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保障粮食安全 李晓林建议增强粮食储备与“以储(粮)代赈”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22 12:01:19

摘要:在李晓林看来,从底线思维来审视,粮食安全又是民生的须臾不可触碰的底线。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无论是发生疫情、天灾乃至战争,有一个充足的粮食储备体系作支撑,是其它任何物资条件不可替代的定心丸。

保障粮食安全 李晓林建议增强粮食储备与“以储(粮)代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指挥我国对汹涌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异常艰苦卓绝的阻击战、整体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略性成果。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举国体制再次彰显了优势的同时,较为充沛的物资和产能储备也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支撑作用。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至今未退而引起的巨大震荡和冲击不断加深,我们也更清醒地意识到,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而言,战略性物资尤其是粮食储备无比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林达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表示。

事实上,党中央近来一再强调的“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民生”更是重中之重。

在李晓林看来,从底线思维来审视,粮食安全又是民生的须臾不可触碰的底线。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无论是发生疫情、天灾乃至战争,有一个充足的粮食储备体系作支撑,是其它任何物资条件不可替代的定心丸。

我国近年平均每年进口小麦、玉米、大米约为两千万吨左右,进口大豆近千万吨。由于国际市场和诸多产业链的变故,我国的粮食进口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国内相当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受疫情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很可能要滞留在农村,收入锐减甚至返贫。

鉴于此,李晓林认为,可以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调整思路,加大广大农村强化粮食生产的力度,增加产量,同时,逐年以自产粮食替代进口量,使进口替代率提高到现有基数的一半以上。

扩充仓储设施。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大幅扩充粮食的战略性储备量,这是粮食安全性的必然要求,完全可行。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政策微调到位、适度倾斜,就可以引导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乡就近有工可作、有钱可挣,巩固脱贫致富成果。国家在既有的扶贫和赈灾预算中安排针对粮食生产和仓储量的份额,依托以“储(粮)代赈”的机制进行循环操作,于各方均利大于弊。

基于此,李晓林建议,对第一产业在现代化集约化继续发力的大前提下,适当增加其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在农业范畴内,适度压减一些常年产大于销或销售难度大、损耗比率高的生鲜作物,以相当的力度向基本口粮作物倾斜。

应保证各年度所生产粮食除去当年市场所需之外的余量应收尽收、能收尽收、政府最后全部兜底。预算不足部分,财政予以调剂补足。从农民手中收储粮食的价格应比当年市场公允价格水平略高,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卖粮的利益和积极性。

对新开垦荒地、复垦撂荒农地,改种基本粮食作物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户或合作组织,应用赈灾或扶贫资金按相应权责约定预付收储定金,再给予一定的无息或贴息贷款,由此实现“储(粮)代赈”的目标。按年度良性循环运作,一至三年为一个周期。

最后,李晓林建议加大以稳定储量为主、兼具储备物有效更新安全周转功能的仓库建设,在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尽量多安排农业贫困人口从业。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