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致胜下一个十年——行业突围破局之道(下)

作者:于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14 15:57:38

摘要:我觉得应该说2015年之后,中国的媒体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15年开始,传统媒体一直在下降,那么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当中谁在上涨?大概就是分众和互联网在涨。分众每年百分之二三十地上涨,互联网也是百分之二三十地上涨。

问题7:To B的行业怎么去做品牌?

江南春:我觉得所有To B的行业其实也可以To C。比如我们以前做雨虹防水,防水涂料以前都是工头去买的,因为业主搞不清楚。业主知道洁具要用科勒、TOTO,可能知道油漆要用三棵树,但是并不知道防水涂料用谁,所以这个时候工头就尽量找更便宜的,或者说找对他最有利的,因为消费者没有品牌认知。这个时候雨虹防水的方法是什么?不断地给工头更低的价格是一种方法,但是雨虹就反方向走,它去To C,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认知,让消费者就像知道三棵树,知道科勒、TOTO洁具一样,知道防水要找雨虹,让消费者指定防水一定要用雨虹。这才是一个王道。雨虹防水打了这样一个广告,叫“专注防水20年,鸟巢、水立方供应商”,因为东方雨虹是全中国最大的防水公司,它是鸟巢、水立方的供应商,所以它一这么说之后消费者马上就会想,这肯定是靠谱的,鸟巢、水立方都用它,它借力了心智的安全感。这两年,雨虹防水在C端的指名购买大幅上升,每年都以百分之四五十的速度上升。

还有一种To B的公司,比如说钉钉。当年我们做的钉钉的广告叫“我们都在用,工作更专注”。钉钉就是一个广泛的企业,叫企业级的SSRS系统和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所以像这样的公司,只要去打写字楼,然后附加打机场,因为写字楼仅分众就覆盖300万企业,就已经足够了。把这300万优质的企业引爆起来,都用钉钉,就会形成一个广泛的To B的企业,打通写字楼就打通了这些企业。

我也碰到过To B做得比较精细的,比如只服务律师楼的,所以要到我们系统中查哪些楼里面是有律师事务所的,精准性地去打;比如做定制橱柜的,不To C,只做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生意,那就比较简单,只要在我们的系统中搜索有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的楼,可能有30万栋,在这些楼里面可能有5万栋楼跟你相关,你只要做这5万栋楼就好了,因为这里面有你需要的装修公司、房地产公司;比如我们还看到有只做外贸行业的,是帮外贸去做SSRS系统,那就去我们的系统中搜索哪些写字楼里面有外贸公司,只做这些楼就可以。

我也碰到过To B的公司,说还有一些客户没打下来,是因为地推不够强,人员扫荡不够剧烈。我说你表面上看来是个陆军的问题,其实都是空军的问题。比如你有10万家目标企业,结果做下1万家,有9万家没做下来,想一想为什么没做下来?其中3万家没做下来,可能是他根本不知道你,然后你也没找到他,或者你到不了他门口,根本就进不了门,接触不了关键的人。所以对他来说你是不存在的,因为你知名度太低,对方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第二种是你的地推也到场了,也找到了核心人,跟他详细聊了,最后对方也没有把你列入到供应商目录当中,也没有让你参加招标,因为他觉得已经在用的这几家供应商挺好的,没必要再有一家了,因为To B的不太容易轻易更换。这种情况说明什么?你不是知名度不够,而是认知度不够高,消费者没有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这是属于认知度。第三种是他也认知到你有一些独特价值,所以你也参加了招标,但在同等条件、同等价位上,他选择了别的公司。为什么?品牌信任度不够,品牌势能不够,在消费者心智中,他就选择了更知名的一个品牌。实际上你可能更好,但是这个企业就选择了一个对他而言更安全和更信任的品牌,这种问题说明你品牌的信任度不够,品牌势能不够。

所以我说表面上是地推不力,但实质上不是知名度不够,就是认知度不够,或者信任度不够,一旦这些都够,转化率就会完全不同。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要看问题的本质,To B行业也是非常需要品牌认知的。

问题8:我是一个地方的奶制品,这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大公司,比如蒙牛、伊利,我怎么脱颖而出呢?

