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总理记者会释放“强音”:坚持对外开放 稳住经济底线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29 17:16:47

摘要:这是国外记者提问次数最多的一年,也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中国经济路径备受关注的一年。今年,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一季度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首次收缩。李克强表示,中国还将继续扩大开放,共同战胜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总理记者会释放“强音”:坚持对外开放 稳住经济底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5月28日,最特殊的一届全国两会在总理记者会后正式落下大幕。

这是国外记者提问次数最多的一年,也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中国经济路径备受关注的一年。今年,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一季度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首次收缩。

“国际社会已经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要控制住疫情,一方面还要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正常秩序,这是有矛盾的。我们现在需要在矛盾中平衡,探索中前行,尤其需要国际合作。”总理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些美国媒体、政客借机再度开始炒作中美“脱钩”论。 近两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又缓和,特别是在今年1月份第一阶段协议落地后,更是走向平稳。但近期,从新冠疫情到华为再到中概股,似乎中美之间的冲突命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

“美国在疫情中出现的‘政治病毒’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对中美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也将伤及美国自身利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指出。

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清晰——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下一步,中国还将继续扩大开放,共同战胜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疫情之下,各国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总理记者会上,首个问题,就包括“中方是否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和不断紧张的中美关系”。

在李克强看来,中美两国经济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双方都从中获益。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应对传统或非传统挑战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应当合作的地方,在经贸、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可以说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关系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

“就在几天前,一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宣布在中国武汉实质性投资项目开工。这个例子表明,中美商贸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

事实上,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分别于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同普华永道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市场需求和盈利更加稳定,无意撤离中国市场,反对中美经贸脱钩,并希望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这反映出中美经贸关系的强大韧性和互利互惠本质,两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深度交融,因此两国企业都有加强合作的意愿和需求。”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此,李克强表示,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由市场来选择,由企业家判断、拍板,政府起到搭平台的作用。

李克强认为,中美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怎样对待。

“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的确很复杂,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矛盾分歧。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李克强说。

继续坚持对外开放

不仅是中美关系。事实上,由于疫情防控,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减少。对此,李克强提出预警,如果再持续下去,世界经济会更加严重衰退。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更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更需要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这样才能共同战胜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李克强说。

他表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

事实上,在协调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加快中日韩自贸谈判,力争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看来,中日韩三国是东亚生产网络中核心的三国,且生产链关系非常紧密。中日韩三国应该通过合作去紧密生产链关系,降低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让市场成本降低,让企业在面对外部冲击的时候有更强的应对能力。

“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小循环,比如说最近中国和韩国就开辟了快捷通道,让商务、技术等人员能够顺利往来,这有利于复工复产。”李克强说。

合作就要共赢,独赢是不会长久。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防止内卷化,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目前,全球治理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更需要我们做出相应调整,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等,其实是积极主动迎接全球大变局的视角。对供应链、产业链来说,也应该遵循继续基于效率导向来布局,来适应这种大变局。”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中国当前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基本盘,我们立于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和大国竞争中间不败基本在于中国的超大市场,中国国内产业链的构建,技术的超级提升,以及国内经济循环。

“只要保持自身可持续的发展和内部盘的稳定,我们就可以在产业链里不断地提升,在价值链里不断地深化。”刘元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李克强也表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看好的投资沃土。中国也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稳住经济底线

目前,不少国家出台了数万亿美元的财政和货币措施,来应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但中国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同时也更迂回的道路。它注重为企业纾困、激发市场活力,注重稳就业、保民生,通过促消费来拉动市场,而不是依赖上基建项目;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而不是大水漫灌。

在刘元春看来,强调风险导向、问题导向,要求更精准更明确,这也体现了我国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底线思维。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地作出两个“前所未有”的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随后的全国两会上,有关经济增长的目标,首次不以具体的GDP增速确定,而是“藏富于民”,以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为目标任务。

“经济增长不是不重要,而是要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李克强说。事实上,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就能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在政策上,不断有所创新。

比如,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同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搞大水漫灌,但是要放水养鱼,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摸准脉下准药。

李克强说,用之于民的钱可以创造新的财富,涵养税源,使财政可持续。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近日来,中央多次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做到有账可查,最终效果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认可。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改革,我们宏观政策提出的稳和保是通过市场主体去支撑的,而且是围着市场主体的困难和关切去做,这本身就是市场化改革的做法。”李克强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