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多地“模糊”经济增速目标 GDP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或不以具体数值出现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15 16:48:42

摘要: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淡化或模糊GDP增长预期目标,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环,是在速度与质量之间,选择了质量的结果。这会变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积极因素。

多地“模糊”经济增速目标 GDP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或不以具体数值出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每年两会,GDP目标都是最受关注的数字。

然而,在各地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不少地方都取消了GDP的明确增长目标,转变为“相对增长的目标”。比如,今年四川将GDP目标设定为,“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云南则提出,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不理想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没必要再拘泥于一定的增速,而是应该确保脱贫攻坚、保就业、稳物价、居民增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

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淡化或模糊GDP增长预期目标,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环,是在速度与质量之间,选择了质量的结果。这会变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积极因素。

在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据了解,会议上多次强调了产业链。事实上,在产业分布的广度方面,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全产业链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包含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因此,面对疫情,我国也是产业链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

在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新冠疫情下,发达经济体缺乏自主生产能力、依赖国外产业链的弊病暴露出来,这对中国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但也充满挑战。不仅需要持续加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外资限制,更需要采取竞争中立原则,减少民营企业准入限制。此外,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金融开放也确有必要。

模糊GDP目标

事实上,早在2019年,辽宁就曾将增长目标定为“与全国保持同步”。不过,和当时相比,今年地方在设置目标上,显然充分考虑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在GDP之外,各地还提出了一些补充指标,比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速与经济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等。

5月14日,成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受关注的2020年工作安排,没有了熟悉的“GDP预计同比增长”,而是提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省态势、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

与此同时,各省份也相继取消了明确增长目标,提出了“相对增长目标”。

从市级到省级,“模糊GDP目标”、以多指标作为参照物已经悄然流行起来,而更受瞩目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将出台怎样的政策来帮助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恢复,会定下怎样的增长目标,是焦点所在。

今年仍然“保6”?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回应,还是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帮助企业主体一起应对眼下遇到的困难,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回归正常轨道。

在机构看来,今年两会上,具体GDP数据或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保就业”等辅助目标。

“对于主要的年度政策目标,我们预计中国将淡化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数字,而把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的稳定放在首位。”汇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他预计,中国将制定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出口企业的扶持政策。

事实上,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今年3月,国务院再推系列举措,把稳就业放在首位,要根据疫情持续向好态势,在保持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取消妨碍复工复产的不合理规定,让更多务工人员尽快返岗,有活干、有钱赚。

“要全力破除企业复工复产的梗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避免过度管控。”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说。

完善产业链

此次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据了解,“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均是首次在高层会议上出现。中国产业链健全、市场巨大、基础设施较好,加之此次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方面果断有力,疫情防控有效,因此,国内经济已经逐渐开始正常运转。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产业链完整的国家,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不过,国外疫情严重,在较慢的复工节奏下,封锁将导致2020年全球GDP损失7.5%;即使有政策对冲,全球2020年实际GDP增速也将降低至-3%。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之下,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呼声异常强烈,如近日特朗普建议美国本土企业Intel加大在美建厂投入,为美国公司代工芯片生产。

“根据对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份额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出口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快于预期,其中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有相当一部分已向东盟转移;伴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美国近邻墨西哥也挤占了更多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因而,对产业链转移风险需要保持警惕,防范新冠疫情成为加速产业链外迁的催化剂。”沈建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同时,会议强调,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

在沈建光看来,在中国经济逐渐回暖的背景下,应该警惕产业链外迁风险,做好评估和政策应对。应该加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外资限制,更需要采取竞争中立原则,减少民营企业准入限制。此外,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金融开放确有必要,这将有助于吸引投资、赢得更多跨国企业的合作,为应对逆全球化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对此,会议强调,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