诸多合作。

电池“难兄难弟”抱团取暖

在2019年收入中,汽车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营收占比为52.54%,而汽车相关行业即智慧出行业务并非*ST猛狮的核心业务,电池业务一直是*ST猛狮一直想做起来的“心头肉”。

早在2019年下半年,*ST猛狮与三投集团、河南高创两家国企联手打造三门峡示范区新能源产业基地,同时就*ST猛狮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投资25亿元,建设5GWh高端锂电池生产项目达成具体合作意向。

更为惊奇的是,*ST猛狮与也曾陷入债务危局最终破产重整的坚瑞沃能(300116.SZ)达成了合作。5月28日,*ST猛狮与坚瑞沃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合作,在动力电池制造、储能系统制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具体看,在*ST猛狮与坚瑞沃能的储能业务领域的合作关系中,*ST猛狮侧重于电池组和储能系统的制造,坚瑞沃能侧重于锂电池电芯的制造; 在双方的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关系中,*ST猛狮主要以生产三元锂电池为主,坚瑞沃能主要以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双方在高端圆柱电池方面凭借各自优势进行产能互补,进一步增强 18650、21700、32650型锂电池的市场覆盖面; 同时,双方在资本市场和投资领域进一步合作。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从2013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锂电池的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热度,除了传统“老牌”的锂电池企业,铅酸电池企业、便携式小型锂电池企业也开拓动力电池业务,更有圈外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切入并布局动力电池业务。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为例,这家发起于福建省宁德市的民营企业,仅用了7年时间就登陆资本市场,并以54.62亿元的募资额打破了2009年以创业板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如今*ST猛狮与坚瑞沃能这对“难兄难弟”的联手并不被分析人士看好。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电池行业行业仍处于动荡调整、洗牌时期,猛狮科技和坚瑞沃能本来就是不适应这种状况而掉队,两家公司的合作算是抱团取暖,但要起死回生仍有难度。

早在2018年,就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动力电池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技术、人才、资金投入和积累行业,在各方大力投资扩产的情况下,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预期,对于本轮热潮中过于冒进且技术储备有限的企业来说,在未来行业洗牌、准入门槛提高和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将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就为何选择和坚瑞沃能合作等诸多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发采访提纲至猛狮科技指定邮箱,截至发稿时并未被回复。

“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后,2020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债务重组,进一步削减债务负担,尽快恢复融资能力,以满足各业务条线的发展需要。2020年将是公司走出阶段性困难,重新恢复正常经营的一年。”*ST猛狮表示。

2020年,*ST猛狮能否走出阶段性困难,重新恢复正常经营,亮出真正的底色仍需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