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胜下一个十年——行业突围破局之道(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14 15:57:16
于是/文
2020,开启了一个新的十年。在过去的一个十年中,中国市场经历了迅猛上升的发展快车道;下一个十年已经到来,我们又将何去何从,企业成长的方向与方法又是什么?
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做客由苏商会主办的“吾道讲坛系列公益直播”,与大家一同展望依然充满机遇的中国市场,探讨中国企业在下一个十年中的突围破局之道。
以下是直播实录:
问题1:品牌如何有效定位?用什么方法最简单?
江南春:我可以讲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其实做品牌定位,我一直讲叫三点式定位。什么叫三点式?三点式的核心来自于,第一,一定是产品的优势点;第二,一定是你跟竞争对手的差异点;第三,一定是用户的痛点。只有三点合一,才能做出一个有效的定位。因为在市场当中,既要这个产品是你的长处,又要是跟竞争对手的主要差异,还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这三点如果我不能共通,那么这个定位一定是有缺陷的。
光有这个还不够,你还要看看定位本身能不能引发关注,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并且定位能不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符不符合未来的市场趋势。这些都是我们除了三点式之外要去进行评价的。
除了这三点式之外,我教大家一个捷径的方法。以前我做广告片导演的时候,有个更捷径的方法。我有三个方法论,第一个叫逼死老板。我一年大概见一千个客户,走访一千个企业家,那么我基本上采用的方法叫逼死老板,你只能用一句话说出选择你而不去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什么是广告?什么是竞争?品牌核心就是说出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理由。所以我最直接的方法是逼死老板,老板一跟我见面,通常会花好多时间介绍公司,他介绍那么多,最后我问如果你只能说一句话,不能跟我讲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怎么用一句话说出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所以这个方法叫逼死老板。
第二个方法叫访谈销冠,你来访谈一下销售冠军。在这么多的城市,有那么多的导购,会有那么多的销售冠军,这些销售冠军之所以成为销售冠军,他一定说对了什么。所以我觉得访谈销冠非常有意思,因为销冠在现场,他经过很多次历练,终于发现说什么能说服消费者。所以我相信销冠常规说的话,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有道理的,有说服力的。
第三个部分是寻找忠诚客户。很多企业它卖了挺多年,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用户,那么在用户大脑中,一定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什么是忠诚客户?他不仅自己买,还向别人、向自己的闺蜜推荐这个东西。请问他向别人推荐这个产品的时候,通常会说什么?他通常会说出他选择这个产品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逼死老板,还是寻找销冠,还是访谈忠诚客户,都可以挖掘出这个市场上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等大家把这个点都找到了之后,我认为还有一个三点评价方法。你怎么能够评价你这个广告语到底对不对?你的竞争战略到底对不对?一句广告语,大家不要认为他只是个广告语,它反映了你的品牌竞争战略。那么这个品牌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到底对不对呢?有三个办法。第一叫顾客认不认,第二叫销售用不用,最后叫对手恨不恨。为什么这三点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广告一定是顾客认,销售用,对手恨。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请问顾客认不认?顾客认,这是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第二,销售会不会用,说江总你看你嘴角都裂掉了,天这么燥,怕上火喝我们王老吉,销售人员会不会上来就这么说?通常会这么说的,因为这是有销售力的方法,所以销售通常会用;第三,对手恨不恨,你可以发现,如果你也干凉茶,听到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突然发觉就好像一座大山挡在你面前,你绕都绕不过去,你恨不恨?你不知道该怎么出手才好了。所以你可以发现一个好的广告,一定是顾客认,销售用,对手恨。
那换一个广告,换一个啤酒广告,“青岛纯生,鲜活人生”。像这样的广告相对而言就比刚才“怕上火喝王老吉”要弱一点,因为青岛纯生和鲜活人生要形成条件反射不是那么容易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红牛”、“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这个条件反射比较明显。青岛纯生和鲜活人生之间比较难形成很直接的条件反射,虽然层次很高,但是相对而言,它能形成的所谓的打击力和消费者形成的条件反射的能力并不太强。那么请问销售会不会用呢?说江总要喝啤酒,喝我们青岛纯生,它带给你鲜活人生。通常销售人员不会这么用,因为用了之后,它在现场不是很有销售力的一句话。第三点,对手恨不恨,假设我是百威啤酒的老板,我听了“青岛纯生,鲜活人生”之后,我会不会很恨?好像也不会。所以这个句子就比刚才的“怕上火喝王老吉”要差一些。
