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1-31 09:02:12

摘要: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四点,在两次推迟发布会开始时间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四点,在两次推迟发布会开始时间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表示,这一声明并非对中国控制疫情暴发的能力没有信心,而是担忧潜在的病毒会传播到卫生系统更为薄弱的国家。同时,他强调不建议对中国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

截至1月31日凌晨1点,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8163例,疑似12167例,死亡171例,治愈136例。除了中国以外,全球范围内共有18个国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98例。而就在发布会原定的开始时间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确认出现首例人传人感染病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短期来看,PHEIC的定性确实会对中国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仍在,消费升级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供给、需求两端给世界带来机会,不会因一次冠状病毒的灾难就阻止我们前进的道路。

3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答记者提问。华春莹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中方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国同世卫组织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和良好合作,世卫组织专家赴武汉进行了实地考察,总干事谭德塞于日前访华,同中方就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交换了意见,对中方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抗击疫情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赞赏。中方愿继续同世卫组织及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华春莹说。

WHO两度推翻结论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PHEIC的定义是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被认为是WHO对国际疫情的最高级警报。自2005年这一机制设立后,到目前为止共宣布过6次,分别是2009年H1N1流感病毒、2014年脊髓灰质炎病毒、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2016年寨卡病毒、2018-2019年埃博拉疫情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而就在一周前,世卫组织曾于22日、23日召开了两次会议,并最终于24日凌晨发表声明称此事件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天的会议声明中写道,一些委员认为,鉴于在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题上必须二中择一,宣布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时尚早,将在大约10天内再次举行会议,如果总干事认为有必要,也可以提前举行。

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多和持续“人传人”证据的出现,26日世卫组织在报告的脚注中指出,该组织在23日、24日、25日发布的几份报告中错误地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构成的风险总结为中等,应延续22日的评估结果不变,即疫情对地区和全球构成的风险级别为“高”。

28日,谭德塞在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当地时间29日,从中国返回的他决定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开会,时间与上次会议仅隔了6天。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原定于北京时间2:30分举行,中途推迟了一个小时,最终在不到4点时正式开始,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定性为PHEIC。但与此同时,谭德塞再次高度赞扬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榜样。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疫情的发展,宣布PHEIC后随时可以撤销及修改,发布后有效期为3个月,之后自动失效。

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

自1月30日突发事件委员会再次召集开会以来,不少舆论开始讨论世卫组织是否会将中国列为“疫区国”,甚至有看法认为,中国经济将会因此遭到重创。对此,白明向本报记者指出,短期内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更多的是确定性的影响。即便WHO不宣布PHEIC的定性,目前中国的情况其他国家也都看在眼里。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在“PHEIC”的结论公布之前,部分国家已经采取了关闭边境、暂停签证、取消航班等措施来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关闭边境的国家以朝鲜和俄罗斯为代表。1月22日,朝鲜就宣布从当日开始暂时禁止所有外国游客入境。1月30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表示,即日起关闭俄远东地区中俄边界。

也有一些国家暂停向中国游客发放签证。1月27日,在确诊首宗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后,斯里兰卡宣布立即暂停向中国游客发放落地签证;28日,菲律宾移民局也决定暂停向中国公民发放落地签证;哈萨克斯坦则要求申请签证的中国公民提供医疗证明,并停止发放电子落地签证。

更多国家和地区考虑取消中国航线。1月29日,美联航取消了2月1日至8日美国往返中国的24个航班;汉莎航空集团取消了2月9日之前中德之间所有的航班,旗下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瑞士国际航空公司以及奥地利航空也都将停飞中国内地的航班;英国航空则暂停了飞往中国内地所有航点的航班至2020年3月1日宣布暂停往返中国大陆的所有直航航班。此外、印尼狮子航空和韩国首尔航空停飞所有中国航班,芬兰航空、韩亚航空、长荣航空和捷星航空等停飞了部分飞往大陆城市的航班。

世卫组织尽管将此次事件定性为PHEIC,但并不建议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对于已经出现的各国“限飞”现象,谭德塞表示宣布PHEIC是为了支持中国和中国人民,相信中国的疫情一定能得到遏制。

警惕“不确定性”

消息一出,并没有被市场解读为利空。相反,富时中国A50刷新日内新高,现货黄金却短线下挫近6美元。

然而,这也并不代表一切高枕无忧。白明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比较微妙的时刻,即便没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6.1%的GDP增速也是这些年来的新低。目前,中美刚刚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第二阶段还没有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疫情带来的影响要充分重视。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 “不确定性”。同被列为PHEIC带来的确定性影响相比,疫情扩散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或许会令我们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例如1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许多村级单位又在实行“封村”,年初农民工进不了城,城乡消费就上不来。一方面是人们挣不到钱,没钱消费了;另一方面即使有钱买也买不到物品,因为物流交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春节期间全国范围的餐饮、旅游、交通、影视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虽然本次疫情始发于上一年12月,但引起广泛重视的时间较早,叠加今年春节较早,考虑到返乡群体滞后返工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大概率从一季度就会显现。

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减弱、生产恢复,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最终会逐渐消失。但处于各类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如果经历持续停产停工,可能面临的是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破产的风险,由此带来的就业和民生问题,是这场波及全国的疫情结束后值得关注的。

白明也指出,从长远来看,实事求是、增加透明度,争取早日战胜疫情就是从根本上将疫情带来的冲击最小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过疫情,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是看这个民族有没有战胜疾病的机制,具有强大力量的中国一定能战胜这次的灾难。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