江南春:如果你的行业当中都是大鳄,我认为第一是要聚焦,缩小切口。

比如说在江苏,面对蒙牛、伊利,江苏的卫岗牛奶怎么办?他说“在江苏,更多人喝鲜奶都是选卫岗,连续20年江苏销量遥遥领先”。标志出来局部优势,“我在这里是老大”,消费者也会选择你,因为你更新鲜,更贴近我的身边,历史更悠久,我是喝着你长大的。

我也做过一个上海的奶制品公司,叫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当时有做牛奶,也有做奶酪。我当时看完了之后,就跟妙可蓝多的董事长柴总讲了我的几个观点。第一,我认为不要再做牛奶了,我们不仅有蒙牛、伊利,上海还有光明,所以我觉得做牛奶这件事不靠谱,因为你的竞争时间窗口已经过去,所以要集中做奶酪。

而奶酪她也碰到一个问题,中国人其实不怎么喜欢吃奶酪,虽然他可能知道10斤牛奶才做一斤奶酪,但怎么讲他都不认。后来我就说如果聚焦奶酪还没到时间窗口,就聚焦做儿童奶酪,因为今天的小朋友吃奶酪,他们的父母,85后、90后的父母对奶酪的接受程度要比我们这一代70后的人好很多。因为他们比较西方化一点,奶酪对这一人群还是有一定影响力,而且这些人比较有文化、有知识,知道小朋友吃奶酪可以增强钙质,可以长更高,有一定的认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妙可蓝多从聚焦牛奶到聚焦奶酪,又聚焦到儿童奶酪,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切口切下去。而且为了口感好,妙可蓝多先做成了再制奶酪,也就是说一部分是奶酪,一部分是奶粉,小朋友吃惯了,连早餐也加奶酪,所以就出现了妙可蓝多奶酪棒,定位叫儿童健康零食。小朋友吃薯片爸妈不喜欢,吃糖爸妈也不喜欢,那小朋友吃啥东西爸妈会喜欢呢?奶制品。奶酪棒,消费者会觉得是个儿童健康零食,所以我们就不断地在分众的屏幕上唱“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奶酪棒”,大家都知道了,小朋友也在电梯口跟着唱,最后可以发现小朋友都要吃这个奶酪,所以妙可蓝多的股价从二十几亿一下子涨到了80亿,这就是聚焦的力量。

不要说牛奶市场有多大,跟你有关系吗?它跟蒙牛有关系,跟伊利有关系,可能跟光明跟卫岗有关系,跟你没关系。今天你的竞争不要跟巨鳄去竞争,你要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今天妙可蓝多做奶酪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的奶酪公司,也很好,可以去想现在奶酪市场本身在不断地扩大,而它已经占住了一个时间窗口,成为消费者心智中先入为主的奶酪公司,妙可蓝多等于奶酪,奶酪就选妙可蓝多。这不是很好吗?有这样的认知之后,最有趣的现象,就是如果你能成为奶酪领域的第一品牌,我个人认为500亿是闭着眼睛看,一定会看到500亿,因为奶酪一定会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你是看得见的。

这也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要找到一个小的聚焦的切口切进去,不要贪大。

问题9:企业因为这次疫情损失很大,营业经营上要不要收缩一下?广告预算要不要收缩?

江南春:我想大家受疫情影响都很大,不仅在座各位,分众受影响也非常大,大的公司受影响很大,中小公司受影响也很大。出现疫情,行业比较萧条的时候,收缩预算,这是个条件反射,但是这个条件反射是每个人都会做出的,我相信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会收缩预算,收缩经营。

但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个正常的条件反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在萧条时期有个加成法则,萧条的时候,“坏”被你内心的恐惧不断唤起,你的想象可能比事实要坏两倍;好的时候你也可能过度乐观,就像炒股一样,觉得可以持续去万点,好多时候也乘以了2。所以我觉得现在都是互相之间double的,都是加剧的,需要静下来想一个正确的选择。

美国研究过,在危机时刻和萧条时期,如果减少一块钱的投资,危机之后大概需要付出一块六的代价,这是个普遍法则。其实在危机时刻可以换一个角度,营销成本都在降低,竞争对手的干扰度也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你应该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收缩,有可能不是去踩刹车,而是去踩油门。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一段时间跟很多中国企业开了很多电话会议,得出一个感觉,疫情对大家冲击真的很大,大量的企业都有生死存亡的问题,很多人的现金流都熬不过几个月,但一些优秀的头部企业都是憋着劲要抢反弹,要扩大份额。