换一个广告,比如同样卖酒,什么酒的广告容易取胜呢?比如说“国酒茅台”,这个广告是不是一下子发展了自己,又压制了对手?是不是一句好句子?对手恨不恨?大家想想如果我是泸州老窖的董事长,我会不会很恨呢?比如说泸州老窖的广告,国窖1573大家很熟悉,“你能听见的历史,你能看见的历史,你能品味的历史,国窖1573”。这是一条好广告,讲了国窖1573历史悠久的特点,但是换一个角度,“国酒茅台”,就4个字一下子就把你压制住了。所以面对这样的有打击力的句子,通常国窖1573该怎么做,才是一种定位的方法?它可能会叫“浓香国酒,国窖1573”,“酱香的国酒喝茅台,浓香的国酒喝国窖1573”。你可以发觉,这个时候原来被压制住了,现在突然就上来了,平起平坐了,我们没有地位不同,我们只是香型不同。比如说,酱香国酒喝茅台,浓香国酒喝国窖1573,绵柔香的国酒喝梦之蓝。所以大家可以发现整个过程当中,很明显定位式语言往往是可以跟竞争对手形成一个有效抗衡的。可以发觉很多广告语发展起来,对手不恨,打击力就非常有限。
所以这是用什么最简单的方法。 第一,三点式,这既是你的优点,又是跟竞争对手的差异点,又是消费者的痛点;第二,最简单的方法叫逼死老板,访谈销冠,寻找忠诚客户;第三,另外一个判断标准,顾客认,销售用,对手恨。你如果能达到这几个点的话,我相信你就能做出一个相对有效的定位。
另外,一个有效的定位,一定是一个非常口语化的句子。比如说“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红牛”。后来红牛曾经一段时间的广告叫“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这个句子整体来说,跟“困了累了喝红牛”相比,就有一定的距离。“困了累了喝红牛”是不是很好传播,“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听上去格调很高,其实很难传播。因为所有的传播,首先像我们这样的媒体叫播,播出去占一半的功劳,还有很多人互相传占一半的功劳。广告播出去了之后,如果它不够口语化,就切断了传播的路径,就断了一条腿。比如说晚上要打麻将,或者要工作,怎么样提神?“困了累了喝红牛”啊,很顺;如果说晚上要开夜车,要加班,赶紧喝红牛吧,它可以使“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通常一个人不会这么讲,这就切断了传播路径。
《诗经》都是唱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这种文字型的东西。中国语言文学叫言语大于语言,我是读中国语言文学的,我们经常说海德格尔讲,言语大于语言。言语是什么?就是口语,语言就是文字,口语的力量远远大于文字的力量。所以一旦变成口语化,音律很好,很押韵,就很容易被传播,很容易朗朗上口;而如果一旦是书面语,就切断了传播路径。
问题2:为什么也有很多定位是正确的,放了广告还没有效果?
江南春:我认为一个品牌要引爆,实际上要有两个工具。第一个是有一颗钉子,要把信息变成像一颗钉子,非常尖锐,非常有效,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最后还得要找到一把有效的榔头,把这个钉子敲进去。光有一颗尖锐的钉子,没有榔头也是打不进去的;光有一把很强的榔头,钉子很粗像茶杯一样,也敲不进去,两者缺一不可。
我也看过很多公司定位对但是没有效果,一方面是广告的投放量不足,投放量不足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火力。打仗是要讲火力的,任何一次战争,火力足够猛才能确保战争能够打赢。华与华的华杉讲过一个观点,我非常同意,他说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人叫王翦,他正好要去攻打对方,国王说你要多少兵力,王翦说要60万。旁边另外一个大将说,国王,我只要20万兵力就可以打赢。通常国王喜欢多快好省的,你只要20万就可以打赢,那赶紧带20万去,结果大败而归。后来再找王翦的时候,王翦还是说我要60万兵力,最后王翦带着这60万兵力把敌国灭了。所以我觉得既然要去打仗,就打兵力原则、火力原则,一定要有能够压倒性的,甚至碾压式的优势。如果你不能广泛地碾压,就要聚焦到一个省,聚焦到一个城市把它打透。现在消费者信息量很大,如果打不透的话,他根本记不起来,所以要形成足够的引爆。很多人总预算有限还喜欢很分散式的打法,分散式打法的结果是什么?好像每个敲了好多拳,啥感觉也没有。在今天的世界当中,碎片的时间当中,你这个预算东一点西一点到最后什么感觉也没有。所以有限预算的话,一定要集中引爆,否则量就不够,就穿不透。就像打仗,是要讲压强的,能不能打进消费者大脑的阻力当中,一下子穿进去,一旦穿进去它就固化了。“果冻我就吃喜之郎”,可能广告是20年之前的,但你今天还是印象很深刻,它就是固化在你大脑中,一旦打入进去,扎在你的大脑当中。
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打了多少发子弹?给大家一个概念,20亿发子弹,大家扣扳机扣了20亿发,最后发觉结束二次世界大战的是一颗原子弹。等日本长崎、广岛两颗原子弹炸下去,蘑菇云上去之后,所有的心理就被打散掉了,没人敢再打下去了。这个就是打仗是要讲势能的,怎么打透消费者心智,从而一击致命?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光钉子还不够,还要有足够强大的榔头。
问题3:很多人打了广告后只看到知名度的上升,销售并没有上升,是什么原因?怎么能够品效合一?
