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保持“连续性”同时强调“灵活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北京报道
“个税减免政策在近期很可能会有大动作,方向就是让普通百姓减税增收,以促进内需保民生保发展。”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11月27日下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此观点正是基于当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传达出的“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宏调方向。
而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之前召开,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有为中央经济定调的意味。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在对本报记者解读会议内容时分析称:“中央权衡之下,目前第一位的还是保经济增长,之前市场猜测的防通胀并未提及。”
新华社11月27日披露的会议内容显示:中央强调,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对此,赵晓分析:“目前无论是从美国等国际环境还是从自身发展阶段来看,没有人敢说金融危机已真正走出了,只不过是喘了口气;在市场经历了一场防通胀还是保增长争论之后,政府主张显然回到了稳定发展上了。”
刘桓承认,“之前市场在明年政策方向选择上分歧很大。”而在他看来,如果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危害会更大,尽管可能不是太大,但稳妥起见,政府还是把经济发展预期稍稍调低了一点。
记者注意到,在涉及明年政策变化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语是:“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等。
那么,市场最为关心的是,在明年政策保持“连续性”基础上,如何“丰富”和“完善”?
“要注意把资金有效引导到实体经济上来。”赵晓就此分析认为,今年在总量政策上实施的已较多,但更多的是关于救急的;明年肯定会在结构政策上想办法,包括抑制产能过剩产业投资、释放民间资金等。
对于市场猜测颇多的货币政策是否会选择加息观点,赵晓表示,明年存在加息可能,但考虑到美国很难去加息,自身复苏信心来之不易,在收紧时会尽量不去选择信号太强烈的加息手段。
而在解读“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赵晓预计,明年在财政投入力度上很可能会比今年更大。
刘桓则对记者透露,中央把保民生依然放在第一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续拉动消费,比如会加大家电下乡的力度和范围;另一方面则是让百姓减税增收,“之前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减税动作很大,但惟独在个税上滞后,接下来政策空间会更多留给个税减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