我觉得大家要回归到常识当中,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会因为疫情而消费规模骤然减少吗?大家如果从今年五一到明年五一去想一年,你觉得中国的市场规模会改变吗?显然不会。市场规模它就在那边,关键是你在你的行业当中是跑赢了大盘还是被淘汰出去,你的市场份额是扩张了还是下降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在这么大的市场当中,你能够通过这次危机别人在踩刹车的时候踩油门,扩大了市场战线,那么最后可以发觉你跟第二梯队拉开了差距,或者原来是第二梯队,你弯道超车了。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产品退出市场,会腾出很多的空间,这个空间谁会抢到?只有那些踩油门加速前进的公司,有差异化有创新的公司,会抢到那些留下来的市场。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的客户当中,有一个高端绿茶领导品牌叫竹叶青。四川人、北京人很多很喜欢竹叶青,我也特别喜欢喝竹叶青茶,根根倒立。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茶没人收了,茶农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因为大家觉得没有市场。这个时候竹叶青不这样,他说这么多的茶农都已经种出来茶叶,如果没有人收,茶农怎么生活呢?竹叶青的老板唐先洪说“我要担起社会责任,我不压价,原来是什么约定价格我全收了”。所以他就在600到1500米的峨眉高山收明前茶芽,因为竹叶青就是明前茶芽制成。

但糖酒会开不了,没有经销商怎么办?竹叶青采用的方法是用视频会议来给很多经销商打气鼓劲。它在分众上投了很多的广告,告诉大家非常时期多喝竹叶青,多喝高山明前绿茶。其实大家会发觉绿茶本身有消炎抗菌的作用,所以竹叶青先打出来了这个位置之后,既保护了茶农,同时销量还涨了153%,比去年销量还更好。原因是什么?因为别人不敢去干,整个市场萎缩了,但其实供应商更萎缩,大家都不出来干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出来干,就把市场收割了。

这就是今天说的谁有雄心去做这个事情,谁是有雄心的企业。所以我觉得真正危机到来的时候,有寒冬不太可怕,因为它会帮助你清扫市场。比较优质的企业应该想的不是怎么样踩油门,而是抓住这个时机扩大市场份额,品牌集中度怎么大幅地上升。我认为每一次危机都是品牌集中度上升的时候,因为总有一些人,尤其是中国优秀的创业者,骨子里都是乐观主义者,所以在好的市场中可能是万马奔腾,在逆境当中就会有极少数的人一马当先地冲出来。这时候考验的不仅是创始人的智力,更是心力和定力。

问题10:我觉得打品牌不一定要做分众,互联网也可以精准投放,您怎么看?

江南春:过去一些时间当中,大家看到互联网的价值不断地被发展起来,互联网有了更多的大数据精准分发,成了媒体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势力。

我觉得应该说2015年之后,中国的媒体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15年开始,传统媒体一直在下降,那么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当中谁在上涨?大概就是分众和互联网在涨。分众每年百分之二三十地上涨,互联网也是百分之二三十地上涨。

那么为什么只有分众和互联网在涨?因为传统媒体的资讯模式发生了改变,你可以发觉主流人群不看电视,都去看互联网,所以互联网成为最主要的资讯模式和娱乐模式。从资讯模式看,大家都在看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大家都在看内容,但是其实也很少注意看广告。你在这么多新闻客户端上看了一个月,真的记得的广告有多少呢?所以要做内容营销。第二是娱乐方式,原来是看电视的,现在看综艺也好,看剧也好,都在看视频,年轻人基本都看视频。在看视频当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贴片广告效果非常好,这几年大家都买会员了,中国大概有7亿的视频用户,那么有多少是买会员的?3亿多是买会员的。也就是说剩下的一个月20块钱包月买会员都不肯买的人,还是不是你的用户?

所以我认为中国主流的用户不太看电视了,他的视频是付费的,看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都在看内容,很少看广告,这个时候你可以发觉分众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当中崛起。因为引爆了主流用户。分众是什么?中国三亿多主流人群每天要路过电梯,要路过分众,分众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而且每天要坐4次电梯,高频到达,最终他们在封闭空间中被进行了强制性的收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整个城市里面的人很难越过分众,我们在城市里面很难有不回家、不上班,也不去看电影,也不去大卖场的人,分众对人群形成了高频的集中引爆。