江南春:应该这么讲,如果定位不正确,就不用谈了,因为什么效果也没有,知名度上升,也不会产生效果,也不会产生销量。品牌定位是正确的,打了广告累积下去之后,销量也不会立刻暴涨。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最好不要去打广告,因为广告不是速效救心丸,广告是打上去后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品牌曲线通常是这样下去,它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逐渐品牌从量变到质变,过了一个拐点之后,就会高速地上升。过这个拐点到底需要多久?可能两个月,可能5个月,可能8个月,都有可能。这个时候你要有耐心,在拐点出现之前,只能看到知名度、认知度上升,看不到销量的上升,但一旦越过了拐点,会看到销量巨大的溢出。
举个例子,我们以前做飞鹤奶粉,飞鹤奶粉在2015年的时候在中国排在第7位,大概卖36亿左右的奶粉,当时叫“飞鹤全产业链呵护宝宝的营养与健康”。后来君智定位和分众重新帮飞鹤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定位,因为飞鹤的品质非常高,只要两小时之内就可以把优质的高蛋白的牛乳直接喷成粉,水平非常高,但是再好的产品,一旦产品优势不能转化成消费者的心智优势,销量就不会蓬勃而出。而且因为三聚氰胺之后,国人比较相信国际品牌,国际专业安全,这就整个压制了中国品牌。所以飞鹤做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叫“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是一个正确的定位,跟竞争对手相反走。如果告诉消费者说我比国际品牌更专业更安全,这一点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就比较难。我说出了一个选择我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它虽然国际专业安全,都是全球百年品牌,但是我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我55年专为中国人研制奶粉,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定位,说出了我的差异性,跟竞争对手相反走,竞争对手还不能覆盖你。美赞成奶粉不能说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行不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飞鹤就在这个市场上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认知差异点。
差异点形成之后,我们就按照策略去打,前面8个月完全不起作用。今天看来这是个多么正确的策略,但在那时大家就会出现疑惑,为什么打了8个月还不起作用?它其实是量变到质变,因为小朋友喝奶粉对父母来说是个重大的选择,不是轻易改变的,而且那时候国际品牌势力很强,需要消费者相信我们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是要有一个累积过程。所以我们基本等了8个月,但是那个时候飞鹤冷总非常坚定,他认为我们这个特点一定要坚持住,要有定力,然后要持续打下去,持续引爆。结果大概到第10个月过了拐点,之后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年飞鹤从36亿大概涨到了四十几亿,第二年从四十几亿涨到了79亿,后面涨到了112亿,再涨到了150亿。