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从涸辙之鲋到活水鲶鱼 民营企业苦尽甘来?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28 07:59:04

摘要:只有放出民营经济这条“鲶鱼”,搅动市场的一池春水,才能真正激发和重塑实体经济的活力,让财富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从涸辙之鲋到活水鲶鱼 民营企业苦尽甘来?

刘诗萌

千呼万唤始出来。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道,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时隔一年,突破壁垒的实质性措施终于出台了。

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这一政策被称为民企“新28条”,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这并不是鼓励民营经济进入自然垄断领域的首个纲领性文件。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分别发布了被称为“非公36条”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被称为“民间投资36条”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曾提出要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然而,由于真正触及这些领域内体制性封锁的细则始终欠奉,民营企业家们每一次的满心期待,最终也只能以不了了之告终。

不过,这一次的开放不再只是口号,“狼”真的来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经济动能转换都有赖于更深度的改革,而改革的动力则来自于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的进程,也包括垄断行业对内的开放,也就是向民营企业开放。

只有放出民营经济这条“鲶鱼”,搅动市场的一池春水,才能真正激发和重塑实体经济的活力,让财富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打破“三重门”

无论是新旧两个“36条”还是“新28条”,都不同程度明确了具体要向非公有制经济市场放宽准入的领域。

从篇幅上来看,新旧“36条”给予的篇幅较长:“非公经济36条”用了5条,分别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而“民间投资36条”中,具体阐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的条目则有16条之多,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医疗、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社会福利、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等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商贸流通领域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对比三份文件,“新28条”在对向民营企业开放的领域上着墨是最少的,仅仅用了一个条目,明确了要对民营企业开放的具体领域,以及要开放的具体部门。此外,这一条还强调相关职能部门要研究制定民营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具体路径和办法,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看来,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新28条”将重点放在政策落实上,真正打破了“三重门”。他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过去垄断行业有“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民营企业表面上看得到,实际上进不去。“现在要求给出路线图和时间表,说明是要‘来真的’了,要具体落实了。”

自去年年底民营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赴全国各地开展了密切调研。今年3月,发改委就已经计划放开石油、天然气等上游产业对民营企业的壁垒,降低准入门槛。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当中,已经对外商进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限制进一步放宽或取消。从夹缝里生长起来的民间资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获得同样的待遇呢?

涸辙之鲋

另一个明显的差别是,“新28条”更聚焦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从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等三个角度列出了11条具体措施来营造更好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其中,许多条目都直击民营企业的难点和痛点,例如“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防止因诉讼拖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的责任人严肃问责”等,都从法治角度上规定了对民营企业权利的保护。

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有“5678”之称,但在现实中民营企业家们的经济地位与贡献极不匹配。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蒋德海2018年11月在演讲中曾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至少有上百位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落马,造成的后果不仅是企业家个人成为罪犯,他们创造的企业也往往随之遭到灭顶之灾。

联想控股名誉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表示,“有恒产者有恒心”,给老百姓能够长期占有的财产,就能够安下心,踏踏实实过小日子。让民营企业家少一点牵挂和羁绊,把常悬着的心放回胸口,从容笃定地谋发展。

而历来民营企业家们抱怨更多的是“公平竞争”问题。尤其是近两年,调整周期中宏观政策的叠加共振导致许多民营企业成为“涸辙之鲋”。去产能后,中上游资源型行业去产能,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处于行业下游的民营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利润大大减少;去杠杆政策之下,民企融资成本也明显上升。

在环保行业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东方园林、碧水源、清新环境等多个明星民企由于过去几年过度举债,2018年下半年以来纷纷深陷财务困局,不得不“卖身”国企以求脱困。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数据统计,在100多家环境上市公司里,一年多来大约就有近20家公司碰到了较为严重的资金难题。而截至2019年12月,原本民企占大多数的环保行业,前20强中有17家已经是央企、国企。

重建信心

尽管甚嚣尘上的“民营经济离场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就已告一段落,但其对企业家们信心的影响仍然未能完全恢复。而“新28条”公布后,最令民营企业家们感到振奋的地方,也在于终于被当作“自己人”了。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新28条”指出,坚持公平竞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鲜明态度,真正把民营企业当“自己人”,与其他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腾讯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也表示,民营企业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包容的政策环境。“实践中,我们最担心的是‘所有制歧视’,最需要的是‘自己人’的认同。”他说。

同时,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家对于此前发展中出现的脱实就虚、规模过度扩张等问题作出了反思。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对一些脱实就虚的民营企业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积极转向投入这些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毕竟钱生钱的生意是虚的,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是无法发展的,而且钱生钱仅是产生数字而没有真正创造财富,而且来的快去的亦快。

他强调,目前有的搞虚拟经济的都已变成老赖,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了,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搞实业,既对国家有利,对自己的财富亦有安全保障。

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认为,“新28条”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中央对当下市场经济和民企现状的一个正面回应而出台的政策支持。接下来需要我们民企坚持下去,不要太急,做好自己,和时间赛跑。

无论如何,一个共识是“寒冬”已经过去,苦尽甘来的日子不会太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过去两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的形势最严峻的两年,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源头活水

但是,如何真正切实地落地,仍然是所有制改革政策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对于“涸辙之鲋”来说,斗升之水仅能活命,却无法令其恢复健康,乃至搞活整个市场。

所有人都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过去15年没能解决的问题,“新28条”就能做到吗?这一次,答案指向的方向似乎比以前清晰了些。

2005年“非公36条”出台时,我国刚刚加入WTO不久,经济仍然在明显的上升期,改革的需要没有那么迫切;2010年,政府和国企主导的“四万亿”实施了两年,“国进民退”现象普遍,但巨额投资的惯性力量仍在,再加上落地的细则始终未能在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

然而,当前的中国经济已经结束了10%以上高速增长的时期,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纠正市场扭曲,实施“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原则正是题中之义。

一方面,改革能降低成本。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曾表示,旧经济转化为新动能,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能源、电信、融资、物流、土地等基础产业的效率不高,导致制造业成本过高,而行政性垄断基础产业领域正是供给侧改革降低成本的最重要领域。

另一方面,改革还能激发创新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的民营企业,更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创新的主力。

“新28条”也赋予了民企这样的历史使命。在指导思想中特别提到,要“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创新的作用及其对高质量增长的意义所在。

“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的晴雨表,改革每向前一步都是对民营经济的再松绑,都会迎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指出,未来民营经济占比将继续上升,助力中国大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