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流量,它可以通过精准分发为大家导流导购,这是它最大的特点。但是互联网上做品牌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主要看手机,那首先,消费者是有选择的,他只看内容,不太注意看广告,所以在手机上要做内容营销;而且因为屏幕也很小,不会形成比较强制性的收视。所以我个人觉得,反而是分众这样的媒体在崛起,分众2018年就有155亿的广告营收,基本上等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的总和。

电梯媒体是我在十几年前所看到的一个机会。今天什么时候消费者会主动看一下广告?我觉得不仅每天大家都要路过电梯,还会主动看一下广告。为什么?比如说我在电梯里旁边有个女生,我如果盯着人家看,好像不礼貌,很尴尬,那看什么?是不是看一会儿广告会比较好?反过来说,如果我一个人坐电梯是看三面不锈钢好,还是看一个广告好,有点内容总比不锈钢好,而且刚好电梯里也没信号。所以可以发现电梯媒体在这个位置上,不仅覆盖了三四亿的人,而且是城市消费者每天途经影响着他们。可能很多消费者真正记得住的广告,妙可蓝多、铂爵旅拍、新氧医美、饿了么、美团等等,基本上都是从分众上看到的。你可以发现十几年之前大家都在CCTV上看到广告,后来湖南、浙江这些电视台里面有几个栏目是有效的,到今天来说,好像这几年主要的品牌都是分众引爆起来的。

所以我觉得做品牌要引爆主流人群,尤其是做中产阶级市场的要引爆主流人群,主要还都是分众做起来的。但我认为互联网的精准分发是一个非常好的品效协同的方法。另外,互联网上做内容营销也是可以的。用分众做品牌,引爆生活圈,另一边手机端做内容营销,这两者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匹配。

问题11:流量和品牌谁更重要?该怎么组合?

江南春:我认为品牌是道,流量是术,这两者是可以被组合的。

我也看到过一个问题,很多人说流量是今天一切生意的根本,我觉得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句子。流量不是一切生意的根本,人心才是一切生意的根本,你能不能夺取人心才是一切生意的根本。流量是什么?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在中国,大家觉得什么有流量?淘宝有流量。为什么它是万能的?什么东西找不到,你一定都会去搜淘宝,你要找品牌就会找一个品牌旗舰店,会找天猫。而你想买一个产品,想早上买了下午就到会找谁?找京东。所以消费者心智中是有条件反射的,要买汽车豪华尊贵体现身份就会找奔驰,要驾驶起来很有驾驶乐趣就会找宝马,要找安全的汽车就会找沃尔沃。要买辆二手车就会找瓜子二手车,因为脑海中会马上跳出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消费者在大脑当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所以我觉得品牌一旦赢得了人心,流量是天生的,这个品牌是持续免费的,而且品牌能够让流量有更强的转化。品牌可以使溢价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品牌更重要,流量是术,品牌是道,两者之间的组合有点像空军跟陆军的组合。什么是空军?做品牌就好像是做空军。空军的工作是开足火力,炸开消费者心智防线,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打开消费者的心智。那么陆军的工作是什么?陆军是流量,工作就是在空军的掩护之下,在空军炸开消费者防线之后,用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损伤,迅速占领阵地,夺取成果。我认为这是一个配合,今天的战争都是空军先打开心智,然后陆军再冲上去打。否则的话,空军一旦炸不开对方的心智,陆军要么是怎么攻也攻不上去,最后死伤无数,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还是攻不上去,要么在攻上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代价之后就导致没钱赚,我有很多的地推,有很多的渠道,花了很多成本,最后做了这个生意也不赚钱。

问题12:为什么十多年以来分众一直遥遥领先,这是怎么做到的?分众是做对了什么而确立了在市场的领导地位,垄断了这个行业?

江南春:我觉得不能用垄断这个词,我觉得任何行业都是开放的,没有人可以垄断,大家都可以加入这个行业。其实我们这个行业除了分众之外,还有四五百家公司,只是分众是这个行业的开创者。应该说,分众开创这个行业的时候,电梯媒体只是一个补充媒体,那时候电视非常强大,而我看到了一个机会,我发现中国最大的改变是城市化。城市化就要造楼,楼里都要有电梯,以后大家都要从电梯里走过,这是十几年之前我的一个看法。

第二部分,可以看到其实消费者中没有人要看广告,广告实际上是个反人类的行业。什么时候消费者会主动看广告?我当时看到了两个地方。第一是等电梯、坐电梯的时候,消费者会主动看广告,第二是坐飞机的时候。那时候我就看到波司登羽绒服的飞机广告,我坐在经济舱里面,前面这块布上的广告就叫“世界名牌波司登”,因为要看很久,所以印象也很深刻。我发现只能在这样的时空中会注意看广告,会记得住广告。所以我后来就做了电梯媒体,那时候全世界都没有,但是我认为它一定会成功,所以我就把它做起来了。