现在根据刚刚公布的财报,飞鹤整个利润39.55亿,比当年的营收还大。这家公司五十几年历史,但是是在最近五年当中赢得了巨大的成长,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把产品的优势转化到了消费者的心智中,让消费者了解了它的差异化价值。如果在第8个月的时候,当整个管理层、整个团队有一些怀疑的时候,董事长不能坚持住的话,那么中国就不会有像飞鹤这么成功的1200亿市值的公司。现在飞鹤是中国奶粉第一品牌,在整个中国奶粉行业中遥遥领先,并且带领中国奶粉已经全面赶超了国际品牌。这个转变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刚才说的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一旦过去就持续上升。我想飞鹤在今年越过200亿应该不是问题。因为它已经过了拐点,有推动力持续地往上推。
另外,什么叫品效合一呢?很多人关心品效合一,我自己比较反对这个词,我认为品牌是一个长效机制,广告是个短效的东西,所以品效很难合一,但是品效是可以被协同的。比如说品牌广告打了之后知道谁看过,然后效果广告再追踪,使得它更强更快地转化。所以一个品牌要品效协同,第一是向上撬动和向下撬动,向上要撬动流量、渠道等。比如向上撬动里有天猫的流量,比如分众的广告打了之后,下面落款是天猫搜索框或京东搜索框,都可以拿着这个广告跟天猫、京东去换量。如果你是卖汽车的、卖装修的,可能是要百度搜索、今日头条搜索,那么就在分众的广告下落款百度搜索框和今日头条搜索框,都可以跟他们换量。换了量之后,你再针对这个城市精准投放。这样的话消费者在楼下看到你的广告,上了楼之后又在打开手机看东西的时候,在百度、今日头条、京东或者天猫再次看到这个广告,这样的话,消费者注意到了这个东西,点击再形成购买行为或者销售线索。这就是向上撬动的流量。
向下我觉得可以撬动经销商。比如我在江苏打了广告,落款都是谁呢?都是孩子王母婴店。大家知道孩子王是全中国最大的母婴店,我们在做广告指向它的时候,孩子王觉得你给我导流了,孩子王店内资源也会支持你,因为这是相互的,企业与企业的合作都是彼此支持的。
比如我做金笛口服液,从一两个亿一下子涨到了5个亿的回款,为什么?实质上金笛的方法很简单,作为一个喉咙痛的药,打了广告后每个地方落款都是当地的连锁药房。金笛要换什么?换连锁药房给金笛的首推权,喉咙痛的人进来之后,首先推荐金笛。
再比如我们做饿了么的时候,“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在写字楼打广告的时候,为了让更多人尝试,同期做了一个活动,“天下就有免费的午餐”,下载APP就送20块券。我们还在大概一万栋的写字楼里面做了地推活动,这个地推活动也会促使每个楼里面、每个单位里面的一些种子用户在这里面发酵。通过8周时间的广告加地推,饿了么一下子从700万一天的销量,变成了大概3400万的销量。所以可以发现向下如何撬动。
我们做汽车的时候,打了广告,要求经销商到我们所打过广告的社区、写字楼门口去做活动。消费者可能周一到周五在社区里面看到这个广告,周六、周日出了门,就看到门口有一个小型车展。
我们再看飞鹤,除了有我们这样大规模的广告之外,很多的母婴店门口都有地推活动,叫迷你秀。开始是几万场,去年做到一百五十几亿销售的时候,大家知道做了多少场地推吗?53万场。这就是空中的广告和地面是怎么被接住的。我觉得像分众这样的广告,品牌引爆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它不是个充分条件。没有人说我打了这个广告就一定能赢,一个企业的成功一定是空军、陆军多方面配合的成功。
问题4:我们已经是个知名品牌了,不需要引爆,但是大家觉得我们的品牌更适合中老年,怎么让年轻人喜欢我们?
