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农行有望成最大实收资本银行

作者:贺江兵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25 22:12:00

摘要:农行有望成最大实收资本银行

农行有望成最大实收资本银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中国人常说,“笑在最后,笑得最好”。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收官之战,他们笑在了最后,也笑得最好。
    财政部和汇金共向农行注资2600亿元,这个数字仅次于招股时的工商银行(2865亿),而高于招股时的建设银行(2247亿)和中国银行(2179亿)。不过其注资额度仍远低于此前“汇金或注资400亿美元”的市场预期。农行一旦改制成功,按照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引进战投的情况看,农行在招股时其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将超过招股时的工商银行,如果IPO规模与工行相当,农行则会成为中国实收资本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
    在交通银行和上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仅有农行尚未上市,日前,国务院批准了其股改方案,按照农行副行长潘功胜的说法,农行股改的准备工作比其他国有商业银行都充分,农行股改上市的周期可能比任何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快。潘功胜表示,在2009年下半年农行可以完成上市的技术性工作,上市会选择最佳时机,在上海或香港分别上市。目前,是否引进战略投资者尚在研究,潘个人倾向于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农行注资和不良贷款处置与工行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农行在决策和执行层面设置了服务“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相关机构。
最大实收资本银行将诞生
    最后改制的农业银行在未来用一年多时间上市成功后,或将取代工行成为中国最大的实收资本银行。
    此前,建行、中行在股改上市前分别得到汇金注资225亿美元,建行和中行在上市前注册成立股份公司时注册资本均为225亿美元(或等值当时人民币,下同)。
    工行得到汇金150亿美元和财政部等值150亿美元的人民币注资,注册资本为300亿美元(2480亿人民币)。
    农行得到汇金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注资,得到财政部1300亿元人民币注资,按当前汇率计算汇金注资约为190亿美元,加上财政部注资合计380亿美元。
    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无大幅度波动,农行在年内成立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将高达2600亿元人民币,或380亿美元。
    在农行招股之际,农行的实收资本和注册资本将会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高的,按照另三大国有商业银行IPO规模,农行可能会超过工行。工行在成立股份制公司之际,其注册资本为2480亿元,财政部和汇金各占一半股份,招股时,其注册资本变为2865亿元。《华夏时报》记者发现,与股改招股时的工行相比,农行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目前仅差265亿元,一旦农行改制成功,极有可能超过工行成为中国最大实收资本银行。
    农行之所以笑在了最后,另一个外在的原因是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度升值造成。2005年4月,汇金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1美元约兑8.533元人民币,现在1美元只能兑换大约6.83元人民币。
    换言之,如果农行跟工行同时进行股改,农行得到汇金的注资也是150亿美元左右。
注资缩水解密 
    商业银行上市最起码的一个要求是,资本充足率要高于8%,而农行有8000亿不良贷款要剥离,于是,专家和媒体预计,农行股改的成本高达1000亿美元,保守估计汇金和财政部需要各注资400亿美元,共计800亿美元,而实际注资尚不到一半,这是为何?
    10月22日,在农行总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的一番话对此予以了揭秘。
    一般来说,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有减少风险资产、补充资本金,然而,银行还可以发行次级债(并非所谓美国次债)补充资本金。
    农业银行选择了第三条道路补充资本金,用以提供资本充足率。据潘功胜介绍,农行的次级债方案已经做好,正在和监管部门沟通,发行时间会在今年年底或者在明年的第一季度。农行向监管部门申请的规模会比较大一点,以分期发行的方式。
    农行发行第一笔次级债规模大约为200亿人民币。照此推算,农行至少要发行10次。
    潘功胜介绍,财务重组后,农行主要经营指标将与此前几家股改的银行差别不大,主要指标为:资本充足率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约8%,不良贷款率约4%左右,资产回报率(ROA)约1%,拨备覆盖率超过80%,成本收入比40%左右。
    目前,按照监管部门对于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普遍要求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以上、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以上、总资产回报率不低于0.6%、净资产回报率不低于11%、不良贷款率不超过5%、成本收入比不超过4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60%。
创新不良贷款处置
    与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时剥离不良贷款有很大的不同,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把大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了资产管理公司,而农行则不会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
    潘功胜介绍说,农行对不良贷款剥离采用工行损失类贷款的模式。工行股改时,对损失类贷款的处置方式是:把2000多亿元损失类贷款放进工行和财政部建立的一个共同账户之中,以工行的所得税、财政部的股东分红等方式来核销,而4077亿元可疑类贷款则剥离给了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另据潘功胜透露,农行与财政部将共同建立一个共管基金。共管基金偿还资金的来源,大概包括财政部作为农行大股东产生的分红、农行的所得税、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的现金以及国有股本增值、出卖股权产生的收入等。据农行测算,共管基金的偿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农行之所以自己清收不良贷款,而不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由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构成特点决定的。农行的不良贷款特点是“笔数多,单笔数额小,分布的区域广”,鉴于此,不良贷款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非最佳选择,无论是处置效果还是成本。“剥离管理公司也会回过头来委托银行帮其清收。”
    因此,财政部决定委托农业银行来处置。农业银行内部形成一个专门的机构,由专门的人员来处置这部分不良资产。农行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农行内部形成了一套单独的机构和人员处置不良资产,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一个技术支持的平台。潘功胜表示,农行会保证不良资产回收的最大化。
详解引进战投
    自从中资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后,便有人反对引进海外战投,而银行管理当局则坚持引进海外战投。对此问题,潘功胜本人持什么态度呢?
    曾任工行董秘的潘功胜表示,此前的争论不是围绕农业银行主体进行的。农行内部正在研究引进战投的问题:要不要引进?引进什么样的战投?引进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潘功胜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海外战投的目的有二,第一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第二希望引进战略投资者得到适当技术转让。
    5年前,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选择的改革路径是重组、上市。“到哪儿上市?当时国内A股市场非常差,大家选择到境外上市。当时美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上市成本和运行资本非常高的问题,大家自然选择香港。5年前,国有商业银行被媒体描绘得很差,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知之甚少,并且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出去卖股票怎么办?很简单的办法,我们找个亲戚,这个亲戚投资我们,在境外有一个很好的声誉,别人看他买中国的股票,起码IPO不会死掉,有助于提高IPO发行成功,有助于保证IPO的发行价格,我觉得境外上市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在上市前引进战略投资者,第一个目的是完全达到了。”
    第二个问题是引进技术。潘功胜说:“当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大家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很多方面我们不懂,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转让学点东西,现在两三年过去了,大家看学到了没有,是不是学到很多,我觉得第一是学到了。至于说每家银行学到多少,不同银行是不一样的。像夫妻双方结婚,之后是不是幸福是很难说的。
    引进战略投资者道理是一样的。我觉得工商银行和高盛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