走到今天,这个市场的变化大家也看到了,因为市场格局的改变,我们从一个补充型媒体成为了一个媒体的重要组合,到今天,电梯覆盖了三四亿的主流人群,中产阶级也好,主流人群也好,都从电梯里走过。而反过来,消费者现在不太看电视了,这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么在今天,当消费者不太看电视,看视频是付费的,看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都在看内容,很少看广告,分众反而成为中国引爆品牌的核心平台。

分众从一个非主流平台变成了一个中国最主流的引爆平台,但是我觉得我们只是开创了这个行业,而且引领了这个行业。其中,引领行业包括我们引领了数字化。分众第一个开辟了在云端进行分发,所以这次疫情中,大家看到分众的屏幕运作如常,因为都是在阿里云上分发的,我们在后台控制。无论小区开不开,分众都能分发。第二个部分,分众在很多的屏上可以千楼千面精准分发。比如说宝马7系在上海可能要做10万块以上一平方的楼,宝马5系只要做7万到10万的,宝马三系主要做4万到7万的,楼价是社会身份最好的象征。如果一个产品只在家乐福卖怎么办?我们可以只做家乐福旁边三公里之内的小区,分众可以很精准地去做这些广告。如果我是个装修公司,可以只做刚刚交楼、入住率低于30%的楼,或者入住10年以上的楼。我们还可以根据搜索的数据,是对母婴关键词的搜索高,还是对汽车、理财的搜索高,来精准匹配。因为阿里是分众的股东,通过分众跟阿里巴巴的组合,可以告诉你每个小区最近在买什么品类,你可以精准地去分发你的广告。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开创了数据可回流,广告的数据会回流到你的天猫数据银行。数据银行一看,原来这两亿人看过,我可以点击对这两亿人再投放。数据可以回流,还可以在数据银行里看到,看过分众的人,是不是后来有加购物车、关注收藏,最后有没有购买。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被评估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引领了这个行业。

当然,这么多年来,在市场中,分众的收入一直是第一位,并且等于2到10位总和的5倍,所以说分众的领先度是比较高的。因为分众占领了最优质、最核心的资源,占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优质资源,而且占据了高势能的城市主流人群,他们是意见领袖和口碑冠军。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在周边,不是一个主要影响力人群。而分众所影响的这三亿城市主流人群,不仅是中国消费里的70%,还影响着更多的人。段永平讲过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广告是打给20%的人看的,后面都是跟风的。在中国主要要占据3亿的主流人群,因为他们定义了品牌,引领了潮流;打动了他们,就打动了整个市场,引领了市场。

我做了26年广告,所以比较了解客户做品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可能有很多公司进入这个市场之后,就是走价格非常便宜的路线,但是我觉得他们不会成功。因为本质上,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建立安全感,降低交易成本或者创造交易溢价,这是品牌的两个作用。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品牌既然要这样建立安全感,所以在什么媒体上打很重要。你在中央电视台打和在一些非主流的电视台打效果会很不一样。非主流的电视台很便宜,但是不会成功的,它不会建立起安全感,一是它广度不够,第二是它的媒体本身就是在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在说我这个企业不太行,所以我去做非主流的电视台,行的企业都是做中央电视台,这就是一个区别。

所以要找到主流的平台进行引爆。像在分众上,Top100的品牌当中,81个都在投分众,这样的分众会给消费者一个安全感的背书。我觉得每个公司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我们作为头部公司,要引领一个行业的繁荣,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这行业没有人跟进,从来没人做,只有我们一个在做,也不是一个好的行业。

作为媒体公司,要知道客户要什么。我觉得普通公司都是交易型企业,而好的公司是提供了独特产品价值的企业,更好的公司是解决方案型的企业。我知道客户不是仅仅要分众的媒体,他要的是品牌引爆的结果,这个时候分众不仅要提供媒体的引爆能力,关键还要提供定位的能力,帮客户梳理定位、梳理竞争战略的能力,再加上品牌引爆,甚至再加上我们后端撬动互联网流量的能力,以及撬动线下经销商的能力,品效协同起来,才能帮助客户实现品牌的引爆和销量的增加。

问题13:国际股市在崩盘,您对中国股市怎么看,会不会大跌?还有哪些行业或公司具有投资价值?