江南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挺多的中国知名企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品牌老化。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穿羽绒服要穿波司登,我们那一代人从小就穿波司登长大的,而且波司登是个高档产品不便宜。2006年,波司登上市,上市的时候大概有几十亿的销售,2006年就有几十亿的销售,利润10个亿,市值300个亿,这个是多么厉害的公司,波司登更是我们从小到大羽绒服的代名词。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在2015、2016、2017年的时候,波司登也碰到了一次瓶颈。大家知道波司登吗?都知道,但是中国的年轻人发觉不是经常能看到波司登,因为他们都去Shopping mall买东西,而波司登主要在步行街,Shopping mall里面都是优衣库、HM、ZARA这种快时尚品牌,很多人都在那边一站式购买,冬天在那边买了保暖内衣,旁边还有超薄型羽绒服,顺便也买了。所以大家可以发现,优衣库、 HM、ZARA等很多公司都出羽绒服,每家品牌都有羽绒服,这就稀释了波司登的市场,波司登在那时就处在一个瓶颈当中。
波司登是怎么再次崛起,再次取得领先地位的?就是重新定位。波司登在2018年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叫“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它告诉大家,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大家都在穿波司登羽绒服,温暖全球2亿人,为了寒风中的你,波司登专注羽绒服42年,畅销全球72国。同时,波司登让意大利设计师、美国设计师来把产品重新做升级。第一方面是产品升级,第二是门面全部做成更加优质的门面,更形象更好的门面,更符合年轻人的视觉感觉。
产品升级了,门面升级了,广告也在同时进行升级。最早的时候波司登可能有2亿多广告,后来由于销量不涨就退到了十年后的8000万。但那个时候的8000万和十几年之前的2亿其实区别挺大。而这次波司登在决定再次大量投放广告时,跟分众等几家签了总共5亿广告。我们战略合作之后,就做了一次引爆,就是“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这句话反过来告诉大家,像优衣库之类的什么都有,但是我是羽绒服的专家,各有各的特长;优衣库是全球品牌,中国热销,我是中国品牌,全球热销,它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波司登让全球的设计师一块来做了非常多的发布会,去做了纽约时装周,去和很多知名设计师合作联名款等等。
一方面重新定位,一方面做了很多的公关。而在2018年10月份,波司登开始打这个广告,10月份的时候还没什么反应,到11月份双十一,波司登就卖了大概七点几亿,等于比前面一年增长了100%,双十二增长了279%。到去年双十一,波司登涨到了10亿人民币。所以波司登在2018年开始的这次反击当中,一下子从几十亿冲到了103亿,那一年的利润从两三亿涨到了10亿,所以这是一次重新定位的成功。我认为老的品牌要让今天的年轻人喜欢你,让年轻人能够爱上你,要焕发出自己的青春,焕发出自己独特的价值,重新定位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还有一种就是说,实际上你可以做年轻化、娱乐化的工作。所谓年轻化、娱乐化的工作,就是可以跟更多的IP,更多的好的电影、好的娱乐组合在一起。比如说长城干红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定位,就是“每逢大事必饮长城干红”。因为它是APEC指定红酒,是世博会指定红酒,也是中国奥运的指定红酒,所以“每逢大事都必饮长城”。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位,但是怎么体现?去年有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其中讲了中国的7个非常重要的节点,7个中国的荣耀,所以长城干红就推出了一支广告叫“长城五星干红,长城五星,中国荣耀”。它跟着《我和我的祖国》贴片,同时跟《我和我的祖国》形成了一个战略合作,把北京奥运等热点跟电影片花组合在一起,在分众上再次播放。我们看到它的广告就完全不是一支广告,而是跟电影有效的结合,是跟中国的那些光荣的记忆组合在一起。这个时候品牌跟最红的电影,最火热的IP结合在一起,就实现了年轻化和娱乐化。
我们也看到李宁公司在纽约时装周当中,让一群外国模特穿着中国李宁走出来。它背后的策略叫“爱中国,穿李宁”。李宁是不是总代表这个形象?当然。2008奥运会的火炬是由李宁总所点燃的,1984年他为中国夺得了三块金牌,所以我认为没有人比李宁总更能够体现“中国李宁”这4个字。所以,当大家看到在美国纽约时装周,“中国李宁”4个字穿在很多国际模特身上,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就很容易被焕发起来,年轻人在那个时间也被打动。所以我觉得一个知名的品牌,当你被老化的时候,要敢于重新定位,敢于年轻化、娱乐化,敢于做更多的娱乐内容,更多的新闻和事件,创造出更多的新闻和事件的结合。所以我觉得整个来说一个成功的品牌大概要有三点,第一是融入社会重大事件和社会重大话题,第二是融入社会重大娱乐,第三是融入消费者最核心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轨迹,这是一个知名品牌在传播过程中的三条法则。
问题5::您怎么看待网红种草和视频直播?
