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保实行八年险企尚未保本 商业机构做大“蛋糕”仍任重道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11 21:59:2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将更多国内三四线城市乃至偏远地区居民纳入国家医保范围之内,自2012年开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原保监会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下称“意见”),在意见中,六部委明确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大病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50%。随后以国寿、人保、太保、平安等30余家保险公司纷纷开始跟地方政府合作试点,而到了2018年,在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推动下,大病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大病医保作为一项社保工程,各家商业保险公司至今运营的效果如何,备受各界关注。
就在5月8日,中国太保寿险在上海举行了助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新闻发布会,在这一新闻发布会上,《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中国太保参与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国进行城乡大病保险试点,到推行长期护理险。截止目前,中国太保的大病医保已经覆盖全国15省48个地区,保障人群达到8200余万人,服务超过1185万余次,保险赔付达到133亿元。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行业积极参与承接‘健康中国’战略,聚焦健康养老事业发展,既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日中国太保寿险常务副总经理王光剑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参与大病医保运营商之一的中国太保寿险,王光剑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透露,大病医保作为城乡居民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基本医保的有效补充,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和救命钱,所以商保第三方无论以何种形式参与经营,保本微利都是必须以一贯之的原则,也就是说它更类似于一个公益项目,而商保公司的特点与性质决定了它的盈利属性。截止目前,中国太保寿险在全国各地的大病保险尚未扭亏。
太保“成绩单”
在八年的时间内,中国太保在经营大病医保方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尽管是以保本微盈的目标经营大病医保,不论是太保寿险还是其余经营此险种的其它保险公司,也未能实现真正的微盈目标。
王光剑介绍称,在多年来,中国太保深耕保险主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以责任为基,以民生为念,将“太保服务”引入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健康、养老、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的重点领域,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承办大病保险、医保补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惠民政保业务,帮助国家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通过“保险+健康管理服务”,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为1.39亿客户送去响应更快、流程更简、互动更优、体验更佳的保险服务。
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太保寿险各类政保业务覆盖政府客户共计 218 个,在办各类医保合作项目227个,覆盖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8个地市、443个县区,服务1.08亿参保人口。
针对大病保险项目,中国太保寿险则自2012年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承办,提出“积极稳妥、认真试点、专项运作、创新模式”十六字方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复制推广,有效满足了参保患者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需求。截至2020年一季度,中国太保寿险已在全国15个省、48个地市开展大病保险业务,覆盖人群8200万人,累计服务1185万人次,累计赔付133亿元,并形成了通过大病保险精准扶贫的“钦州模式”,实现保障人群全覆盖、保障待遇全统一、“一站式”即时结算、参保人健康档案管理的“常州武进模式”及以基本医保经办为基础,率先建立“征缴、经办、监管、服务相分离”的“江阴模式”。
“近年来,中国太保积极践行保险扶贫,创新扶贫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扶贫手段,实施对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取消封顶线等倾斜政策,为失能贫困人口提高理赔标准,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持续的健康服务、健康干预,引导贫困人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通过优化升级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加便捷医疗费用结算。截至2020年一季度,中国太保寿险通过大病保险和补充医保项目,累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8万人,累计提供保险保障额度约3万亿元,累计赔付203万人次,赔付金额14.2亿元。”在谈及为贫困地区提供保险保障的时候,王光剑也提供了太保自身的一组数据。
如何实现保本微盈目标仍重
“事实上,大病医保的市场比较大,但是对于商业保险机构而言,要实现控费微盈并不容易,首先大病医保是个市场化的项目,参与承办一个地方的大病医保招标不是一家机构,而是多家机构竞标,这也就意味着各家公司报价的空间都比较狭窄,最终胜出的都是大公司。而要实现微盈,同样就要把市场做大,通过广覆盖降低赔付率,大病医保的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5月9日,上海另外一家大型寿险公司大病医保项目负责人向明(化名)也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病保险的经营过程中,有些取得经营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还退出了该领域。在2019年2月27日,银保监会为推动大病保险业务健康可持续运行,对大病保险经营资质名单进行了梳理,将原先34家商业保险公司(人身险财产险各17家)中调出了平安人寿、国华人寿、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民安财险、华泰财险、天安财险7家公司,另外新增了东吴人寿、吉祥人寿、利安人寿、泰康养老四家公司,这也使得目前有31家商业险公司在经营大病保险。
“商业保险公司进出大病医保经营,也很正常,有些是集团公司出现两家同时经营该险种会造成兄弟公司竞争,有些公司则是因为自身经营出现问题不得不退出。”5月11日,也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
也就在5月8日,王光剑在受访时也分析指出,商保机构要在大病保险上做到控费与保障相平衡,需要做到在投标前,当好政府部门基金筹资和待遇保障等政策制定的参谋,对政府部门提供的经验数据进行测算,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优势,保障大病保险基金在量入为出前提下,能保尽保;商业保险机构在经营中,做好大病保险运行过程基金风险管控工作;商保公司在结项后,做好大病保险结算复盘工作;在基础合作外,做好创新商保补充业务,满足参保患者更高层次需求。
“对于太保而言,要充分根据大病保险超额返还、亏损分担、保本微利的风险调节机制,针对大病保险基金超额结余,及时按要求进行返还,对因政策性因素带来的风险,通过与政府部门协商责任分担机制,把大病保险赔付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做好基金监控风险预警,利用我们大数据分析监控系统,对大病保险赔付数据进行实时管理,及时向政府经办部门反馈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予以干预、矫正,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王光剑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秦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