江南春:我自己不炒股,所以可能很难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是,首先我相信自己的祖国,我对中国充满信心。

我认为中国拥有伟大的执行力,大家可以看到这次疫情期间,中国能够迅速地调动起社会所有的资源,而且中国人的勤奋努力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所以,我坚信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人,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九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92南巡讲话之后,我们刚好出来工作,是多么的幸运。我觉得中国以前是世界老大,经过鸦片战争之后弱了下来,而现在正在从世界上的一个强国马上重回世界第一。我坚信2028年到2030年之间,中国会重回世界第一,我觉得我们生逢这样一个中国重回世界第一的时间当中,是无比的幸运。所以我相信我们的股市,相信我们的国家的能力,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回报。

另外关于哪些行业和公司具有投资价值,我其实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可以说下在分众的客户里面看到的一些点,比如妙可蓝多快速地增长起来;洽洽从100亿变成200多亿,在分众上做小黄袋的广告,“掌握核心保险技术,保鲜不到位就会有油哈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饿了么从几亿美金涨到了95亿美金等。

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取得了资本价值的巨大上升,我觉得这背后是中国的一个逻辑。第一,做中高端产品,迎合中国社会消费升级的企业会成功。第二,相信品牌曲线,坚持品牌曲线的企业会迅速成长。就像飞鹤和波司登,以前飞鹤就十几亿,到现在是1200亿,总共也就过了5年;波司登从44亿港币回升到400亿,也只花了两年时间。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他们走了品牌曲线,如果走的都是流量曲线、促销曲线,那么起来快,但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难。所以我觉得要看这家公司坚持走品牌取向,还是走流量促销曲线,有没有走对路子。第三个部分就是会利用媒体的红利,比如当年吃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红利,吃到了一些栏目的红利,今天可能就是线下吃到了分众的红利,线上吃到了抖音、小红书的红利。十几年之前,很成功的品牌都是CCTV引爆起来的;六七年之前,如果抓住了几大卫视的核心栏目,像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品牌也会被引爆起来;这几年,抓住了分众的红利,品牌也会起来。所以我觉得能够善用这些红利的公司,善用流量红利,善用品牌和核心阵地,也会起来。

这是我给大家讲的几个观点,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觉得中国消费市场不会因为这次疫情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我对中国消费市场充满信心。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这一代人要有充分的雄心,因为整个中国的疫情拐点已经过去,中国消费市场不会下降。可能有一些大众消费者会去掉一些非必要开支,会更谨慎,但谨慎的同时,也会把钱花在更稳妥、更确定性的品牌上,比如出去吃饭不会乱找网红餐厅,可能就找肯德基、麦当劳、老乡鸡,这种大品牌成为不加思索的选择,成为一个默认选项,是一种标准,是一种常识。

但是对于中产阶级,白领、骨干精英,我认为他们还是三爱三怕三缺,爱美、爱玩、爱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刺激。他们不要低价的东西,他们要品牌的、品质的,要有心理满足感。刚需的东西都买过了,他们要的是有品位的、自我标签化的,所以他们要的是商品不仅提供功能,还要抚慰心灵和情绪。所以,我觉得在未来,大众可能是清单式消费,中产阶级可能是冲动式、触发式消费;大众可能是趋同式消费,中产阶级可能是趋于优化消费;大众可能是功能化消费,中产阶级可能是美学化、精致化、健康化消费。

所以我相信未来整个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不会改变,它会围绕高端品质和精神需求展开,怎么让中产更有存在感、仪式感、幸福感和潮流感。中国已经有2.25亿的中产阶级,未来会到5亿,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数,所以要牢牢地锁定城市主流人群,他们是中国的风向标人群,定义了品牌,引领了潮流。

我觉得五年之后回来看今天的疫情,它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消费市场会两极分化,企业也会分化。那些有雄心的企业,能够开创差异化价值,能够抓住时间窗口引爆品牌的公司,会主导整个市场的格局。

其实我特别喜欢江苏,你们经常喝的酒是梦之蓝,梦之蓝有句话我特别喜欢:“上一个十年,是一个好的时代造就了你,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个十年,更好的时代,值得更好的你。”所以我觉得对于有雄心的人,不确定的永远是环境,确定的是你自己的这颗心。

编辑:雷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