江南春:我觉得网红种草和视频直播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标配。我刚才在讲今天中国的消费者每天有五六个小时都在刷手机,这个时候在手机上消费者不太注意看广告,所以你要做内容,做话题,做植入,创造可以被传播的内容。比如说小红书种草,比如说抖音种草,比如说淘宝的视频直播,我认为都是成为今天的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标配,每个企业这个是成了你的正常的标配,就好像今天电商是一个标配一样,但是这是个术,不是一个道。应该说它也都是有一定的瓶颈的,所谓叫有瓶颈的,比如说很多公司开始是靠网红种草起来的,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匠心品质的产品,比如小仙炖鲜炖燕窝,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类的开创,做得也非常好,品质非常优秀,口感非常好,我也经常吃。但是你可以发现,小仙炖通过很多喜欢吃它的明星分享到网上,很多达人在网上写了很多的日记分享,可以从0上到两三个亿,但往往可能只能做到这个量级,很难让它成为一个更大的公司。
从网红品牌变成公众品牌,变成明星品牌,要实现一个比较大的跳跃。去年,我们帮小仙炖打了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形成了引爆,因为它只有线上天猫上有得买,我们三个城市一打之后就一下子从2亿多的销售跃升到了8亿左右。今年,我们大概打10个城市,预计会跃升到20亿左右。我觉得网红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多明星吃了之后有分享,很多达人吃了有分享,在网上有很好的口碑,有很多粉丝,这非常好。倒过来,以前我们先做知名度,再做认知度,再做购买,做出忠诚度;现在是有人购买了,先有了忠诚度,有一批忠诚的粉丝,在上面给你做了非常好的口碑分享,这个时候等于火已经点起来了,只要像分众这样的油浇上去就有漫天遍地的大火着起来。最后可以发现,很多人在线下被分众引爆,上去一搜又看到了这么多明星在吃,这么多网红在吃,就很信任,最终形成了购买。所以我说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分众做的事情是认识、认知这个产品,网上很多口碑是认同,最终会让你导向认购,很多就直接购买、认同和认购。而前端你要有广阔的量,要有更多的人认识你、认知你,我认为这是一个链条,有了认识认知,再到了网上有认同认购,都是非常好的链条。
第二个部分,为什么说这种网红直播、种草视频直播都是术不是道呢?因为真正的道是什么?品牌才是一个市场的道,因为人心比流量更重要。举个例子,在《孙子兵法》中开篇讲了五个字,叫道、天、地、将、法。天是什么呢?是天向、天时,天向是大趋势,天时是时间窗口,你这个东西符不符合世界的大趋势很重要,它决定你会不会成功,时间窗口很重要,早五年晚五年都不行。地是什么?渠道布局;将是团队;法是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激励机制。天、地、将、法都无比重要,中国人打仗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把“道”放在第一位。什么是道?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是什么?就是道。为什么我说人心那么重要,大家看毛主席对蒋介石,两万红军对百万国军,人数可能打不过,装备开始也打不过,黄埔军校绝大多数将领都跟着蒋介石,我们毛主席为什么可以带领中国红军迅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呢?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毛主席赢得了民心。面对四亿农民,毛主席写下了一个最重要的宣传语,叫“打土豪分田地”。我觉得毛主席写下“打土豪分田地”这句宣传语的时候,中国革命已经结束,因为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心。确实,打仗是讲兵力的,两万红军的确打不过百万国军,但百万国军一定打不过四亿农民。所以,一旦人心被发动起来,就一定会赢得成功。
所以大家看到,网红种草、视频直播它是一种流量,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没有红利了,可能刚起来的时候还有一些流量红利,因为当时还没有商业化,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取得一定的流量。这就像当年的淘品牌,最初的时候也是有流量红利,后来天猫有红利,后来京东有红利,之后唯品会有红利,之后是小红书红利、抖音快手红利、淘宝直播红利。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红利,红利过可能三个月、六个月,过去了之后就变成了流量,这个流量还是很大的。
但是我觉得流量本身很多时候还是要靠品牌。举个例子,大家看到直播里面李佳琦动辄一年可以卖多少亿,薇娅一年卖多少亿,但是你有没有观察到这个问题,就是说李佳琦和薇娅已经算是头部的,其他的人卖的量基本上就非常小。而且你可以发觉,当你给他一个不太知名的品牌,那么即使这两位是直播界最大的咖位,卖的时候大概也就卖一两百。而如果你给他是雅诗兰黛、SK2,这个时候一天晚上他们两个都可能会卖到5000万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雅诗兰黛、SK2足够大牌,它是一次大牌所谓品牌势能的集中变现。
所以我觉得李佳琦、薇娅就很明显地体现了,如果你是个大品牌,你的变现率就很高,如果你本身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品牌,即使是李佳琦、薇娅去推,可能也就是一两百万的事情,所以品牌才是真正的核心的关键。
问题6:中国消费者会不会越来越省钱?疫情过后,降价促销会不会比打品牌来得有效?
江南春:我觉得很多做企业的人都有一个感觉,一旦产品卖不出去,首先就会想到是价格卖贵了,然后就会搞促销拉流量。销量一不好就搞促销,后来发现就不促不销,促多了越来越无感,而且可以发现促销是双杀,一边是价格下降,一边是你降价了竞争对手也会降价。所以很多人说我降价取量,你还取不了什么量,可能你降价了之后,别人降价到更低,大家又开始对峙。
所以我觉得它反而把企业利润挫得越来越低,之后就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我觉得很多企业要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底层逻辑。中国社会的底层逻辑就是有两个很贵,第一个叫房地产很贵,第二个就是流量很贵。所以它就会导致整个渠道成本,无论是电商的渠道,还是线下的渠道,都很贵。那么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底层逻辑就是今天这已经是个事实了。
你今天的方法是什么?方法是一定要开创一个差异化价值,然后会发展出一个概念,一个理由,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然后用广告去饱和攻击打进消费者心智。在消费心智中,有了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当这个理由比较充分的时候,第一,比较容易成交,第二是比较容易用更高的价格成交,把价格打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上。你可以发现中间会有充分的空间,让经销商有钱赚,让导购有钱赚,让终端有钱赚。只有让大家都可以得到合适的利润的时候,大家才会乐意共同去做这件事;乐意去做这件事,那么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你就撬动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来共同做好一个事。
所以如果你不断地往下促销,开始可能瞬间取得一些销量,但是可以发觉越促越无效。第二是越促这个空间越被挤压,挤压完了之后,后果是什么?经销商也不赚钱,导购也不赚钱,终端也不赚钱。等到商业循环是个负循环的时候,整个生意就再也没办法恢复了。所以我觉得很多公司真的要理解中国商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在电商上,大家也经常在促销,促完之后可以发现一边是价格往下挫,一边是流量成本在往上走,很容易形成死亡交叉。开始往下挫的时候没关系,因为销量可能在扩大,扩大了之后,你可以挤压供应商,然后把价格下降的后果给消磨掉,可以通过供应商降价找补回来。但实质上,可以发现,等到供应商降价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再也降不下去了,销量再往上增加,比如增加了10亿、20亿的销量,最后可以发现供应商也就降10%,但是流量涨了30%,这个时候依旧出现了死亡交叉。
所以在互联网上,在电商网络当中,还是要有品牌。如果你是个大品牌,就会有自有流量,比如说雅诗兰黛、欧莱雅。为什么电商上很多大品牌非常好赚钱?第一,它自有流量,50%的人是搜小棕瓶,搜雅诗兰黛进来的,它是自有流量,所以现在要靠买流量去赚钱不容易。自有流量,50%的人是搜品牌名字上来的,第一不要钱,第二个是同样618、双11出去打广告,但是你比别人知名度高、认知度高,你的转化率就比别人高。这个时候,你就带来了更大的价值,你敢买这个位置别人不敢买,所以流量都跑你这儿来了。第二是流量点击下去,你还能赚钱,别人可能已经亏损。
第三个部分就是要有议价能力,就像波司登把产品重做,每年的价格都涨30%,今年的登峰系列卖5000块钱、1万块钱。这个时候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波司登通过产品创新,通过国际设计师去设计,品牌溢价能力起来了;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变成了高端品牌。这时候在618、双11促销就还能够去做。
很多品牌是本来的价格已经促着促着没多高了,618、双11再要打折,最后每次都入不敷出。所以一定要有品牌,要自有流量。而且当品牌出去打广告转化率高,同时议价能力足够高,才能应对今天的流量成本不断上升。所以我觉得不断地搞降价促销,一定是劳命伤财。
真正靠性价比成功的公司,它们已经客观存在了,比如美的,它的整个规模优势已经放在那边。你今天还想做一个美的,这已经不现实了。这些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巨无霸,是靠性价比成功的,由于它的性价比足够高,它的成本控制足够好,规模效益足够高,把中国的大众市场已经切掉了,你再怎么降价也打不过这些公司。所以我认为你不如去做有差异化价值的、有更大议价能力的公司,让整个商业循环可以赚得动,做能够带来更多议价空间的产品。
编辑:雷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